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藏好!《形意拳歌訣》老本拳譜珍貴資料

收藏好!《形意拳歌訣》老本拳譜珍貴資料

國術者 古今同義 國之術 修身之藝也!

劈拳出雲似擰繩,肺葉舒張氣暢伸。

少商引領意中氣,暗藏二門打人發。

崩拳屬木疾似箭,發勁全凴一寸丹。

跟順變化隨時用,轉身提足把樹攀。

鑽拳出手暗中攻,山下同打是真形。

上打咽喉於鼻樑,步落拳發奇疾功。

炮拳先走虎跳澗,兩臂下裹如搜山,

鑽崩之中加膝打,提肛實腑勁爆炸。

橫拳出手似鐵粱,橫中有直橫中藏。

左右擺拔應和意,練出抖絕是真功。

劈拳之形似斧,

崩拳之形似箭,

鑽拳之形似錐,

炮拳之形似炮,

橫拳之形似梁。

劈拳:

雙榻雙鑽氣相連,起吸落呼莫等閑。

易骨易筋加洗髓,腳踩手劈一氣傳;

鑽拳:

鑽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傳。

左右相同隨意變,收吸發呼勁合丹;

崩拳:

崩拳屬木疾似箭,發動全憑一寸丹。

跟順變化隨法用,轉身提足把樹攀;

炮拳:

炮拳先走虎跳澗,兩劈下裹如搜山。

鑽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實腹水火關;

橫拳:

橫拳出手似鐵梁,橫中有直橫中藏。

左右穿裹應合意,收勢退橫勁宜剛。

劈拳:

劈拳似斧有劈物之意劈拳似斧性屬金, 專重掉膀破敵營,肺氣凜然身先進, 擠勁著力落胸襟。

崩拳:

崩拳似箭有射鵰之意崩拳似箭性屬木, —直一曲相繼出,肝氣頂發易勝敵, 根本全仗後足力。

攢拳:

攢拳似水有流動曲折翻浪衝天之勢攢拳似閃性屬水, 漩流曲折浪沖霄,腎氣固本元氣足, 拳擊下巴鼻頭只。

炮拳:

炮拳似火有爆炸雷鳴之勢炮拳爆炸性屬火, 上正下斜十字手,心氣沉在丹田內, 烈焰炸轟敵飛出。

橫拳:

橫拳似土有展轉滾動無處不彈之意橫拳似彈性屬土, 左右展轉切合弧,脾氣吸入內滾動, 攢橫壓順頂中擊。

龍形歌訣:

龍形屬陰搜骨能,左右躍步用柔功。雙掌穿花加起落,兩腿抽換要靈通。

虎形歌訣:

虎形屬陽力勇猛,跳澗搜山它最能。

搶步起時加雙鑽,雙掌抱氣撲如風。

猴形歌訣:

猴形輕靈起縱輕,機警敏捷攀枝能。

叼繩之中加掛印,扒桿加掌向喉中。

馬形歌訣:

馬有垂韁疾蹄功,跳澗過步速如風。

丹田抱氣雙拳裹,左右雙沖是真情。

鼉形歌訣:

鼉性最靈浮水中,左右撥水是真形。

又有鑽意加側打,左顧右盼攔中用。

雞形歌訣:

金雞報曉獨立能,抖翎發威爭鬥勇。

獨立先左後右意,食米奪米上架行。

燕形歌訣:

燕雀輕盈抄水能,向後展翅快如風。

上托提撩三抄水,全部動作要輕靈。

鷂形歌訣:

鷂有束身入林能,又有翻身鑽天功。

先從束身後入林,鑽天翻身前後同。

蛇形歌訣:

蛇體玲瓏撥草輕,屈伸如意蟠繞能。

左右斜撥是靠打,橫勁原由坎中生。

鳥台形歌訣:

鳥台性最直能豎尾,上架下落用拳行。

展翅之中有挽式,虛心實腹真道成。

鷹形歌訣:

鷹張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擄功。

左右行之可進退,鑽翻采擄是真情。

熊形歌訣:

熊態沉穩威力猛,外陰內陽升降中。

裹翻之中有橫拳,左右斜行起落從。

鷹熊合演:

