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適合的教育」與校長工作突破

「適合的教育」與校長工作突破

「適合的教育」作為21世紀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種重要教育理念與政策行動,相比於長久以來倡行的只見「抽象整體」卻無「具體個體」、只有「分數」和升學率卻無差異尊重和多元欣賞的「應試教育」來說,無疑將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基礎教育革命。中小學校長作為學校的最高行政負責人,若要適應、融入、緊跟並引領這一大難度、高挑戰的教育變革,就需要其在對外代表學校、對內全面負責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等各項工作中,實現根本性突破。

在著力建設指向「適合的教育」學校內外環境過程中,需要校長統籌協調的工作是紛繁多樣的:既要考慮課程教學的匹配搭建,也要處理辦學經費的籌措使用;既要依循國家、地方的法律規章來管學施教,還要按照學校組織自身的運行律則來開展教學評價和指導。而校長在應對這些複雜工作的過程中,亟待實現兩方面的突破。

一是在工作內容任務上,實現從重學科教學向重領導管理的突破。

大多數校長在擔任學校領導職務之前,多是某個學科某個領域的骨幹教師。他們長於教學、樂於教學,在校長崗位上也傾向於從教師角度來思考問題。本來,校長具有教師素養和意識是其優長,但若止步於此,甚至囿於教師立場來看待校長工作,就有可能給學校教學及管理帶來困擾。這是因為,校長已不再是一位普通教師,其特定的身份,需要以超越學科和個人發展的思維來思考學校的整體發展;需要從互聯相依的視角,來審視學校未來走向;要求其跨越年級、學科和學校邊界,從學校所處外部大環境角度,來謀求學校的社會支持問題。校長再也不能像教師那樣獨立地處理教與學問題,而是有必要關心學校的財務運行,綜合考慮學校的衛生安全,還要重視受教者教育權益的保護與依法治校等更廣泛的事務。

作為學校的主要領導者,校長特別需要用系統的整合思維來思考學校發展的大是大非問題。校長是履行學校領導與管理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其領導管理的精髓在於,應更多地從全局的、聯繫的和發展的視野來處理問題,這是與教師教學的最大不同之處。在實現「適合的教育」過程中,校長有責任將分布、分散於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人、財、物、事等各種要素,以合作協同的方式串聯起來,進而使學校產生一種全新的「關係力量」。這也正是校長履行領導與管理職責的重要體現。

二是工作方式方法上,實現從「缺失管理」向「欣賞型領導」的突破。

「缺失管理」是一種將管理視為發現不足和解決弊端的工作理念和模式。「缺失管理」相信任何組織和單位,不論其處於什麼發展階段和位於什麼發展水平,其缺陷一定是確切無疑地存在的。相應地對之進行改組、重建、改進和改變,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正是由於組織內藏著缺失,生活、工作於組織之中的人、財、物等諸多元素,也必定是問題纏身的,領導者的職責就是要對這些缺失予以分門別類的診治。很長時間以來,不少中小學校長已習慣以「缺失管理」模式來回應其所面對的工作。理性地講,這樣的應對也能產生一定的作用,並非是完全無用無效之策。但問題在於,一旦盲目地以為此乃解決學校改革發展的唯一思路,那無疑會帶來種種麻煩。由於教育是一種面向未來和激發潛能、激情和願望的事業,特別是「適合的教育」更強調每一位學生都有內在優長和學習傾向,這種「缺失管理」在學校教育領域也就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失。正是在此境況下,「欣賞型領導」替代「缺失管理」應運而生,成為一種新的管理思維。

「欣賞型領導」約20世紀末首先出現於美國。它是一種積極的、基於人類優勢的表現、合作和變化的領導,其本質是通過激發個人和團體的潛能,將之轉化為積極的變革力量,進而帶動信心、熱情、力量、行動等正面因素,從而實現組織的積極變革。與「缺失管理」不同,「欣賞型領導」主張,學校組織是由共享的意義和價值構造而成的,領導即是促進共享意義和價值觀生成的過程。而共享意義和價值觀的轉型過程,既是組織再造的過程,也是領導功能重生的體現。推進組織變革的切實有效的方式,並不是對問題進行消極診斷,而是對學校組織文化特色及教師、學生優勢的正向欣賞與彰顯。

從「缺失管理」轉向「欣賞型領導」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中小學校長要努力成為一名欣賞型領導者,而這也是實現「適合的教育」所迫切需要的。中小學校長成為一名欣賞型領導者,就意味著要拋棄那種糾纏問題、聚焦缺失的學校管理觀,從信守學校工作是「一系列有待解決的麻煩」的假設,向領導管理是一個個「令人期待的解決方案」的方向轉變。領導的本質不是揭短和暴露弱勢,而是要用欣賞、肯定、珍視的態度,實施富有激情和創意的領導。中小學校長有責任將全校師生員工的注意力轉移到他們想要的事情上,而不是相反。校長成為欣賞型領導者,還意味著校長應努力成為一名優勢識別者,將學校教育實踐的每一位參與者都視為可信任的主體,相信每一位師生員工都有值得開挖的優長,並且自己有能力來對其進行發現和挖掘——建立多元評價與激勵機制,使每個人都能獲得肯定的喜悅,由此生髮出積極發展自身優勢的內驅力。(張新平)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31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加強學習,開創中小學黨建工作新局面
校友「不好意思」參加的校慶有啥意思
依法治校也需以生為本
跟著微信朋友圈育兒靠譜嗎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策略與探索
全國著名教育管理專家薛立新教授:把合適的人放在適合的崗位上
為殘疾人提供適合的職業教育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探究
舞蹈形體練習課教育是工作院校體育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行業新變革——人工智慧自適應教育
仁和教育理念之——運動與教育
教育調查:積極合作氛圍讓教師更投入
加快教育現代化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
教育合力:家長與老師的配合與互動
「教學質量不合格的專業將被調整」——專訪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
教育部與微軟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培訓及實驗室建設
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思路與舉措
葉俊榮專長與教育無關 任「教長」適格性引疑慮
聚能教育聚能教育個性化教育加盟店的管理模式
家庭教育對成長的作用
營造和諧教育生態
英國教育大臣提出新措施改善教師工作量
文化長城:構建職業教育綜合服務產業鏈
教育部與微軟達成合作,共推VR教育、培訓及實驗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