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當心暑濕感冒,你中招了嗎?(夏季感冒,辨證是關鍵)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導讀
炎炎夏日,熱浪來襲,天氣就像蒸桑拿一樣難受,加上降雨頻繁,天氣又悶又濕。容易感冒,最近小編身邊感冒的人一片。
夏季
感冒了,怎麼辦?網上盛傳的小偏方一抓一把:薑絲可樂、蔥白水……每個都挺靠譜,每個都「據說」很有用,做起來也不難。但是,道聽途說隨便挑一個來試,真的就能治好感冒嗎?沒搞清楚狀況就亂用偏方,可能一點治療效果也沒有,甚至還會加重病症,更加難受。
對待夏季感冒,有一條真理你必須知道:先辨證,後下藥。
1
暑濕感冒
暑濕感冒是因暑氣下迫,土濕上蒸,濕氣與熱邪相結合,此時最易暑濕感冒。
冒。
暑濕感冒癥狀
首先會感覺身體有些微微怕冷。此時一定不要誤以為自己是風寒感冒,著急著喝姜水、桂枝湯、蓋被子捂著等發汗。
發現同時伴隨有一些頭腦昏脹、身體酸重無力,疼痛、胸脘痞悶、噁心嘔吐、心煩、腹脹、腹瀉等癥狀,尤其注意自己是否口渴、會不會想喝水。如果此時口不可或渴飲不多、口中黏膩、大便不爽、小便赤。基本上可以判定為暑濕感冒了。
若暑濕犯肺,肺氣不清,還會有咳嗽痰黏,鼻塞流涕的癥狀。
暑濕感冒治療
中醫對暑濕感冒的治療,主要採用清暑祛濕的方葯。
推薦:
午時茶顆粒、藿香正氣水、清熱祛濕顆粒
祛風解表午時茶顆粒
方解
方中防風辛溫解表,祛風散邪;蘇葉發表散寒,行氣寬中;羌活、白芷發散風寒,痛通痹止痛,共為君葯。蒼朮、厚朴、藿香、陳皮、枳實辛溫行氣,健脾和胃;山楂、六神曲、麥芽健胃消食;柴胡和解表裡,共為臣葯。川芎走諸竅併入血分,連翹制約大隊溫燥葯之熱性,甘草調和為使葯。諸葯相配,共奏解表散寒,和中化滯,表裡兼治之功。
解表化濕藿香正氣水
方解
藿香辛溫,理氣和中,解表又能止嘔,兼治表裡,所以是這張方子的君葯。
紫蘇、白芷、桔梗可以散寒解表,幫助藿香發散表邪;厚朴、大腹皮利水,消除脹滿;陳皮、半夏除痰降逆止嘔;茯苓、白朮、甘草健脾去濕,既幫助以上諸葯祛邪,同時也補充人體正氣。
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
藿香正氣全方由辛溫解表、化濕藥物組成,是用於治療表有寒,里有濕的藥物。
註:
清初張璐在《張氏醫通》中對藿香正氣散的描述只有一句話:治水土不服,感冒時氣夾食。張璐是把藿香正氣散作為平胃散系列中的一款,重點是胃腸中的宿食不能消化。
而藿香正氣散治療的飲食不消化,特徵是伴隨感冒。俗稱「胃腸感冒」,表現除了感冒常見的發熱、怕冷等癥狀,還有與飲食有關的反應,如嘔吐、腹瀉、腹痛、腹脹等。
清熱祛濕顆粒
2
暑熱感冒
暑熱感冒顧名思義是「熱」,是因久旱酷熱而生,屬於純粹的陽熱證候。此類感冒的重要特徵是熱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癥狀較重的一種類型。
暑熱感冒癥狀
因暑熱之邪,侵襲肺衛,熱蒸肌表,兼以耗傷津氣,所以出現發熱、微惡風寒、汗出熱不退、心煩、口渴、苔黃,脈浮大而數等癥狀。
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的區別
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都發生在夏季,都因感受暑氣而生。夏月暑熱既盛而又雨濕偏多,所以暑熱又多夾濕。兩證的病因和病機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夾濕,
中醫根據暑夾濕的多少,將夏日感冒區分為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
二者具體鑒別點
其一在於了解發病的氣候條件,久旱酷熱時多患暑熱感冒;而雨濕偏盛者,又以感暑濕病邪為多見;
其二察其癥狀,若口渴、心煩、咽痛、汗多、身熱等熱象突出者為暑熱感冒;頭重身困、脘腹脹滿、噁心、納少、發熱與怕冷並見者為暑濕感冒。
暑熱感冒治療
對於暑熱感冒則採用
清熱生津
的療法,在中醫上,對其治療主要以「銀翹散」為主。銀翹散即今銀翹解毒片(丸)
辛涼解表銀翹解毒散(丸)
方解
方中重用金銀花、連翹為君葯,既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功,又具有芳香辟穢之效,在透解衛分表邪的同時,兼顧了溫熱病邪多夾穢濁之氣的特點。
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且可解毒利咽;荊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溫,助君葯發散表邪,透熱外出,此兩者雖屬辛溫,但辛而不烈,溫而不燥,與大隊辛涼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為臣葯。
竹葉清上焦熱,桔梗宣肺止咳,同為佐葯。甘草既可調和諸葯,護胃安中,又可和桔梗清利咽喉,為佐使葯。諸葯並用,共奏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功。
3
陰暑
「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陰暑。」
故中醫認為,患陰暑的主要原因是因風、寒、濕邪侵襲機體引發,常常在季節轉換的時候由於過度貪涼而出現,如果過於避熱趨涼,均可導致風、寒、濕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由於夏季暑熱濕盛,人們毛孔開張、腠理疏鬆,人們睡眠、午休和納涼之時,若過於避熱趨涼,如夜間露宿室外,或坐卧於陰寒潮濕之地,或在樹陰下、水亭中、陽台上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沖身,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或睡眠時被電扇強風對吹,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