鷹熊合演拳掌變,起鷹落熊走兩邊。

鑽時提足須含意,落時勁貫毫髮間。

正門八字功

展:展者,寬之意,即拓張手足也。

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敵手也,此節最見身法。

裹:裹者,圍裹也,裹敵手使失其盜用也,身旋而力柔,有以柔克剛之妙。

跨:跨如跨馬之勢,是言其形也,實則托跨成勢。

挑:挑之力在肩與腿,與蛇形相類而手稍高。

頂:頂之力在頭,故此以挺頭垂肩為好。

云:《說文》「雲,從雨雲,象雲迴轉之形。」今所用者,即借其迴轉之意,其兩掌皆如行雲之飄忽焉。

領:領者,受也,順勢而領取也。

奇門八字功

斬:左右劈掛斬加翻,上步虎撲加頭鑽。

截:擒拿肘中臂截肩,一陰一陽左右換。

裹:裹肘刮地加肘錘,肘打去意在腰間。

胯:肩肘打意緊相連,左挑右肘莫等閑。

挑:刮腿之中挑向前,再加膝頂是真傳。

頂:自鶴亮翅左右反,裹挑之中肘相連。

云:上鴰下刮手腳連,兩沖變馬拳上添。

領:左右領手陰陽換,上鑽下打具用拳。

奇門八字連環拳歌訣如下:

起手鷹捉是真傳,鉤掛之中把敵斬。

上步橫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三。

肘胯雙行側意猛,金雞上架挑意翻。

白鶴亮翅換步頂,雲領式中腿相連。

十六處練法

一寸:足步(原文)

解釋說明:形意拳中的寸步,″不鑽不翻,一寸為先″是指近距離一尺來遠用寸步,多用於靠手時使用。

二踐:腿(原文)

解釋說明:踐也是步法的一種,在心意拳譜中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膽上如風響,起落如踐蠟.″是指三五尺遠用踐步,是起而鑽,足落如翻,進步時足尖翹起,足落足根踩定如踩毒物.心意拳譜曰: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退蹬。

三鑽:身(原文)

解釋說明:在心意拳譜中有鑽身而起,藏身而落的,也有長身而起和展身而起,束身而落的,著都是練拳方面對身體動作的一種要求的說明.當然整個十六練法是對形意拳練拳拳式動作的整體要求,不能分割起來。

四就:束身(原文)

解釋說明:在襄縣心意拳譜中就有縮也就而為一.伸縮,束長,起落,這都是拳式練法動作的相對過程。

五夾:如夾剪之疾(原文)

解說說明:在心意譜中有兩股夾緊的要領。有的地方把拗步拳式稱剪子股。

六合:內外六合(原文)

解釋說明:內外六合是外三合,內三合,外三合是: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當然也有譜曰,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意與計合,氣與力合,總之六合是內外高度集中統一,全身內外一動無有不動一枝動百枝搖。

七疾:疾毒則內外合一。看正卻是斜,看斜卻是正(原文) 。

解釋說明:疾是迅雷不及掩耳,快的意思.毒是狠毒,只有內外合一才能達到這樣的程度.形意六方:起,鑽,橫,落,翻,順,起鑽橫為顧法,落翻順為打法,形意拳顧打一體,打法即為顧法,顧法即為打法.奇中有正正中有奇,看橫卻是順,看順卻是橫,看正卻是斜,看斜卻是正。

八脛:手摩內五行(原文)

解釋說明:內五行指內五臟,心肝脾肺腎,心意拳譜叫做″嘴裡掏手,雙手出手,手摩內五臟而出手.磨脛是指兩髁骨,相摩擦是與剪夾之勁相吻合的。

十警:警起四梢,火機一發物必落,磨脛,磨脛意氣連聲(原文)。

解釋說明:警如龍之警,即警,戰,抖,擻,出手如斷弦,回手如火燒,心意譜曰:遇敵好似火燒身,使敵不可琢磨,警起四梢是四梢要相齊.火機是指心屬火,心動如火焰,心意拳先師買壯圖曰:″心欲動周身俱動,意要行視誰誰驚.″磨脛是手摸內五行,磨脛是兩小腿相擦,嘴裡掏手,肚裡掏足。意氣連聲,聲是指雷聲。

