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語文教育始於識字教育科學化
科學的語文教育始於識字教育科學化
識字教育科學化立足於實現儘早閱讀,為此,萬不可以用注音識字起步!我們用20年的實驗證明,今天的改革才是正路。
1、漢字學:漢字是以形示意的,形是根本,識形靠視覺分析,決
定性作用的。因此,學習漢字重要的是視覺分析而不是音素分析;
2、認識論:事物都是在比較中進行的,先入為主的是參照之本即形的視覺分析;形的產生、建構機制、發展沿革、文化價值,視覺起決定性作用。
3、腦科學:認識事物要「事件、形象、聲音、語義、符號」,優勢非漢字莫屬;唯漢字為雙腦並用的文字!
4、心理學:發生認識論告訴我們兒童認知過程:同化——順應;
兒童已有的認知基礎是語音、語義和數千語彙,是同化新知的基礎前提;拼音沒有同化的基礎!
5、教學論:不顧主體主動學習的積極條件,而強制被動地接受抽象的拉丁字母!根植被動學習的歪苗,僅只是在樹立教師的權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不是宣言而是行動!
6、文化學:每個漢字都有理據,理據蘊含文化,字形是它的載體。漢字的書寫集文化、美學、修養於一身,具有這種傳承的文字只有漢字!書寫分為基礎與提高兩個層次,書寫的基礎是有法、有序的。
7、人類學:變聯想性思維方式為音素分析——變『以形示意』為『以形示音』,悄無聲息地繳滅民族思維方式,此即別字連篇和提筆忘字的根本原因!
最後我要提示說——漢族史學家說「宋後無中原、明後無華夏」,是指漢民族生存的地域和歷史而言;那麼,沒了漢字、沒了特有的思維方式,這個民族還有什麼?文字沒了,文化沒了,民族消亡。現代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聽說的語言不再是交流的障礙,但是,能夠永久記錄人類文化的文字,只有一個——那就是漢字!可見,識字教育科學化面臨更深刻的意義和創新性突破!
戴汝潛草擬於2016.12


TAG:潛智大成 |
※從英語教學看語文教育文學化的迷思
※掌門1對1成立在線素質教育研究院,專註大語文大數學素質教育產品研發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
※王燦龍:推進「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加強「大學語文」素質教育
※向語文大師學教英語
※光雲大學韓國語文化教育中心介紹
※大學語文應培育人文精神
※語文學科最全學習指導,包含基礎知識、閱讀、作文分別怎麼學
※全科教育不是讓語文老師教數學那麼簡單
※教育部組織開展2018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教師全員培訓
※認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文化傳承與理解」
※語文之美和語文教育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材的系統化教學思路
※黃偉: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道統、學統與語文教育
※語文教學中質疑精神培養
※雷敏: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管理
※語文 學語文 教語文
※從語文教改政策淺談語文教育的側重點變化
※第531期語文學人?周慶元專輯承傳與創新:語文教育改革的哲學思考
※重視語文自讀教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