空調過冷、勞作後冷水沖身、睡覺時光膀子吹風扇……這些貪涼的行為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而引發「熱傷風」,它算是中暑的一種,屬於「陰暑」。
陰暑癥狀
主要癥狀突然頭昏或頭痛、發熱、咽痛、流清鼻涕、四肢無力、食欲不振等。除有感冒癥狀外,有時還有汗出不暢、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表現。
陰暑與暑熱、暑濕感冒的區別
暑濕感冒和暑熱感冒,都是熱傷風。
兩個都暑,夾熱,夾濕,只不過暑濕感冒偏重濕,暑熱感冒偏重熱。
兩個治療都祛暑清熱祛濕,偏重不同,但陰暑是需要溫中的。
陰暑的治療
陰暑治療主要以辛溫解表為主,麻黃、桂枝、生薑都是常見的解表葯。有很多人中陰暑後,只需要煮一碗
紅糖薑茶
喝,即可緩解,取的就是生薑的解表功效。
葫蘆中醫黑糖,六十載匠心工藝,專註百年古法傳承,做正宗品質黑糖。
我們此次精選的黑糖
百分之百純甘蔗汁熬制
,沿用古法16斤甘蔗熬制一斤黑糖
,蔗香濃郁;採用廣西優質甘蔗,生產地原料直供,嚴格精選,從源頭確保產品品質。實地考察,精心付出只為大家能吃一口放心黑糖。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立即團購
祛邪散寒麻桂飲
《醫方集解》:脾胃者,喜燥而惡濕,喜溫而惡寒,乾薑、肉桂散寒燥濕,杏仁、甘草利氣調脾,皆辛甘發散之葯,升伏陽於陰中,亦從治之法也。如傷暑無寒證者,不可執泥。
溫中散暑大順散
方解:
《目經大成》——肉桂當歸甘草麻黃生薑此麻黃、桂枝二湯之變方也。
無論諸經、四季,凡陰寒邪盛,熱散忌早、寒散忌過者,與是葯。蓋姜、桂之性,愈老愈辣。和以甘草不防發傷氣之內寒。麻黃之資,能散能收,監以當歸,自可解陰虛之表熱。詩曰∶肉桂偕麻黃,當歸合草姜,署名麻桂飲,功效匪尋常。
附:
感冒外治法
1、暑濕感冒
癥狀
多見於夏季,感受當令暑邪,暑多夾濕,暑濕並重,以發熱、汗出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頭痛、頭脹、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苔黃膩為主要癥狀。
治療方法
選穴:肺俞、尺澤、陰陵泉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肌腱橈側凹陷處。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操作方法:
用點刺放血法。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和穴位附近血絡點刺2 ~3下,使之出血5 ~ 10毫升。針後在肺俞穴上拔罐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中病即止。
2、暑熱感冒
癥狀
以惡寒輕、發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苔薄黃為主要癥狀。
治療方法一
選穴:大椎、少商
大椎:
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
少商: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處。
操作方法:
用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法。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及局部點刺2 ~3下,使之出血5 ~ 10毫升,並於大椎穴位上拔火罐10分鐘。隔日1次,中病即止。
治療方法二
選穴:大椎,十宣
大椎:見前。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左右共10個穴位。
用點刺放血法。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在大椎穴及十宣上點刺,十宣穴並用手指擠壓使之出血適量。每日或隔日1次,中病即止。
以上
摘自《刺血療法速成圖解》一書,屈菲、楊良兵等主編
溫馨提示
預防夏季感冒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2、多飲水,飲食宜清淡,輕度發熱時宜以食素、半流質,熱退後逐漸改為食葷、半流質或普通飲食。
3、慎起居,適寒溫,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中醫思維十平台無關,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文馨原創,獨家授權中醫思維+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立即報名

※不要千篇一律!這個夏季,小皮裙要發威了!
※GAM夏季賽陣容大變,還能否擁有MSI的精彩表現?
※夏季多吃這五種什麼水果可以防癌
※夏季保健養生六個生活小妙招
※高人秒懂!這才是夏季正確的開吃方式!
TAG:夏季 |
※「感冒季」還是「敏感季」?
※春季易感冒,那麼你知道春季感冒需要如何預防呢?
※秋季如何預防感冒?
※夏季感冒要防寒,防夏季感冒要做好的5件事
※春季感冒如何預防?
※秋季天涼,小心感冒
※當白癜風遭遇秋季感冒如何應對?
※夏季「熱傷風」沒那麼簡單,如何區分暑濕感冒、暑熱感冒和中暑?
※秋季吃「三寶」,冬季防感冒
※天氣忽冷忽熱,如何防止夏季感冒?
※春季感冒,中醫如何對症下藥?
※夏季反覆感冒?別亂吃藥,快速治療感冒的小秘方,當天見效!
※天冷降溫,又感冒了——感冒藥,你真的選對了嗎?
※氣溫驟降感冒季,吃感冒藥也是有門道的!
※冬季感冒咳嗽護理不當,當心是咽喉炎!
※秋季感冒高發季,預防小兒秋季生病,這5招你可要收好了!
※感冒,咳嗽,發燒?這三招教你如何應對春季流感!
※保護這個穴位可以預防換季感冒,夏秋換季感冒了應該怎麼辦?
※冬季感冒高發季?掌握這幾點你還擔心啥?
※秋季的「寒包火」感冒該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