十一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才稱起落(原文)。

解釋說明:前邊說過,起鑽橫為顧法,落翻豎順打法,顧打一體,顧法即打法,打法即顧法,所以起亦打,落亦打,一打無不打。

十二進退:退步高,進步低,進退不是狂學藝(原文)

解釋說明:形意拳進先進前足,退先退後足,進步時足尖上翻,地不平有障礙物足掌可以觸到,不被絆到,進步低足與地面所構成的弧度小縮短進步距離,提高速度.退步時稍微抬高後腿不至被絆倒,但不可極端,過高會失去重心。

十三陰陽:看陰卻有陽,看陽卻有陰,天地陰陽相合能下雨,拳能陰陽相合成一氣,氣成能打人,成其一塊,皆為陰陽之氣(原文)。

解釋說明:這裡所謂陰陽是指陰陽互跟互相促成的意思.陰陽相合能下雨,拳能陰陽相合成一氣,一氣成始能打人成其一塊。

十四五行:內五行要動,外五行相隨(原文)。

解釋說明:內五行指五臟,外五行形意拳指劈,崩,鑽,炮,橫五種拳法.心意拳指踩,撲,裹,束,決.外五行相佐,內五髒心肝脾肺腎。

十五動靜:靜為本體,動則作用,若言其靜,未漏其機,若言其動,未見其跡.動靜:正發而未發之間,謂之動靜(原文)。

解釋說明:心意拳譜曰靜如山嶽,動則山崩.靜極生動,動靜都是相對而言.凡事都要自然合度,在交手要法中曰,心要空虛而狠毒,靜似書生,動如雷鳴,動靜是指蓄而未發之間.形意拳講義中歌曰:走如病郎一身瘡,坐如綉女把身藏,動如猛虎下山岡,三歲頑童須提防。

十六虛實:虛者精也,實者靈也,精靈皆有成其虛實(原文)。

解釋說明:王自成所著心意十法中有這麼一句話,″心領神會不可言傳.″根據我個人認識,虛者精也,虛是指看不見摸不找功能性的,這個精是指悟性和聰明智慧.如姬隆豐引言中:心與眼合多一明,心與耳合多一靈,心與意合多一精,心與氣合多一力.實者靈也,這個靈仍是功能性的,是指動作靈活準確協調的意思.這些功能的物質基礎是氣也稱為元氣,這個氣就是精氣.所謂精滿則神足,神足則氣旺.心意譜曰: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歌曰:精養靈根氣養神,養功養道見天真,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

形意譜歌曰:

打法先上身,手足齊到方為真,

身似游龍拳打烈炮,遇敵好似火燒身,

起無形,落無蹤,手似毒箭身如返弓,

消息全憑後足蹬,進退展轉靈活妙,

五行一動如雷聲,風吹浮雲散,

雨打灰塵凈,五行合一處,放膽即成功.

七拳十四處打法

頭打落意隨腳走,起而未起佔中央;

腳批中門搶他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肩打一陰反一陽,兩手只在洞里藏;

左右全憑蓋世力,束展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意佔胸膛,出勢好似虎撲羊;

或在袖胯一旁走,後手只在肋下藏。

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

能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

能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

胯打中節並交連,陰陽相合必自然;

外胯好似魚打挺,內胯搶步復勢難。

臀尾起落不見形,猛虎坐窩在洞中;

背尾全憑精靈氣,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幾處人不見,好似猛虎出木籠;

和身展轉不停勢,左右分撥任意行,

走打批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腳蹬;

與中交手元虛備,去意如同鄭地風。

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俱全,

氣伏心意隨時用,硬打硬進無遮攔。

起無形,落無蹤,起為蟄龍登天,落為霹靂擊地。

以上以下,可左右,十四處打法,俱不脫丹田之精;丹田久練是根本,五行合一顯奇能。

形意拳有七要十四處打法,歌訣如下:

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

腳踏中門搶地位,就是神仙亦難防;

