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堂極簡物理課》讀書筆記

《七堂極簡物理課》讀書筆記

一個沒有「浪費」過時間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世界上有許多感人至深、無與倫比的偉大作品,比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荷馬的《奧德賽》、西斯廷禮拜堂的穹頂畫、莎土比亞的《李爾王》……想要領悟這些作品的妙處,都要經歷一個從頭學起的過程,但最終獲得的回報將是百分之百美的享受。其實,除了美感之外,這些作品還能為我們提供一個觀察世界的全新視角。廣義相對論,這顆愛因斯坦的明珠,正是這樣一件傑作。

無論是欣賞藝術,還是領悟科學,我們最終得到的將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

愛因斯坦在他的義大利好友米凱萊·貝索去世後給他的妹妹寫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米凱萊從這個奇怪的世界離開了,比我先走一步,但這沒什麼。像我們這樣相信物理的人都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分別只不過是持久而頑固的幻覺。

不管是不是幻覺,如何解釋對我們而言時間在「流逝」、「流動」和「過去」呢?時間的流逝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想的事情、說的話都存在於時間中,就連語言本身的結構都離不開時間,一件事情「正在」、「已經」或者「將要」發生。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沒有顏色、沒有物質,甚至沒有空間的世界,卻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時間的世界?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我們的直覺是不準確的。如果被困在直覺中,我們還想著地球是平的,太陽繞著地球轉呢。直覺建立在我們有限的經驗之上。當我們能夠看得更遠時,我們會發現世界並不是原先看上去那樣:地球是圓的,開普敦的人是頭朝下、腳在上的。相信直覺而罔顧科學家們理性、嚴謹、智慧的集體驗證,是不明智的。這就像那種老頭子的偏見:他不相信外面的大幹世界跟自己住的小村莊有什麼差別,不相信那裡生活著他從未見過的人。

假如存在一種超感覺的生物,那麼對它來說,就不存在時間的「流逝」,宇宙會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之分的一整塊。但是,由於我們意識的局限性,我們只能看到一幅模糊的世界圖景,並棲居於時間之中。請容許我引用本書編輯的一句話:「看不清的比看得清的更廣闊。」正是這種對世界的模糊觀察孕育了我們時光流逝的觀念。

「我們」,也就是人類,首先是觀察這個世界的主體,是我試圖完成的這幅實景照片的集體創作者。我們每個人都是交流網路上的節點,圖像、工具、信息和知識就通過這張網傳遞,這本書就是一個例子。但我們也是我們所感知的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非置身事外的旁觀者。我們身在其中,我們的觀察來自內部。我們由原子和光信號構成,同山上的青松和星系中的群星間交換的原子和光信號並無區別。

隨著知識的不斷增長,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我們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這一事實日漸清晰,而在近一百年間尤為踢顯。我們曾經以為自己居住的星球位於宇宙中心,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曾經以為自己是動植物家族之外的獨特物種,後來卻發現我們同我們周圍所有生物由共同的祖先繁衍而來,我們與蝴蝶和落葉松有著共同的祖先。我們就像獨生子一樣,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懂得,世界並非像我們小時侯以為的那樣,只圍著我們轉。我們必須接受自己只是萬事萬物中的一員這個事實,參照他者來認識自己。

在德國唯心主義思想的鼎盛時期,謝林認為人是自然的頂峰,因為人類能夠意識到自身。如今,從我們當下對自然界的認識來看,這個觀點不禁令人莞爾。如果說我們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話,也只是自我感覺層面的,如同每個母親之於她的孩子。對自然界的其他事物而言,我們並沒有什麼特別。在宇宙浩瀚的星海中,我們身處一個偏僻的角落;在構成現實世界的無窮無盡、錯綜複雜的花紋圖案中,我們不過是其中一朵花飾。

先人們注視黎明第一縷曙光的眼力,他們可以藉此發現熱帶大草原塵埃之上一隻羚羊留下的足跡,通過觀察真實世界中的蛛絲馬跡來發現那些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卻有跡可循的東西。認識到我們可能會不斷犯錯,因此,一旦有新的跡象出現,我們要能隨時改變方向,同時我們也清楚,如果我們足夠聰明,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找到我們追尋的東西。這就是科學的本質。

