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明心學之致良知(中)

陽明心學之致良知(中)

良知就是本心,也就是真我,是與生俱來的天良,而本心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本質。然而,古往今來卻有數不清的人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甚至在踐踏或摧毀自己的本心。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公元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來齊桓公又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齊桓公以其大膽的用人魄力,重用曾想一箭射死他的管仲為相富國強兵,然而晚年的齊桓公卻因為重用易牙、豎刁與開方三個小人而在內亂中活活被餓死。

易牙原本是個廚子,為了獻媚竟然烹了自己的兒子給齊桓公做菜。豎刁為了可以出入後宮服侍齊桓公竟然自宮成為太監。開方原本是衛國世子,竟然捨棄王位而跟隨齊桓公。

易牙、豎刁與開方這三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對齊桓公忠心耿耿,因為易牙可以毫不在乎自己的兒子的生命,豎刁可以毫不吝惜自己的身體,開方可以毫不在意自己的王位。然而,他們三個人的行為都已經違背了他們的本心,也就是說違背了天良,這樣的「忠誠」是虛偽的「忠誠」。

管仲在位時,齊桓公對他言聽計從,易牙、豎刁與開方這三個人自然得不到重用。管仲在臨死之前告誡齊桓公務必要將這三人驅逐不用,不然必將成為後患。管仲告訴齊桓公:連自己的兒子都不心疼的人是不會去心疼別人的;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的人是不可能去愛惜別人的;連一個國王的世子都可以不做的人必定有更大的貪圖。

管仲死後,齊桓公果然驅逐了易牙、豎刁與開方這三個小人,然而,不久之後齊桓公又將其召回。這三個小人正如管仲所料,個個都假意侍奉齊桓公,然而個個有所圖謀。管仲當年曾勸說齊桓公立昭為世子,而五個王子卻個個想繼承王位。單說那豎刁和易牙與公子無虧勾搭,在齊桓公卧病之時竟然把他的寢宮用土牆團團圍住。即不許使人探視,也不給齊桓公飯食。齊桓公在床上躺著一連幾天昏迷不醒,突然有一天迴光返照,睜眼醒來呼喚左右沒有一個人答應。恰巧這時有個妃子偷偷跳牆進來探視,齊桓公說「我非常餓,可不可以給我弄點粥來」。妃子嘆氣道「沒處去弄啊」。齊桓公說「那熱水也好啊」,妃子又嘆氣說「也沒有啊。」 齊桓公問為什麼,妃子才告訴公子無虧勾結易牙和豎刁作亂。齊桓公嘆氣大叫「悔不聽仲父(管仲)之言,我怎麼會死成這個下場啊!」吐血數口而亡。

齊桓公死後五公子在王室爭奪王位,根本沒有人搭理他的屍體。直至死後67天,無虧奪得王位後才被出殯,當時屍體已經蟲咬鼠嗜、血肉模糊、腐爛不堪了。

晚年的齊桓公一定會認為易牙、豎刁與開方做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這樣的人是大忠臣。無獨有偶,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滅掉越國之後,越王勾踐入臣於吳。夫差得病之時,勾踐採納了范蠡的計謀,入宮去看望夫差的疾病,並且親自嘗了夫差的糞便以確診病情,夫差大喜,於是就決定釋放勾踐回到越國,伍子胥等人堅決反對,夫差卻以大臣們誰能有勾踐這般嘗糞的忠誠問得大家啞口無言,最終將勾踐特赦,讓其回到越國。公元前473年,勾踐發兵滅掉吳國,夫差自殺身亡。

易牙殺子、豎刁自宮、開方舍王位、勾踐嘗糞,他們的行為粗看起來是無比的忠誠,但其實都是違背本心的行為,而這種違背本心行為的背後往往都是為了謀得一己之私利。從古至今,這樣的人層出不窮地演繹著形式不同但本質相同的故事。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了,但同時人們的行為也越來越偏離自己的本心了。之前我看到一則報道:一天凌晨1點,國道324線九龍嶺下坡路段一輛載滿酸奶的貨車側翻,3名路人見狀之後馬上報警,並搬酸奶到路邊,還攔下了過往車輛,以防發生危險。上午8點10分左右,引來上百名圍觀者,這時不知誰喊了一聲「上啊」,還有人冒出「傻瓜才不搶」的話,於是圍觀群眾中有四五十個人一起衝過來,不到一小時,就將留在現場的2000多箱酸奶悉數搶光,甚至連落在地上的破紙箱都被人搶去,整個現場跟抗日戰爭時期鬼子進村掃蕩過後一般慘不忍睹。

王陽明認為良知是與生俱來的天良,它存在於每個人心中,而且良知永遠知道它自己的存在,同時良知也知道外界事物的存在。有人問王陽明一個人睡覺的時候,良知是不是也要睡覺呢?王陽明說良知永遠是清醒的,良知永遠能夠知是知非,知善知惡。比如一個人幹了壞事或虧心事,別人或許不知道,但他內心的良知一定知道是非對錯。

虎毒不食子,易牙心中的良知自然明白殺子獻媚是絕不容許做的,然而他卻做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代人對待身體是格外愛惜的,就是頭髮也不輕易剪掉,豎刁心中的良知自然也清楚揮刀自宮是大不孝的,然而他卻做了。衛國雖小,但世子地位就是未來的國王,開方心中的良知應該也非常清楚去侍奉齊桓公是違心的行為。雖然中醫上有從糞便的色與味中去了解一個人病情的記載,但是作為一個曾經的越國國王去嘗吳王的糞便聽起來都讓人覺得噁心,勾踐內心的良知自然也十分清楚嘗糞的事情實在太過噁心。總之,他們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都違背了內心的良知,做出了與內心良知不相符的事情。

