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例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印證阿爾茲海默症是免疫病
免疫系統異常是AD的致病機制
2016年起,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綜合症和精神分裂症均被證明與免疫系統相關。2016年3月31日,來自於波士頓兒童醫院的BethStevens團隊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不一樣的結論:Science推翻舊論:免疫細胞「蠶食」神經?阿爾茲海默症(AD)的又一致病機制。該研究發現小神經膠質細胞似乎會在老年斑形成之前,就開始了蠶食突觸的過程。而最近由國際合作組織聯合進行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所發現新的AD基因變異都來自於小膠質細胞。進一步證明免疫系統異常是AD的致病機制。
阿爾茨海默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發現了三個新的基因變異,這些基因變異指向大腦的免疫細胞。這些基因編碼三種蛋白質,這些蛋白存在於小膠質細胞中,此類細胞是大腦對系統損傷反應的一部分。這項研究是一個由四個AD研究的國際合作組織組成,他們對85000個受試者的DNA進行分析。這一結果於7月17日在Nature Genetics上在線發表。
阿爾茨海默症的新靶點
此項研究集中於確定治療或預防AD的新靶點,這是全世界研究人員的目標。在這篇文章中描述遺傳變異的類型是「自然實驗」的結果,揭示了特定基因被改變時,疾病風險可能受到的影響。
阿爾茨海默病遺傳學聯合會(ADGC)主任,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資深作者Gerard Schellenberg教授說:「如果藥物可以針對這些蛋白質,那麼我們就有機會在人們中改變疾病的風險。環繞著阿爾茨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斑的防禦細胞——小膠質細胞和阿爾茨海默症相關,這個大家已經知道了幾十年。這麼多基因都指向小膠質細胞,清楚地顯示了這些細胞是阿爾茨海默症病理學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明確的靶蛋白,讓我們可以開始藥物干預。」
研究小組找到的變異PLCG2, ABI3和TREM2都在小膠質細胞高表達的蛋白編碼基因中的突變,是免疫細胞蛋白質網路的一部分,其中多個組件會促進AD的風險。其中一個基因PLCG2是一種酶,是潛在的藥物靶點。
三步法篩出罕見變異
關鍵的問題仍然是小膠質細胞應該如何靶向,以及損傷反應是否應該被抑制或激活,以及在疾病什麼階段進行。Schellenberg教授說:「由於預防是治療的一個關鍵目標,在認知變化發病前對小膠質細胞的影響需要探索。」
他們發現的三個變異是相當罕見的,Schellenberg教授認為他們成功地找到了這些變異源於他們三個階段的研究。在第一階段,對34290個樣品的整個蛋白質編碼區使用全外顯子組晶元分型;在第二階段研究小組進一步進行de novo基因分型,第三階段中驗證了對AD患者未測試樣本的顯著命中率。
Schellenberg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小膠質細胞和它的先天免疫系統直接導致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病的易感性,而不是腦損害造成的事實後果。」
參考資料
Rare coding variants in PLCG2, ABI3, and TREM2 implicate microglial-mediated innate immun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出於安全考慮,FDA拒絕安進骨質疏鬆症葯ROMO上市
※Cell子刊:HIV入侵健康細胞的第一步,有一個關鍵分子
※美媒稱中國輔助生殖市場或超千億 專家析生育難原因
※默沙東的一個「小策略」,讓Keytruda一年多賣10億美元
TAG:生物探索 |
※阿爾茲海默症研究進展
※牙周炎與阿爾茲海默症相關性研究進展
※JCS:突破!高爾基體或有望治療諸如阿爾茲海默病等人類疾病
※科學家將阿爾茲海默病分為六種疾病亞型
※阿爾茲海默病的已知信息
※阿爾茲海默症與膽固醇
※阿爾茲海默病的治療方式
※利用幹細胞療法治療癌症、阿爾茲海默病等多種疾病
※癌症、艾滋病、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症有望被誰攻克?
※失眠,與阿爾茲海默症風險的關係
※白天嗜睡,或與阿爾茲海默症存在關聯
※新方向?糖尿病藥物或有助於治療阿爾茲海默病
※哪些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進展
※抑制炎症,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皰疹病毒或是誘發阿爾茲海默病的病因之一
※第三種類型的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症
※基於物聯網技術,阿里雲搭建阿爾茲海默症遠程看護系統
※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竟與胰島素有關係?
※驚喜!維生素B3或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