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化系統常見病之「膽囊炎、膽結石」簡介

消化系統常見病之「膽囊炎、膽結石」簡介

一、主要分類

1.急性膽囊炎好發於有結石的膽囊,亦可發於膽管結石、全身或膽道感染、膽道寄生蟲、創傷、休克等均可引發膽囊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2.慢性膽囊炎90%以上為結石引起,也可由於梗阻因素、理化因素、感染因素、血管因素等,也可能由急性膽囊炎演變而來,或者起病即進入慢性期。

3.結石性膽囊炎因結石的機械刺激或梗阻引發的膽囊急慢性炎症,有時結石並未引發臨床癥狀,即為靜止性結石。

4.非結石性膽囊炎由非結石引起的膽囊急慢性炎症,本類情況相對較少。

二、主要病因

1.梗阻因素由於膽管或膽囊頸梗阻,膽汁瀦留,高濃度的膽鹽即可引發膽囊炎症,以後繼發感染形成早期的化膿性炎症,以結石造成居多,較大結石不易造成全部堵塞,多以機械刺激為主,形成慢性炎症。

2.感染因素全身感染或者局部病灶之病菌或寄生蟲經血行、淋巴、膽道、腸道等擴散途徑造成膽囊感染。

3.化學因素高濃度的膽鹽,胰液反流進入膽囊均可造成炎症。

4.其他因素血管原因、燒傷、休克、大手術、糖尿病等慢性病,均可累及膽囊引發炎症。

5.膽結石的形成主要原因

(1)代謝因素正常膽汁中的膽鹽、磷脂、膽固醇按一定比例存在,當代謝原因導致膽鹽、磷脂含量降低,膽固醇析出聚合後形成結石。

(2)細菌感染細菌的菌落可形成結石的核心,細菌感染造成的膽囊分泌物包裹結石核心從而形成結石。

(3)膽汁的Ph改變或者缺乏維生素A均可造成結石的形成。

三、臨床癥狀

1.急性期

(1)腹痛多在飲食過飽或脂肪攝入太多,過度勞累,受寒,精神因素等引起,多在夜間發作。上腹或右上腹劇烈絞痛,陣發性加重,可放射至有肩胛骨下角區或右肩背部,常伴有噁心嘔吐等。

(2)全身表現早期無發熱,隨著病程進展可出現38-39度發熱,化膿性膽囊炎可高熱至41度。嚴重者可出現休克。(3)消化道癥狀噁心、嘔吐、腹脹、食慾減退,嘔吐物含有膽汁等。

(4)黃疸

2.慢性期

(1)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上腹或右上腹隱痛或刺痛,可放射至有肩胛骨下角區或右肩背部,常伴有腹脹、噯氣、噁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過多脂肪攝入或勞累後加重,多呈間歇性。膽管梗阻後出現絞痛,多無發熱。

(2)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多有反覆發作或絞痛史,冬秋季節發病頻繁,平時可有上腹或右上腹隱痛、腹脹、噯氣等癥狀。疼痛可放射至有肩胛骨下角區或右肩背部。過多脂肪攝入可加重病情,發作時可伴有無發熱。較大結石多無癥狀。

四、治療原則(以醫生處方為準)

對症用藥(多與疏肝利膽葯聯合應用,如:雞骨草膠囊+消炎利膽片)

+抗感染葯(喹諾酮類/二代、三代頭孢+替硝唑)

+解痙止痛藥

+排石葯(適用於有結石患者)

一般用藥:消炎利膽片、金膽片、膽舒軟膠囊、膽康片、膽樂膠囊、雞骨草膠囊、柴胡疏肝丸、利膽排石顆粒等。

五、健康指導

1.膽囊炎急性發作期禁食油炸食物、蛋類、肉類、高膽固醇類,飲食清淡、定時。

2.保持大便暢通,調節心情,多運動。

3.茵陳6-15g沸水泡服(適用於濕熱體質)。

六、營養素推薦

1.磷脂(膽汁由膽鹽、膽固醇、磷脂構成,當磷脂含量下降後引起膽鹽析出,膽鹽刺激膽囊,膽固醇析出後形成結石。)

2.蜂膠(蜂膠中豐富的黃酮類、萜類、有機酸類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有調節免疫力、修復黏膜組織的作用。)

3.大蒜油(廣譜抗菌、改善免疫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文鵬執業藥師 的精彩文章:

TAG:孫文鵬執業藥師 |

您可能感興趣

膽囊炎為何常並發於膽結石?
被忽略的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
為何乙肝、肝硬化病人常有並發膽囊炎、膽管炎症?
消化系統:急性膽囊炎與急性胰腺炎
膽囊炎的誘因及病理過程!
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在特殊人群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治療中的應用
膽結石、膽囊炎、膽囊切除後,如果肩背痛要小心,很可能是胰腺炎
膽囊炎膽囊結石、息肉可以這樣治,這幾味藥方能有效保護膽囊!
中醫調治慢性膽囊炎應辯證,重在疏肝利膽、解郁散結分型而治
哪些膽囊炎及膽石症患者適合非手術治療
腸胃消化不良,胃痛、胃脹、噯氣癥狀根在膽囊炎,改善腸胃有方法
膽囊炎的常見信號,莫不可與胃病混淆!患有膽囊炎的都看看
患有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或者肝硬化的朋友,不妨試試蒲公英食療
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
夜半驚魂之「急性膽囊炎」
哪些膽囊炎及膽石症患者適合非手術治療!多吃1物有利排出膽結石
膽囊炎怎麼預防好 結石性膽囊炎預防措施大全!
為什麼膽結石會常被誤會成胃炎?慢性膽囊炎的癥狀都有哪些?
膽囊炎,疏肝利膽、調和脾胃,是中醫的治療基本方法
陽綱穴:治療腹痛、腸鳴、肝炎、膽囊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