肩打一陰反一陽,兩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憑蓋勢取,束長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意佔胸膛,起手好似虎撲羊,

或在里波一旁走,後手只在肋下藏;

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

拳如炮形龍折身,遭敵好似火燒神;

胯打中節並相聯,陰陽相和得知難,

外胯好似魚打挺,里胯搶步變勢難;

膝打幾處人不明,好似猛虎出目籠,

和身輾轉不停勢,左右名撥任意行;

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腳蹬,

與人較勇無虛備,去意好似卷地風;

臀打起落不見形,猛虎坐卧出洞中,

背尾全憑精靈氣,起落二字要分明;

肚腹打法意要隆,好似彎弓一力精,

丹田久練靈根本,內外合一見奇功;

從上至下,左右十四處打法,俱不離丹田之精。一拳百變,七拳緊相連,如林中射鳥,鳥應弦而落;草中擊蛇,蛇死槍響。往哪裡提防,哪裡封閉。

八拳之法:

一 打法定要先上身,腳手齊到方為真,神似炮形龍折身,遇敵好似火燒身。

二 頭打去意佔中堂,兩手外撥人難擋,腳踩中門搶他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三 肩打一陰反一陽,兩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憑蓋勢取,束展二字一命亡。

四 手打起意沖胸膛,其勢好比虎捕羊,站實用力須展放,兩肘只在肋下藏。

五 胯打中節並相連,陰陽相合得之難,外胯好似魚打挺,里胯上步變式還。

六 膝打幾處人不明,好似猛虎出了籠,渾身轉動不停勢,左右明撥任意行。

七 肘打三節不見形,用法全憑蛇出洞,拳打三節亦如此,連續使用莫要停。

八 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登,蓄意須防被敵覺,起式好似刮地風。

李存義提煉的打法歌訣:

手打七分腳打三,五行四梢要齊全;

膽上如風響,起落如箭鑽,氣連心意隨時作,硬打硬進無遮攔,蟄龍起水雷先動,風吹大樹百枝搖;

內實精神,外示安逸;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內要提,外要齊,起要橫,落要順,氣要催,遇敵好似火燒身;去意猶如卷地風,追風趕月不見跡。

形意門人觀前輩高手練武后的讚譽,其文如下:

昔日劉奇蘭練的龍形搜骨,起似蟄龍升天。宋世榮練的蛇形撥草,如常山蛇陣,首尾相應。劉維祥練的雞形四把,其勁剛柔曲直,縱橫環研,閃展伸縮,變化無窮,極輕靈而又極沉實,兩足落地無聲,卻一步踏碎一塊大方磚。馬禮堂所演練的形意拳神形相合,縱橫往來,按中有提,提中有按,動作旋轉,循環無端,並無一絲剛勁之氣。再如郝家俊的形意拳,練出來的架子融融合合,純任自然,無形無象,不偏不倚。

身法有八要,起落、進退、反側、收縱是也。起落者,起為橫,落為順。進退者,進走低,退走高,反側者,反身顧後,側身顧左右也。收縱者,收如貓伏,縱如虎放也。大抵以中平為宜,以正直為要,與三節法相貫,不可不知。

形意拳十二勁法

一、內勁:所謂內勁,是指通過形意樁功(三體式)套路的演練而獲得一種能隨意識轉換方向、變化大小與強弱的一種力,因為這種力的運轉特點是隱蔽於內而不顯於外,故名「內勁」,例如同行們常講的「氣沉丹田」、「氣沖百合」、「邁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內氣」而言。「內勁」的鍛煉,貴在以意識來引導動作,以呼吸來配合力的蓄髮,從而提高駕馭全身肌肉張弛的機能和以氣催力的能力。練習「內勁」的關鍵是由松靜入手,以靜練氣,以松練體,逐步將顯露於外表的剛勁隱藏於內,從而達到外柔內剛、綿里藏針的境界。