因此,我們的知識反映了真實。無論多寡,知識都反映了我們棲居的這個世界。

並不是我們與世界之間的交流使人類從自然界中脫穎而出。事實上,世間萬物都在不斷相互作用,彼此身上都會留下對方的印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有事物都在不斷地交換信息。

其實並沒有「我」和「我大腦的神經元」之分,這兩者本是一碼事。一個人就是一個程序,複雜而又極其完備。

與我們身體內部發生的複雜過程相比,我們的自我認知和印象實在是太粗糙了,正因如此,我們才感覺自己擁有真切的自由。令我們感到驚訝的一切,其實都來源於我們自己。我們的大腦中有億萬個神經元,多得如同銀河中的繁星,而這些神經元可能產生的關聯與組合會是一個更加龐大的天文數字。然而對所有這些我們都是沒有意識的。構成「我們」的是這整個錯綜複雜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我們能意識到的那一小部分。

正如斯賓諾莎所言,我就是我的軀體、我的大腦和心中發生的龐大複雜活動的總和。

人類是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就是自然,是它數不勝數、千變萬化的表現形式之一。當我們對世間萬物的認識不斷增長時,我們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自然可以進行無盡的組合,它不斷調整,並使其各部分之間相互影響、彼此關聯、交換信息,而人類只是它選取的一種形式。天曉得在宇宙無窮無盡的空間中存在著多少或哪些特殊的複雜性?也許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形態……宇宙中的空間如此遼闊,認為在一個不起眼星系的邊緣地帶存在著什麼特別的東西,不免天真。地球上的生命只是宇宙中可能發生的一個嘗試,我們的靈魂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樣本。

我認為,我們這個物種不會延續很久。我們似乎沒有烏龜的那種本事,能夠幾億年來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那可是人類存在時間的好幾百倍。我們屬於一個短命的物種,所有的表親都已經全部滅絕。而且我們一直在破壞。我們已經造成氣候和環境的惡化,恐怕自己也難逃惡果。對地球來說,這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挫折,但我認為,人類將很難安然無恙地渡過這個難關。更糟的是,公眾輿論和政治觀點傾向於把頭深埋在沙子里,無視我們正在面臨的危險。在地球上,我們也許是唯一知道我們的個體必將死亡的物種,我害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唯一一個眼睜睜看著自己末日到來的物種,或至少是見證自己文明滅亡的物種。

誠如古羅馬哲學家盧克萊修所言:「我們對生命的胃口是貪得無厭的,我們對生命的渴求是永不滿足的。」

自然塑造了我們,指引著我們,我們沉浸其中,並非無家可歸,並非懸在兩個世界之間,以為自己只有一部分屬於自然,眷戀著旁的東西。不,我們就在家中。

自然是我們的家,在自然中我們就是在家。我們探索的這個奇妙世界,五光十色,令人驚異,在這裡空間是顆粒狀的,時間是不存在的,物體也可能不在任何地方,但它並未使我們遠離真實的自我,只是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棲居之地,展示了我們由什麼構成。我們與世間萬物一起,是由同樣的星塵塑造的,無論我們沉浸在痛苦之中,還是煥發出喜悅的光芒,我們都必須承認,我們是世界的一部分。

我們的愛與真誠與生俱來,我們天生就渴望懂得更多,渴望不斷學習。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在不斷增長。在知識的邊界,我們的求知慾在燃燒。我們渴望探索空間紋理的細微之處,探索宇宙的起源,時間的本質,黑洞的現象,以及我們思維的運行。

段子:昨天跟老弟去看《變形金剛5》,看著別人都成雙入對,他就滿臉悲愴地看著我,我安慰道:「堅強點,最起碼咱家的蚊子還是挺喜歡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頭書生 的精彩文章:

《當幸福來敲門》讀書筆記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TAG:一頭書生 |

您可能感興趣

《極簡主義》讀書筆記
《誦讀課》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微習慣》
《極簡歐洲史》讀書筆記
《練習》讀書筆記
《原則》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聖靈》
《窮理查智慧書》讀書筆記
《如何學習》讀書筆記
《法哲學原理》序言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人類簡史》
《專註力管理》讀書筆記
《為何是祂》讀書筆記
《爆裂》讀書筆記
《菊與刀》讀書筆記
《孤獨六講》讀書筆記
《茶可道》讀書筆記
《我的詩篇》讀書筆記
《遊戲化思維》讀書筆記
知秋讀書筆記《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