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絕活纏絲功

太極拳絕活纏絲功

太極拳是一種用意不用力的纏絲運動,要練到全身放鬆,屈膝松胯,塌襠坐腿合住勁,以腰胯為軸心左右旋轉,手隨腰動。這才是強化訓練內功和技巧的獨門絕活,只有通過這種脫胎換骨的強化訓練,才能練習擒拿格鬥、技擊散打、推手技巧。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精華,規範到位的纏絲功法是陳式太極拳的核心功法,也是其真正的入門功法,更是太極拳的速成功法。只有練出了真正的纏絲功夫,才能登堂入室,才能走出「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誤區。

(太極名家馮志強)

太極名家馮志強在書中強調:「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功,不明此即不明拳,纏絲功隱於體內。入於骨縫,循經走脈,纏繞運行,是流布全身的一種內功。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運行方法。」「內外雙修乃是到達太極高深境界的必由途徑。操演太極拳之時即是修鍊內功之際。外功(指武技)主練身手步,內功(指道功)主煉精氣神。只修內而不修外則肢體不靈,只練外而不修內則氣血不活。外功是內功的效能,內功是外功的根源,二者合一方是武功。」

(太極名家洪均生)

太極名家洪均生也在書中強調:「按正規講,大腿根的高度,應當隨襠勁的松塌而和膝部略平,在步法進退肘,只能以腰的旋轉帶著小腿變化。但這種功夫如今習陳式者多練不到了。」洪均生強調了這種功夫練不到的主要原因是腰腿動作的不到位。拳論說:「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這雙重之病就是腰腿動作不到位。拳論又說:「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其病必於腰腿求之。」所以腰腿動作不到位就是太極拳練功最大難題,也是練拳不練功的分界線。而如今大多數人在練拳時沒有全身放鬆,只會手動,而根本不會腰胯轉動。

四十年前筆者在河南省焦作市工作時,拜范鴻信先生為師,學習陳式太極拳,十年後范先生調到開封后我與他失去了聯繫。後來筆者在溫縣岳村工作時,有緣遇到高人指點,筆者的功力又上了一個台階。這位高人就是太極宗師陳照丕的外甥、陳式太極拳傳人楊松泉先生(小名叫小泉)。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不得真傳不入門,多走彎路不出功。一層功夫一層理。功夫不到理不明」。

楊松泉先生的拳架動作是一步到位,「神氣鼓盪,剛柔相濟,周身一家。外練身手步,內煉精氣神」。楊松泉先生的功夫是「隨意舉動,自成法度;揮之使去,不得不去;引之使來,不得不來;內勁猝發,摧枯拉朽,入木三分」。要想練好太極拳功夫,必須要經過三個階段的強化訓練。

一、只有全身放鬆了才能練到形似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進行全身放鬆、心平氣和、用意不用力的強化訓練。太極名家馮志強說:「力求柔軟,務須在走架子的『千錘百鍊』的過程中,把原來動作中先天的僵硬勁化為柔軟勁,養成習慣,這種柔軟的習慣,要練到節節貫穿起來。」拳論說:「有心求柔,無意成剛。太極拳就是這樣由柔變成堅剛,才可練到忽柔忽剛、亦柔亦剛的熟練境界。才能登堂人室。」拳論說:「打拳運動全靠手領,轉關全在松肩,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松不下則轉關不靈,松肩則骨節開,骨節開則肩自松,肩要松到胳膊如在肩上掛著一般。」只有做到松肩,才能練到全身「節節鬆開,處處合住」,做到內三合與外三合。這是太極拳最高心法,也是太極功夫高深的最高境界。馮志強說:「誰能合,誰就能贏。」只有練到全身放鬆了,就會感覺到指肚尖膨脹,指肚也顯得飽滿,這是氣血旺盛達於尖端的徵象。拳論說:「勁貫四梢,符合於運勁須無微不到,氣血周流全身,達於尖端的運動生理。」所以只有全身放鬆了,才能把動作練到形似階段。

二、只有達到形似才能練到神似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纏絲功的強化訓練。馮志強說:「若運勁而沒有纏絲勁,則失去化勁,也失去半化半進、明化暗進、即化即進的纏絲技巧。」馮志強又說:「掌握了纏絲功,就掌握了自我糾正架子的工具。」這就是陳式太極拳的獨門絕活,只有練到這一層功夫,拳架動作才能自我糾正到位,才能登堂入室,才能練到站如松、坐如鐘的內功和樁功。拳論說:「足是一身之根基,根基不穩,身法必亂,手進三分,足進七分。」太極前輩陳長興就有這種高深的內功和樁功,故被尊稱為「牌位先生」。如果沒有這種深厚的內功和樁功,也只能是「花拳繡腿」。