二、整勁:拳譜所云:「姿勢安合勁要整」,所謂「整勁」,是指整個人體所具備的勁力在瞬間匯聚為一。「整勁」大於人體某一個部位肌肉的收縮力,「整勁」用於進攻對手時,它可彙集於攻擊著力部位,能極大地加強攻擊力;在防守時,整勁彙集於防守部位,能加大該防守部位的抗擊力。「整勁」貴在一個「整字」。整勁的培養和鍛煉,要求身體各個部位必須在高度集中的唯一意念的指導和支配下,遵循同一個技法的要求,一動無有不動地進行專一的配合,先全身放鬆,聚氣于丹田,再從丹田送達於四梢,根節催中節,中節催梢節,依次催送,節節靈通。這裡的關鍵是意念專一,意守丹田,循序漸進,久而久之,便可將全身各部的散勁聚合成整,攻擊時可瞬間達於梢端。以左步炮拳為例,在蓄勁與發勁攻擊的過程中,先是細微呼氣,與此同時,在意識的指導下,由上而下放鬆肌肉,全身的關節隨著肌肉的放鬆而呈現出收縮蓄狀,全身力量均彙集於腿的下部,通過足作用於地面,這時地面就會產生一種方向相反、力量等同的反作用力。這種反作用力隨著雙腿的蹬地和伸展,經膝送達於胯和腰,再經腰送到兩膀,再由兩膀送到肘,肘再送達梢(拳或掌),與此同時,在雙腳蹬地時要配合短促的呼氣,使拳的攻擊動作與呼氣的過程同時完成。這樣左步炮拳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就不僅僅是單純右臂右拳的力量,而是右臂右拳的力量再加上整個身體所獲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即蹬地、展膝、轉胯、擰腰等一連貫動作所增添的力量,再加上短促呼氣所促成的快速力量,這樣,左步炮拳對對方攻擊所發出的力量就是「整勁」。許多形意高手往往在較技中,一個劈拳就能將對手打出幾米開外,其奧妙就在於此。

三、丹田勁:所謂「丹田勁」,是指藉助丹田氣而配合蓄髮的勁力。此勁以丹田為根,勁由丹田發,勁歸丹田蓄,發勁時,由意念支配丹田之氣運行至四梢。此氣上行時,可形成肩催肘,肘催手;此氣下行時,可形成胯催膝,膝催足,使整個身體成重心下沉、勁往外發的狀態。蓄勁時,意氣由四梢歸丹田,其氣下行時,形成肩帶動肘,肘帶動手;其氣上行時,則是胯帶膝,膝帶足,使全身之氣都歸聚于丹田,成為蓄勁待發的狀態。記得形意散手名家孫德宜先生,每晚都要盤膝靜坐「五心朝天」一個小時,每天早上站三體式樁功,不少於半個小時,他丹田運氣時,小腹部位堅硬如鐵,一旦氣運四梢時,全身關節都可聽到輕微的響聲,這就是丹田聚氣、丹田發氣的具體事例。

四、蓄勁: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蓄勁」指積聚勁力,蓄而不發,一旦戰機出現,就會以所向無敵、勢如破竹的氣勢一觸即發,制服對手。 蓄勁,類似於丹田勁,但又與丹田勁有著許多的不同。蓄勁的鍛煉方法是將馳散的意識收斂集中,將散向四梢的意氣收歸於丹田,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與吸氣配合,盡量放鬆全身各部的肌肉,整個身體的外形適度的屈曲(例如含胸、雞腿、沉肩、塌腰),使被收斂的意氣好似被壓緊的彈簧,有一松即彈之勢;放鬆的肌肉被屈曲的關節預先拉長,身體四肢如弓胎,筋肌如拉滿的弓弦,有一觸即發之勢,這就是形意拳譜中所講的「全身備五弓,以腰為大弓」和「雞腿、龍身、熊膀、猴相」意義之所在。