上文中寫到的哄搶酸奶的民眾,其實他們自己內心都清楚哄搶是不對的,但是在利益面前,他們開始表現出跨越理智的衝動。現實中,人們做了違法犯罪或違背道德準則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人們心中的良知不懂得判斷善惡是非,而是不能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事,也就是說知行不能合一。如果我們能讓自己的行為嚴格按照內心的良知去做事,即做到知行合一,那麼我們就會少犯錯誤。

有一次,因一位朋友的盛情相邀去給一家企業做診斷,這家企業成立至今已經30年了,然而,企業的年度銷售額卻一直跨不過五千萬元的門檻,而原來給自己做供應商的小老弟們老總已經做到十幾億、幾十億了。老闆的面子實在掛不住了,於是就到處託人找專家診斷。

對於年度銷售額在不足一個億的製造業來說,我一直認為只要將4M1E(即人員、機器設備、物料、制度流程與環境)整合或理順到位就能扭轉頹勢。對於一般的製造業來說,出現經常性物料短缺的問題並不多見,因此我一開始並沒有將著眼點放在物料上,而是放在團隊整合上。診斷進行到第二天下午的時候,我發現生產現場經常性出現物料短缺的怪現。經過進一步深入了解分析之後,才發現最終的根源就在老闆身上,因為老闆沒有按內心的良知去做事。

一個企業要想真正得到發展,老闆就得建立合作共贏的思想,無論是對人才、客戶還是供應商都應如此。多年來,這家企業中的人才與普工的年均流動率都在40%以上,而且,幾乎所有離開這家公司的員工走得時候都不怎麼開心,因為都會被老闆以各種理由扣掉一些工資或年薪部分。除此之外,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也非常糟糕,因為老闆幾乎對於任何一家供應商都不能兌現採購合同中的付款承諾。比如說,採購合同中約定是雙方對賬之後供方開票之日起60天內付款,結果過了90天也沒付款的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半年以上未付款的。久而久之,品質高、交貨及時以及價格合理的供應商就不願意跟這家企業合作了。總之,客戶經常指著老闆的鼻子罵他是騙子,因為老闆一般都會在接單的時候不顧企業實際的生產能力滿口承諾按客戶交期交貨,但往往不能按時兌現交期;供應商經常說他是騙子,因為他經常不按採購合同中的要求付款;員工們經常說老闆是騙子,因為他經常在員工面前承諾卻極少兌現諾言。

在診斷報告中,我指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沒想到這家企業的老闆一向剛愎自用,聽不進不同意見。他認為解決物料問題要講究方法,我說除了徹底拋棄零庫存的幼稚思想、與員工、供方建立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並且穩定與提升內部管理團隊的素養之外,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了。然而,這位老闆跟我說了一段發自肺腑的話,當他說出這段話之後,我終於根本性地明白了這家企業為何做了30年也做不大做不強的原因了,也正是因為他的這段話讓我決定即使老闆開出的後續顧問費用再高,我也寧願選擇放棄。

這位老闆說:「無論是客戶,還是供應商,我們都要學會怎麼玩他們,該哄的時候就哄,該騙的時候就騙,該蒙的時候就蒙。只要能穩住客戶,能在不付款的前提下從供應商那裡拿到貨,那才能體現出我們的水平!」我聽了他的這段話之後很是愕然,併當即離開了這家企業,因為老闆對待客戶與供應商採取的是坑蒙拐騙的手段,那麼他對待合作夥伴時也一定會採取同樣昧著良心的欺騙手段。

道不同不相為謀,我與這位老闆之間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對待良知的態度。其實,這位老闆內心的良知非常清楚自己是在欺騙客戶,欺騙供應商,欺騙人才,欺騙合作夥伴。但是,他卻做不到知行合一,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但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他還是樂此不疲地違背自己的良知做事,而且還做出了「成就感」,做出了「成功心得」。

一個企業要想發展,老闆如果不懂得踐行內心的良知是斷難成就品牌企業的。一個高級職業經理人要想成就卓越,同樣需要認真踐行自己內心的良知。何為知行合一?現在很多認真的老讀者們已經越來越清晰了,所謂知行合一就是認真踐行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良。如果你能在認真踐行內心的良知基礎上再懂得了堅持,你就能在不斷地總結完善中實現人生的蛻變與跨越。也許你不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你一定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無比富足!

感興趣的讀者可在近日繼續關注《致良知(下)》。

海浪里的魚原創(歡迎關注海浪里的魚的微信公眾號

2017年6月26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浪里的魚 的精彩文章:

TAG:海浪里的魚 |

您可能感興趣

《知行合一王陽明》之「致良知」
如何理解陽明心學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陽明心學十大精華:修鍊心學之劍,良知無往不勝
王陽明心學 |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對陽明心學中「良知」的一點認識
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陽明的生平事功與良知心學
王陽明「致良知」思想的三重內涵
王陽明:良知之火不滅,精神之樹常青
王陽明心法精髓——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中國哲學中的「良知」概念
何為「良知」,中國哲學中的「良知」概念
心學傳:王陽明利用自己的疾病,進行「致良知」的心學修行
王陽明如何走上「致良知」之路?
張新民:王陽明致良知本體與方法的一致與貫通
王陽明: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
王陽明:與辰中諸生-《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王陽明所論「良知」之真義·上篇
王陽明:寄諸用明書-《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王陽明:致良知方能逃脫人心的黑洞
趙金剛:唐文治對王陽明「良知」的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