太極名家顧留馨說:「所以久練太極拳的人腿部肌肉特別發達,腿部的動又須和臂的動作協調進行。只有手隨足運,足隨手運,才符合上下相隨的原則。邁步時先須將一側胯根微內收,這一側的腹部充實,坐穩一腿、穩定重心,然後另一腿緩緩地弧行邁出,但膝關節微屈,保持膝關節的蓄勢和靈活性。」只有練到這一層功夫,才能練到「立身中正,上虛下實。左右虛實分清」,才能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才能練到全身「節節鬆開,處處合住,上下相隨,周身一家」,達到腰胯一動無有不動的神似階段。

三、只有無招勝有招才能練到神明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推手技巧的強化訓練。馮志強說:「技擊散打、推手技巧,憑藉到三分技巧、七分內功。拳不敵法。法不敵功。沒有深厚的內功根基,拳法縱有萬千,仍不能制勝。故招法萬而萬一,內功是根基。」馮志強又說:「久習久練,一旦練成習慣,則人來時自然能產生自動的『連』,人走時又可以自然產生自動的『隨』,再也用不著多費心思指揮動作了。」這是太極拳的絕活,這是一種脫胎換骨的強化訓練。只有練到這一層功夫,才能練到「隨心所欲,左右逢源」。拳論說:「如神龍變化,捉摸不住。隨意舉動,自成法度。」太極拳前輩陳鑫說:「功夫純熟,如遇勁敵,則內功猝發,如迅雷烈風摧枯拉朽,熟能當之。」只有練到了自動的「速」和「隨」,才能練到「無招而有招,出手不見手,手到不能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能練到「一搭手便能人木三分」。這就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的神明階段。

太極拳是一種用意不用力的纏絲運動,要練到全身放鬆,屈膝松胯,塌襠坐腿合住勁,以腰胯為軸心左右旋轉,手隨腰動。這才是強化訓練內功和技巧的獨門絕活,只有通過這種脫胎換骨的強化訓練,才能練習擒拿格鬥、技擊散打、推手技巧。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精華,規範到位的纏絲功法是陳式太極拳的核心功法,也是其真正的入門功法,更是太極拳的速成功法。只有練出了真正的纏絲功夫,才能登堂入室,才能走出「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誤區。

太極名家馮志強在書中強調:「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功,不明此即不明拳,纏絲功隱於體內。入於骨縫,循經走脈,纏繞運行,是流布全身的一種內功。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運行方法。」「內外雙修乃是到達太極高深境界的必由途徑。操演太極拳之時即是修鍊內功之際。外功(指武技)主練身手步,內功(指道功)主煉精氣神。只修內而不修外則肢體不靈,只練外而不修內則氣血不活。外功是內功的效能,內功是外功的根源,二者合一方是武功。」

太極名家洪均生也在書中強調:「按正規講,大腿根的高度,應當隨襠勁的松塌而和膝部略平,在步法進退肘,只能以腰的旋轉帶著小腿變化。但這種功夫如今習陳式者多練不到了。」洪均生強調了這種功夫練不到的主要原因是腰腿動作的不到位。拳論說:「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這雙重之病就是腰腿動作不到位。拳論又說:「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其病必於腰腿求之。」所以腰腿動作不到位就是太極拳練功最大難題,也是練拳不練功的分界線。而如今大多數人在練拳時沒有全身放鬆,只會手動,而根本不會腰胯轉動。

四十年前筆者在河南省焦作市工作時,拜范鴻信先生為師,學習陳式太極拳,十年後范先生調到開封后我與他失去了聯繫。後來筆者在溫縣岳村工作時,有緣遇到高人指點,筆者的功力又上了一個台階。這位高人就是太極宗師陳照丕的外甥、陳式太極拳傳人楊松泉先生(小名叫小泉)。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不得真傳不入門,多走彎路不出功。一層功夫一層理。功夫不到理不明」。

楊松泉先生的拳架動作是一步到位,「神氣鼓盪,剛柔相濟,周身一家。外練身手步,內煉精氣神」。楊松泉先生的功夫是「隨意舉動,自成法度;揮之使去,不得不去;引之使來,不得不來;內勁猝發,摧枯拉朽,入木三分」。要想練好太極拳功夫,必須要經過三個階段的強化訓練。