五、發勁:所謂「發勁」,是指將人體內部積蓄的勁力,在攻擊對手時,找准戰機瞬間爆發出去,達到攻擊目的的具體過程。 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發勁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以有意識的蓄勁為前奏,蓄而後發,這種發勁,要求意氣先回斂,匯聚成一點,再通過身體的某一部位迅速向攻擊目標發出。與此同時,必須與呼氣相配合,收縮主攻部位的主動肌肉與協同肌肉,整個肢體的外形要適度展開。另外一種發勁,是以任何一種形態為預備式,「一觸即發」。這一類的發勁,大多數運用於較技散手搏鬥的過程中,它是通過加快呼吸和收縮肌肉,在瞬間完成發勁。「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意」,是說形意功夫到了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境界,這第二種發勁的方式就會隨時爆發出來。記得1965年,在太谷縣體委孫德宜先生與一位擒拿高手較技時,任憑對方使用什麼高招,但是總被孫德宜先生一一破解,只五、六分鐘的時間,孫德宜先生把他放倒六次,他起來拉著孫德宜先生的手,心悅誠服地說:「孫師傅,技藝超群,勝我十倍」,從此以後,兩位師傅成為至交,經常來往。

六、橫勁:橫勁是指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發出的橫向力量。橫勁的施發,必須以腰的擰轉來帶動上肢發力,同時與呼氣相配合。在實際散手較技中,多以這種橫勁來破壞對手的直勁和豎勁,也有以橫勁來斫擊對手頸項部位的。形意五行拳的橫拳,有里橫和外橫之分,無論里橫外橫,都是主練橫勁。而人們往往練直勁多、橫勁少,這無疑是練功者的一大誤區。因為在散手較技中,對手的攻擊和防守是千變萬化的,所以要求每一位練功者的技法必須全面系統,才能適應散手技擊運動的需要。1952年,北京京劇團的著名武生周雲樓先生,慕名前來太谷城內小南街拜訪形意拳大師布學寬先生。當時布老已年近八旬,不宜再與人交手,時值孫德宜、張永義、車彩藻等弟子們在場,布老讓孫德宜與周雲樓先生切磋技藝,二人來到平坦寬闊的院庭,互相施禮之後,只見周雲樓先生一個順步右崩拳朝孫德宜先生的心口打來,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其勢咄咄逼人。孫德宜先生只用了一個右側身調膀,使對手的來拳落空,緊接著左手托其右肘,一個左步里橫拳(俗稱反手割脖)一下打在周雲樓的頸項左側,迫使其橫倒在地,許久站立不起。就在當天上午,周雲樓正式拜布老為師,這一事例就是以橫破直的典型事例。

七、豎勁:所謂「豎勁」,是指由下而上發出的勁力。這種豎勁的發力,大多是上肢用的多,發豎勁時,應保持頭頂項順,同時要塌腰松胯,重心穩定,松肩墜肘。運用豎勁的目的,是要掀起對方的重心,迫使其失去根基,爾後相機攻擊。形意拳五行拳的劈拳,就是先豎後劈;鑽拳也是由下而上的豎勁攻擊對方。劈拳的起勢歌訣講:「兩手抱起胸前生,前拳鑽出與鼻平」;鑽拳的起勢歌訣則云:「鑽拳出勢如泉涌,一手陽拳一手陰,前拳鑽出打鼻準,後手陰拳護臍門」。五行拳為形意母拳,劈、崩、鑽、炮、橫五行中就有兩行強調了豎勁,可見豎勁在形意拳中的重要地位。

八、直勁:所謂「直勁」,是指直線向外發出的勁,多指由後向前發出的衝擊力和扎刺力。在形意散手的技法中,人體的著力點應對準攻擊目標順直線出擊。同時,隨著力點運動,肢節也必須儘可能地沿直線運動。例如五行拳中的崩拳,槍術中的扎槍,棍術中的平刺,刀術中的扎刀等等,都是直勁的應運。必須指出,無論拳械的直勁動作,兩肘關節都要緊護兩肋,出入緊對攻擊目標。這也就如拳譜所云:「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心口),出洞入洞緊隨心」。直勁的攻擊力一般來講要大於橫勁和豎勁,而且直勁較易應用,這是人們應用直勁較多的原因。 1961年,一位山東硬氣功師在太谷燈光球場展示其功夫,他以馬步蹲襠勢,任人朝他胸部猛擊三拳,若能將他打倒,他即拜對方為師。當時有七、八名武術界朋友均輪流打擊其胸,結果毫不動搖。正巧孫德宜先生聞訊趕來,與這位氣功師見禮後,先生面帶微笑:「今天我領教一下師傅的功夫」。只見先生丹田運氣,說時遲、那時快,一個右步崩拳,打得他仰面朝天。氣功師站起來拉住孫德宜先生的手:「久聞師傅大名,今日領教,名不虛傳」,這一實例就是直勁的典型應用。

