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大暑養生面面到 清熱化濕更重要

大暑養生面面到 清熱化濕更重要

7月22日,太陽黃經為120度,大暑節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酷熱難耐的時期,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今年夏天,儘管全國各地輪番切換「暴雨」和「烈日」模式,仍然阻止不了「史上最熱夏天」降臨的勢頭。那麼,大暑時節,怎麼養生才正確呢?

大暑養生面面到 清熱化濕更重要

大暑節令是盛夏雨、熱共存之期,又熱濕度又大,心腦疾病和腸胃病容易發生。很多人會因天氣變熱而食欲不振、夜難眠、倦怠乏力、心煩口渴、頭暈腦脹等,還容易引發心肌梗塞等心臟疾患發作,在養生保健方面,就要保心腦、防梗塞。若飲食衛生稍有不當,還易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大暑還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旺盛的節氣,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一些在冬季比較容易發作的病應該在夏季治療,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症等陽虛症,可以針刺、艾灸、理療、按摩、穴位貼敷以及內服溫養陽氣葯膳等方法適時調養。如施用「三伏貼」貼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貼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療胃痛;貼敷頰車、風池等穴治療面癱等。只是冬病夏治施治後,往往到宿疾好發季節才會顯現效果,把握時機做好防病,「冬病夏治」以達冬天體健無虞。

大暑養生面面到 清熱化濕更重要

期間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養生巧用藥粥,以補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之偏。《黃帝內經》有「葯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葯粥養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葯粥是老年人、兒童、脾胃虛弱者暑天最好的營養餐。《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根據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藥物,配製成藥粥以養生。

大暑節令飲食養生宜溫食。如果喜歡涼拌菜,要暖食,不要貪涼。體弱者,可以服用一些蜂王漿、花粉、蜂膠之類。心腦血管病患者可以吃些卵磷脂、魚油、輔酶等,還可多吃些軟化血管的食物,如木耳、芹菜、洋蔥、大蒜、蘋果、胡蘿蔔等。而大暑節令葯膳養生,以清熱解暑為宜。

大暑養生面面到 清熱化濕更重要

荷葉粥

【做法】以200g粳米加水煮粥,把洗凈剪掉邊緣和葉蒂的荷葉一張蓋於粳米上,粥煮熟後,揭去荷葉,在粥內加入適量白糖即可。

【功效】有清暑利濕、昇陽止血之效,適於暑濕泄瀉、水腫、眩暈、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等。

大暑養生面面到 清熱化濕更重要

葛粉粥

【做法】將150g浸泡6小時的粳米與50g葛根粉入鍋加入清水,以文火煮至濃稠即可。

【功效】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降血壓之功,適於陰津不足的煩熱口渴及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虛泄瀉等。

仲耳清腦羹

【做法】先把60g炙杜仲水煎3次,取汁;將60g銀耳清洗乾淨,並用溫水充分發透,均加入鍋中,並放適量清水用文火將銀耳煮爛;然後加入300g融化的冰糖水,熬稠成羹即可。

【功效】補肝腎、降血壓,適於肝腎陰虛所致頭目眩暈、眼脹昏花、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心悸怔忡、煩躁失眠,以及肝腎陰陽亢所致的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心臟病等。

三葉茶

【做法】鮮荷葉、絲瓜葉、苦瓜葉各適量等份切碎,取適量白糖一起放入杯中,沖入沸水,代茶飲即可。

【功效】達清熱解暑之功,適於小兒夏季長期發熱不退、口渴多飲多尿,及成人作清熱解暑飲品服之。

大暑養生面面到 清熱化濕更重要

作者簡介

大暑養生面面到 清熱化濕更重要

周能漢:雲南省南華縣人,執業醫師、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出版中級職稱(編輯)。從事過衛生防疫、衛生行政管理、中醫臨床,方誌編修等多個職業,愛好廣泛,尤喜中醫、文學、科普。曾發表論文、文章100餘篇。現熱衷於研究中醫及彝族醫藥,養生有心得,拜師雲南省名中醫王敏主任醫師,跟師業餘臨證學習三年。拜師資深彝醫藥專家王正坤主任藥師當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時任全省最年輕的中醫醫院院長,當地百姓都稱他「小神仙」
小兒發熱,只要有這四種情況,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
薄荷雖好,但不能多吃哦
它才是成本最低、最安全、最綠色的美容方法
單味中藥就可以防暑熱,這八種隨便選!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季養生 健脾祛濕很重要
大寒養生兩不要 重在溫補腎陽
清明養生好時節,柔肝祛濕很重要,多喝這兩杯茶
大寒要這樣養生
穀雨養生,重在健脾祛濕
大寒節氣養生要點
乍暖還寒時,養生尤為重要
注重養生,先要祛濕!三種食物,經常吃人體強健沒濕氣
養生更重要的是智慧
雨水養生重脾胃,防寒祛濕是精髓!
大寒養生,你需要保溫
小滿節氣養生重在除濕邪,5種體質的人除濕辦法,中醫都說清楚了
時近穀雨,養生尤應注重祛濕!這份祛濕食譜收好不謝
注重養生,先要祛濕!三種食物
濕邪是養生的一大難題,三樣小物,助你祛除寒濕
什麼是濕熱體質?濕熱該如何養生?
大寒到,喝酒養生暖心
生冷寒涼 養生大忌
春季養生不可忽略祛濕,幾大藥材煲湯幫助健脾化濕!
年後大魚大肉太油膩,適當來點清淡熱菜小炒,營養好看又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