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這幾個小習慣千萬要改!多少人都中了!
炎熱的夏季,很多人一味的尋求涼爽,卻疏忽了防病保健,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所以,小編提醒大家消暑也要科學,在夏季養生中注意十大禁忌。
不宜坐木
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氣溫高,濕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太陽一曬,溫度升高,會向外散發出濕熱,使人易患皮膚病、風濕和關節炎等。
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熱的夏季,如果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小腸里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較高,如果驟然受冷刺激可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
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時節,身上的汗腺不斷向外分泌汗液,以散發體內的熱量。睡著後,機體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暫時下降。此時如果正值夜晚,氣溫下降,再遇冷風襲來,露水加身,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不適,並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夜晚露宿還易被蚊蟲叮咬,可能染上疾症,如大腦炎等病。
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晝長夜短,氣溫高,人的新陳代謝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勞。加上夜間炎熱,睡不安穩,導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一二個小時,對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體各系統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項好措施。
電風扇不宜吹得過久
電扇吹得過久會破壞出汗的均衡狀態,使人感到頭痛、頭昏、腿酸手軟、全身不適,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其他疾病。盛夏之夜開著電扇入睡,更容易受涼。尤其老年人和兒童更應注意。
空調不宜開得太大
空調能給人帶來舒適的環境。但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人對室內外溫度變化難以適應,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不注意室內通風換氣,會使室內空氣混濁,致使各種病原微生物孳生。若人的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調溫差不易太大,最好在5-8度之間,最大不能超過10度。
不宜「快速冷卻」
炎夏,人們外出歸來為儘快消汗除熱,往往喜歡沖冷水浴來「快速冷卻」。但由於人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如此「快速冷卻」,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熱量不能散發出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重者還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時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就會「乘涼而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將身上的汗擦乾或待汗發散干之後再沖洗。
渴極不宜急飲
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進很多水,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下降,甚至可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不宜用飲料代替白開水
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如大量飲用,還會增加腎臟過濾負擔,影響腎功能。而且過多攝入糖分會增加人體熱量,使人肥胖。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飲料,最好還是喝白開水,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更應少喝飲料多飲水。
不宜戴過深或過淺的太陽鏡
太陽鏡能避免紫外線對眼睛的損傷,但如果鏡片顏色過深,會因視物不清而影響視力;如果鏡片顏色過淺,紫外線仍可透過鏡片損傷眼睛。因此,夏季選擇太陽鏡應允許15%-30%之間的可見光線穿過灰色或綠色的鏡片,不但可抵禦紫外線,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透視外界物體顏色變化也最小。
夏季養生,要注意酷暑濕熱,很多的生活習慣,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雖然年輕人覺得自己抵抗力強,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潛移默化對身體的影響我們切莫忽視。看了上面的十大禁忌,在夏季養生就要注意了。


※夏季養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合理的食補
※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
※步入夏季,這4個夏季養生秘訣不容錯過
※關節要護好,夏季正當時
※夏季帥氣男裝搭配,不知道怎麼搭的照著穿
TAG:夏季 |
※這個千年養生的「長壽仙草」,你了解多少?
※春季養生,多吃這些就夠了!
※這8個「養生錯」很多人都在犯!這5個事要少做!
※春季養生千萬不要錯過,只要堅持這幾個小習慣,疾病都不能靠近你!
※中藥 | 這個千年養生的「長壽仙草」,你了解多少?
※春季最應該吃的水果,養生美顏,功效多多!妹子千萬不要錯過!
※養生專家:天天喝茶好處多多,但這幾種人還是少喝為妙,別大意
※冬季最養生的水果一定要多吃!千萬別錯過,否則等上一年了!
※中醫說,夏季這4菜很養生,尤其第3個,可惜很多人不愛吃!
※春季養生三大基石,十個人有一個人做到就不錯了!
※百歲長壽老人一般都有的五個養生習慣,對照一下,你有幾個?
※杏的養生效果奇佳,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這個春天千萬別錯過!
※春季養生吃桑葚有這3個好處,但養生專家說:這3類人不宜多吃!
※春天養生多吃筍,一年少生病,只有2類人要注意
※春天養生就要多吃這5種菜,常吃對五臟好處多!錯過還得再等一年
※春季養生,多喝這4種茶清火茶,錯過了要等一年
※這6種食物是春季最好養生法,大家千萬不錯過了!
※有人@你,整個夏天的養生小妙招都在這了!
※冬季養生到底該怎麼吃,大多數人都犯了這樣的錯誤
※春天來了,養生謹記「5個點」,一年少生病,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