九、螺旋勁:所謂螺旋勁,是一種支配肢體作螺旋式轉旋進退的勁力。 螺旋勁在用於進攻的動作時(例如形意拳五行拳中的橫拳),其勁力的源泉在腰脊,通過意識的指導,旋腰轉脊而送於肩、催於肘、達於梢;其下行時,則送於胯、催於膝、達於足。 螺旋勁的運用,能使對方來的直勁沿我螺旋勁的運轉方向而化解。例如形意拳所講的側身調膀、順手牽羊的動作,即是螺旋勁的具體應用。

十、抖勁:所謂抖勁,是指通過迅速變換腰與肢體的幅度和方向而發出的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要想使抖勁用的恰到好處,其關鍵是在發勁前要充分使肢體放鬆,發勁時才能突然爆發,瞬達梢端,並且一發即止,充分體現了快速、短促、猛烈的特點。抖勁多用於在散手較技中的貼身靠打,例如形意拳傳統套路中的「金雞束翅接金雞抖翎」、十二形中的蛇形、崩拳在接觸目標的瞬間,無不突出一個抖勁、寸勁。

十一、寸勁:所謂「寸勁」,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是攻擊動作接近終了時的瞬間,突然加速收縮肌肉而發出的短促、剛脆的爆發力。這裡的「寸」表示發勁的距離短促。正如形意拳「十六」練法中的第一要意「一寸」所指,邁步不過尺,其中的含意就是短促、剛脆。另外,形意拳強調出拳伸臂要留有餘地,不能使臂百分之百伸直,這樣就失去了彈性和及時迴旋的餘地,不利於「寸勁」的突然爆發。發好「寸勁」的關鍵是要把握好動作加速度的時機,這一時機應在我肢體的著力點出擊至沾貼對方衣服(即距對方肢體一寸左右)時,才以閃電式的速度來發勁,形意拳稱為「貼身近打」,「打人如親嘴」。「寸勁」的使用,必須與步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十二、崩勁:所謂「崩勁」,也就是一種在短距離內的瞬間爆發力。「崩勁」分為直崩、立崩和橫崩三種。「直崩」如形意五行拳的「崩拳」、「形意六合槍」中的「崩槍」等等,都用的是直崩。在刀術和劍術中的「崩劍」、「下截」等動作則用立崩和橫崩。「崩勁」在發力時,必須在肢體向下松沉的同時,通過腕部驟然而發、嘎然而止的快速微小動作來將勁發出,達到攻擊對方的目的。直崩時,腕部要突然挺直前催,而立崩和橫崩的發勁,腕部要突然上挑和下彎,向拇指和腕部外側靠攏側屈。

推薦閱讀

國術館

不是某個實際的武館

我們是國術的傳播者與守護者

關注我們,讓我們一起

術德並重 文武兼修

真正古法復原的中式劈砍戰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術館 的精彩文章:

神秘的猿仙通背拳

TAG:國術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珍貴車毅齋傳形意拳
孫祿堂形意拳虎形拳圖文教學
形意拳虎形怎麼「撲」?
形意拳八字功
解密孫公祿堂《形意拳學》 ——形意拳之天地化生十二形拳之龍形學
傳統武術你練對了么?太極拳兇猛·形意拳霸道·通臂拳透靈——來看內家拳的秘密!
形意拳「五弓」之力!
詠春拳大小洪拳形意拳,哪種拳法厲害?
形意拳的氣功
形意拳馬形的特點
形意拳內勁揭秘
乾隆長壽養生功法 也是形意拳重要身法原則
孫祿堂先生論形意拳劈拳
形意拳中四象的秘密
認識形意拳——十二形
形意拳十六練法
形意拳老三拳是什麼?先有五行拳還是先有十二形?老拳師酒後吐真言2
形意拳的內功
內家拳之形意拳
形意拳傳承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