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春夏養陰、秋冬養陽,四季如何養生?

春夏養陰、秋冬養陽,四季如何養生?

中醫認為人的身體與四季有著某種對應關係,提出了「春夏養陰、秋冬養陽」,「四季五補」的原則,以幫助人們適應氣候的變化,來調節機體、促進健康。所謂「春夏養陰、秋冬養陽」,是因為春夏氣候溫熱,容易傷人陰液;秋冬氣候寒冷,容易損人陽氣,故宜養之。

「四季五補」,即春主升發,內應肝膽,宜升補;夏主炎熱,內應心與小腸,宜清補;長夏介於夏秋之間,濕熱主令,內應脾胃,宜淡補;秋主肅殺,其氣已涼,內應肺與大腸,宜平補;冬主斂藏,其氣寒冷,內應腎與膀胱,宜溫補。

明確了不同季節的養生重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順應季節來養生。

春季養生首選中藥及葯膳

春季保健中藥一般宜採用益氣升發、養陰柔肝、疏泄條達的藥物。在選用中藥時,應避免過於升散,也要避免過於寒涼。常用的中藥有:首烏、地黃、白芍、枸杞子、川芎、太子參(玄參)、黃芪、芡實等。

太子參

夏季養生首選中藥及葯膳

夏季(包括長夏)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容易傷人氣陰,保健中藥宜選用清淡解暑、益氣生津的中藥。常用的中藥有:西洋參(或太子參、北沙參、党參)、扁豆、蓮子、薏米、茯苓等。

西洋參

秋季養生首選中藥及葯膳

秋季氣候乾燥涼爽,津液易傷,宜予平補,宜採用生津養陰、潤膚的中藥。常用的中藥有:麥冬、沙參、白芍、百合、熟地黃、菊花、桑葚子、冬蟲夏草等。

麥冬

冬季養生首選中藥及葯膳

冬令是進補的最好季節,這是由於氣候寒冷,萬物斂藏,進補最益。宜用溫補腎陽、益精填髓的中藥。常用中藥有:當歸、肉桂、鹿茸、冬蟲夏草、核桃仁、菟絲子、肉蓯蓉、枸杞子等。

當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陽氣怎麼養?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天養生首選菊花
也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理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溯源
古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養生要順應四時
冬季養生,如何補腎護陽、潤燥養陰?
二十四節氣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為什麼《黃帝內經》中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怎麼養?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如何將中醫理論融入到食譜中,吃出健康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補益精氣不妨膏方一劑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艾灸後出現這些表現不必慌張
胡維勤:秋冬養陰四法
秋季養生:養陰潤肺預防秋燥,食療才是主力軍!
中醫:秋季養生吃3種白色食物,養陰潤肺、生津止渴,平安過一秋
為什麼中醫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要從秦漢時期說起……
養陰助陽,健胃清毒!春天養生,推薦鮮美的韭菜蛤蜊湯
「養生堂」養陰清熱,吃秋藕正當時
夏季養心要點:清火、養陰、補氣!
夏季脫汗可能猝死,這杯夏日防病飲,益氣養陰、生津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