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生?飲食與情志養生兩事誤?
如何養生?飲食與情志養生兩事誤?
健康長壽是人們的共同心愿,美好的夢想,但要達到這個目的,並非易事,必須有正確的養生之道,正如《黃帝內經》所述:」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己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黃帝內經》亦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所以,只有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要防微杜漸,並以」經典」養生方法,點滴積累,持之以恆,才能令體質強健,老當益壯,年過百而動作不衰也,真正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中國古代名醫扁鵲說:」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葯。」也就是說天下之大,只有食物才是我們每天必需的,而葯只能用來救急之需,正所謂的」民以食為天」。《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亦云:」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都表明如果我們能正確合理調配好食物且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但可以補益精氣,延年益壽,還能祛除疾病,正所謂的」葯補不如食補」。然而,現代人卻不同,片面地食物的色、香、味,偏食、濫食或暴飲暴食的現象普遍存在,生活規律反常,晚上當白天,白天又當黑夜,可謂是逆天而行。正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所云:」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情志養生,所謂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人的七種情緒。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性,既能有利於人,也能有害於人。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亦有利有弊。正如《養性延命錄》所說:」喜怒無常,過之為害。」《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將喜、怒、憂、思、悲、恐、驚正式列為致病內因。但在正常情況下,七情活動對機體生理功能起著協調作用,不會致病。七情六慾,人皆有之,情志活動屬於人類正常生理現象,是對外界刺激和體內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有益於身心健康。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中醫科學理論認為,」干般疚難,不越三條」(《金匱要略方論》),即六淫、七情、飲食勞傷。六淫,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毒侵入人體而引發的疾病: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所傷所引起的疾病;飲食勞傷,是指飲食不節,起居不慎等引起的病變。
人在認識周圍事物或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對任何人、事、物,都不是無動於衷、冷酷無情的,而總是表現出某種相應的情感,如高興或悲傷、喜愛或厭惡、愉快或憂愁、振奮或恐懼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或心情,在正常範圍內,對健康影響不大,也不會引起什麼病變。《黃帝內經》里說:」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意思是說,一個人有時高興、喜笑,有時發怒、有時憂愁、有時悲傷,好像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有時候下雨、有時候乾燥一樣,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內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過,則能導致人發生多種疾病。


※怎麼四季養生?四季養生健康一整年?
※晚睡身體哪幾個地方容易壞?
※很多生活習慣是不健康的!你重招了嗎?
※不適合洗頭幾個時期,您做對了嗎!
※女人私處乾澀是身體里那個地方有問題?
TAG:儲存健康支取美麗 |
※喝茶如何養生?
※「養生堂」夏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什麼是飲食養生?
※大暑的養生秘訣,你知道如何養生嗎?
※茶與養生!
※暑天如何養生飲食?
※養生不難:養生應該避免的幾件事情
※貼秋膘:不如這樣飲食養生
※女生養生兩件事之大腦和胸部該如何養生?
※小兒如何養生?
※貼秋膘,不如這樣飲食養生
※大暑如何養生?
※養生▎養生之道,這些養生知識你知道嗎?
※養生還是「養病」?這3個養生謠言你信了嗎?
※五穀養五臟,教你如何健康養生
※香是如何養生的
※夏季飲食如何養胃美容?養生食譜任你挑
※夏季如何養心護陽?「老生常談」的養生知識你真的了解嗎?
※秋季女人養生食譜,怎樣吃養生美容有健康?
※健康之說:秋分養生該注意哪些事情?養胃養肝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