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我們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首先要明白兩個概念,一個是絲綢之路,一個是清真飲食文化。


絲綢之路是一條溝通古長安和西域的經濟貿易路線,無論過去和現在,振興絲綢之路經濟,對沿途城鎮居民,乃至國家的富強,都有重要的意義。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什麼是清真飲食文化呢?清真飲食文化橫跨伊斯蘭文化與中國飲食文化,二者交匯的那一小部分,就是清真文化。從伊斯蘭文化的角度看清真飲食文化,主要是伊斯蘭教關於飲食禁忌的一些規定。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研究伊斯蘭文化的學者和阿訇,不會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研究吃的學問上。那麼從中國飲食文化大典中看清真飲食文化,那更可憐,除了繼續羅列一些飲食禁忌之外,他們甚至不知道應該把清真飲食列在書的哪一章里,有的列入「民族菜」,有的劃入「宗教菜」。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穆斯林自己沒有重視自己的飲食文化,沒有自己的研究專業人才。研究清真飲食文化,必須具備最基本的伊斯蘭教基本知識和中國飲食文化基礎知識。如果再深一點,還要有系統的古蘭經、聖訓、教義、教法、阿拉伯語知識,還要有歷史、地理、烹飪學,最好還要有烹調實際工作經驗。這樣的人到哪裡去找?這就是研究清真飲食專業人員很少的原因,沒有研究人員,怎麼能有研究成果?


通過以上所述,大家應該能理解什麼是清真飲食文化,以及研究清真飲食文化難點之所在。下面我們通過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美食,分析其文化特色。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一、悠久的文化歷史

西安穆斯林有一種特色美食羊肉湯,從唐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居住在長安的穆斯林即開始食用,一直吃到今天。年年清真寺過聖紀,或家裡過乜貼也都吃,這種羊肉湯叫「麥熱麥」(只能用西安回族方言讀,用普通話讀,即使西安穆斯林也不知道你讀的什麼),有其音,無其字。明清年間,有穆斯林餐飲商人由於經營的需要,便起了一個通俗的名字「水盆羊肉」。但時至今日,但凡在宗教活動上,人們還是稱其為「麥熱麥」。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研究飲食文化的人都知道,但凡要研究一種小吃或菜肴,或烹飪方法,或烹飪典故,我們都喜歡在歷史典籍中尋找其出處。但清真飲食在歷史典籍中的記載,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除了明代書籍中有「回回食品」的記載外,幾乎再找不到清真飲食的蹤跡了。有一次我在閱讀阿拉伯語《布哈里聖訓實錄》時,發現阿拉伯的羊肉湯就叫「麥熱蓋」,一千多年,由麥熱蓋,轉音為「麥熱麥」完全有可能。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順著這條線索,我們又解到,當年,阿拉伯人把放乾的阿拉伯大餅「胡卜滋」,掰成小塊,用羊肉湯泡著吃,久而久之,阿拉伯人還給這種美食起了一個名字叫「賽勒德」。先知穆罕默德就非常喜歡這種美食,當時,先知為了肯定阿依莎的歷史地位,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阿依莎超越所有的婦女,猶如賽勒德超越所有的食品。」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後來,阿拉伯穆斯林來到了中國長安,帶了阿拉伯美食「麥熱蓋」和「賽勒德」。經過一千多的歷史延續,麥熱蓋變成了水盆羊肉和麥熱麥,賽勒德變成了羊肉泡饃。無論名稱如何變化,穆斯林對這兩種美食的喜愛沒有變,細想起來,這是穆斯林在追尋穆聖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一種遜乃。


與此相關的還有西安穆斯林的「飥飥饃」,其實就是阿拉伯語「圖爾木」的轉音,還有一種糕點「哈魯丸」,就是阿拉伯語糖果的意思,這種糕點目前在寧夏還有,只是名字一樣,做法不同。

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清真飲食文化特色



(未完待續)


關鍵詞搜索陝菜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菜網 的精彩文章:

TAG:陝菜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衢州菜肴風味獨特,飲食文化歷史悠久
品嘗廣東揭陽特色小吃 體驗嶺南飲食文化
清宮食器與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淺談中國飲食文化?北京飲食文化有哪些?
西方飲食文化的悲催
無錫的的飲食文化
印度獨特的飲食文化,香蕉變成「重口味」
藏族飲食文化淺談
絲瓜炒雞蛋,兼談信陽飲食文化的高度
飲食文化:入秋三分虛,多吃六種白色食物
飲食文化與餐廳風水
飲食文化——趣話啤酒
陝西八大怪:「怪」中的陝西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辨別食物寒熱的簡易竅門!
飲食文化:秋天適合喝哪些茶?
非洲東部的日常飲食,咖啡以及吃生牛肉的美食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為什麼潛艇部隊主要吃西餐?不是崇洋
從飲食文化看到中日文化的巨大差異,中國的飲食文化屬性是火,日本的飲食文化屬性是水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都怪速食麵,阻礙了中西飲食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