一、只有全身放鬆了才能練到形似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進行全身放鬆、心平氣和、用意不用力的強化訓練。太極名家馮志強說:「力求柔軟,務須在走架子的『千錘百鍊』的過程中,把原來動作中先天的僵硬勁化為柔軟勁,養成習慣,這種柔軟的習慣,要練到節節貫穿起來。」拳論說:「有心求柔,無意成剛。太極拳就是這樣由柔變成堅剛,才可練到忽柔忽剛、亦柔亦剛的熟練境界。才能登堂人室。」拳論說:「打拳運動全靠手領,轉關全在松肩,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松不下則轉關不靈,松肩則骨節開,骨節開則肩自松,肩要松到胳膊如在肩上掛著一般。」只有做到松肩,才能練到全身「節節鬆開,處處合住」,做到內三合與外三合。這是太極拳最高心法,也是太極功夫高深的最高境界。馮志強說:「誰能合,誰就能贏。」只有練到全身放鬆了,就會感覺到指肚尖膨脹,指肚也顯得飽滿,這是氣血旺盛達於尖端的徵象。拳論說:「勁貫四梢,符合於運勁須無微不到,氣血周流全身,達於尖端的運動生理。」所以只有全身放鬆了,才能把動作練到形似階段。

二、只有達到形似才能練到神似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纏絲功的強化訓練。馮志強說:「若運勁而沒有纏絲勁,則失去化勁,也失去半化半進、明化暗進、即化即進的纏絲技巧。」馮志強又說:「掌握了纏絲功,就掌握了自我糾正架子的工具。」這就是陳式太極拳的獨門絕活,只有練到這一層功夫,拳架動作才能自我糾正到位,才能登堂入室,才能練到站如松、坐如鐘的內功和樁功。拳論說:「足是一身之根基,根基不穩,身法必亂,手進三分,足進七分。」太極前輩陳長興就有這種高深的內功和樁功,故被尊稱為「牌位先生」。如果沒有這種深厚的內功和樁功,也只能是「花拳繡腿」。

太極名家顧留馨說:「所以久練太極拳的人腿部肌肉特別發達,腿部的動又須和臂的動作協調進行。只有手隨足運,足隨手運,才符合上下相隨的原則。邁步時先須將一側胯根微內收,這一側的腹部充實,坐穩一腿、穩定重心,然後另一腿緩緩地弧行邁出,但膝關節微屈,保持膝關節的蓄勢和靈活性。」只有練到這一層功夫,才能練到「立身中正,上虛下實。左右虛實分清」,才能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才能練到全身「節節鬆開,處處合住,上下相隨,周身一家」,達到腰胯一動無有不動的神似階段。

三、只有無招勝有招才能練到神明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推手技巧的強化訓練。馮志強說:「技擊散打、推手技巧,憑藉到三分技巧、七分內功。拳不敵法。法不敵功。沒有深厚的內功根基,拳法縱有萬千,仍不能制勝。故招法萬而萬一,內功是根基。」馮志強又說:「久習久練,一旦練成習慣,則人來時自然能產生自動的『連』,人走時又可以自然產生自動的『隨』,再也用不著多費心思指揮動作了。」這是太極拳的絕活,這是一種脫胎換骨的強化訓練。只有練到這一層功夫,才能練到「隨心所欲,左右逢源」。拳論說:「如神龍變化,捉摸不住。隨意舉動,自成法度。」太極拳前輩陳鑫說:「功夫純熟,如遇勁敵,則內功猝發,如迅雷烈風摧枯拉朽,熟能當之。」只有練到了自動的「速」和「隨」,才能練到「無招而有招,出手不見手,手到不能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能練到「一搭手便能人木三分」。這就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的神明階段。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這個女人用和氏璧雕成的傳國玉璽換得嫁給皇太極的資格!
厲害了!國羽美女抽球劈爆西瓜,卻遭網友調侃:不及太極拳
陳氏太極24式圖解
糾結的太極拳
三首心靈養生音樂《太極》《入靜》《悠然心》,美醉了!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與太極功
太極樁功 初學太極拳練習太極樁功的意義
太極拳內功必練絕技,你與太極拳高手只差「一步」
淺談太極拳練功
練楊式太極拳你不得不修鍊的太極拳抽絲功!
太極拳與樁
太極拳與太極推手的魅力!
太極拳與太極內功、太極養生!越明理,練拳越能夠有長進
太極拳是氣功嗎?
太極拳與靜坐之太極
太極拳樁功不是只有無極樁和太極混元樁的,還有很多其他樁功
太極拳的無極氣功四句訣與練功方法
太極大師王戰軍直言練太極不能太急,堅信太極拳屬於武術
太極拳里簡單的絕技
太極拳與腰椎病
為什麼你練的太極拳不出功夫?滄州人說太極拳系列
越練太極身體越差?你親手「殺死了"太極拳
得太極拳呼吸與換勁之法,則太極拳功夫必成!
明太極理,練太極拳
太極拳勁的摺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