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菩薩戒

菩薩戒

菩薩戒,如《普集續》中所說:「僅為自利慾獲得寂樂果位為別解脫戒,為他利而欲成就圓滿正等正覺菩提為菩薩戒,為廣大饒益他眾而欲迅速成就雙運果位為密乘戒。」如是三戒根據「自利利他大利他」來分,自利為別解脫戒,利他為菩薩戒,大利他為密乘戒。

因此,從大乘角度來說,想要成就佛果必須要守菩薩戒。

與佛無二的戒體

受戒意味著我們不再以為自己與眾生是割離的,不再相信自己與眾生能割離開。這個認識如此鮮明有力,不斷鼓舞著我們尚很脆弱的菩提心。

有人把菩提心比喻成一粒種子,菩薩戒則是土壤、陽光、雨露,呵護種子生根、發芽、成長。

——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

《梵網經》云:「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佛戒即是菩薩戒,從因位上說,稱為菩薩戒;從果位上說,便稱為佛戒。

眾生受持菩薩戒以後,其果位就等同於大覺的佛陀,因為他已經真正得到了與佛無二的戒體,功德不可思議。就像轉輪王的太子一樣,雖然現在還不具足真正治理國家的能力,但已經身為太子,終有一天會登上王位。

《梵網經》云:「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受了菩薩戒之後,我們理應知道自己是沒有成就的佛,而諸佛是已經成就的佛,不久之後我也會成就真正的佛果,決定能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

如果沒有菩薩戒的戒體,菩薩的修法、智慧、基礎就不存在,所以大乘行人不僅要發菩提心,還要受菩薩戒。

菩薩戒的本體

菩提心分願菩提心、行菩提心。願菩提心是我們常說的願所有眾生離苦得樂,成就佛果而發心;而行動起來,布施持戒等等六度萬行就是行菩提心。大家一定要知道菩提心的功德,知道菩提心的殊勝與重要性,一定要對菩提心生歡喜心,然後將來要修持菩提心。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內心希望眾生得到安樂,得到平安,有這樣善良的心,功德特別大。即使在所有的諸佛菩薩面前,供養南瞻部洲所有的七寶,功德也比不上這樣一個善良的心。希望所有眾生成就佛果的發心,這樣的功德是沒辦法比的。

—希阿榮博堪布2014年授菩薩戒時開示

菩薩戒的本體是真正的菩提心。相續中只有生起了菩提心,才能獲得真正的菩薩戒。相續中如果失毀了菩提心,菩薩戒也會失去。

在一切諸佛菩薩、傳承上師所作的浩如煙海的經論當中,都共同開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以菩提心受持之菩薩戒,是大乘菩薩的根本,利樂一切有情之源泉。

菩薩戒的學處

大乘佛子須守持菩薩戒,菩薩戒總分為三類:

一、攝律儀戒,即諸惡莫作;

二、攝善法戒,即眾善奉行;

三、攝眾生戒,又稱饒益有情戒。

發四無量心,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之行,引導眾生趣向解脫,不捨棄六道輪迴任何一個有情。

——希阿榮博堪布∣《生命這齣戲》

菩薩戒的學處是有次第的。

如果是利根者,按照《虛空藏經》中所說,必須守持十八條戒律;如果是中根者,依《猛怒施主請問經》的觀點,要守持四條根本戒;如果是鈍根者,按《大力方便經》中所講,只需守持「不舍願菩提心」這一條即可。

所以,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要立刻守持菩薩戒的所有學處,或者當下就能行持菩薩的所有行為,比如布施頭目手足等。我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等有能力後再行持更廣大的菩薩行。

「今後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戒律,嚴格守持戒律。最主要是從今以後對眾生不能有害心,對眾生有害心。行為上,殺生不用說了,懷著嗔恨心去打、罵眾生,也要斷除。」

—希阿榮博堪布2014年授菩薩戒時開示

受持菩薩戒時,我們不僅祈請三世諸佛菩薩及善知識作見證,還向所有眾生宣布自己已發誓受菩薩戒,受戒後將很快成佛,成佛後會帶給他們所有的利樂。

如果沒有發菩提心,或是發心後又退失了菩提心,就是欺騙了諸佛菩薩、善知識及所有眾生,這個罪過是很嚴重的。

受持菩薩戒

第一次受持菩薩戒時,一定要在一位具德上師前受持,以後每天培養自己的菩提心,並在佛菩薩面前受持菩薩戒,使菩提心不斷增上。

—希阿榮博堪布∣《寂靜之道》

具德上師是指,具足菩薩戒、通達大乘佛法、具有攝受弟子能力、精通菩薩戒學處和傳戒儀軌的具相善知識。

如今我們能在大恩上師的座下獲得菩薩戒,實在是極其難得的機緣,這是往昔積累了無量善根才得以成熟的,對此大家應生起歡喜心。

在受持菩薩戒時,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發起菩提心

受菩薩戒者的相續最重要的是發起菩提心。但是,菩提心不等於菩薩戒;那麼,發心和戒體有什麼區別呢?為了度化眾生而誓願成佛是發心;發誓絕不捨棄度眾生的決心是戒體。願、行菩提心,只是在心裡發心,還沒有形成戒體;通過受戒儀式,把它們轉變成戒體以後,才叫做菩薩戒。

生起願菩提心是受持菩薩戒的最低要求;另外,必須對大乘如海的菩薩行具有信心,自己有度化眾生的意願,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僅僅參加一個傳戒儀式是很難得到菩薩戒的。

二、生起希求心

求受菩薩戒的希求心是非常重要的;受戒時,要一邊生起希求心,一邊跟著上師念誦。

三世諸佛以一劫又一劫的時間長時觀察尋找,發現沒有任何世間的利益能超勝菩提心。菩提心非常殊勝,如果要受持菩提心的戒律,就應以猛烈的信心、希求心祈求上師賜予菩薩戒。

護持菩薩戒

一旦失毀菩薩戒,則會違背自己承諾度化眾生的誓言,從而出現欺惑所有眾生等極其嚴重的過患;如果菩薩戒並未失毀,那就會獲得菩提佛果等巨大功德。

我們首先要斷除障礙自利智慧之三種過患,即:對聽聞佛法沒有敬信;對法不思惟而散亂;對修法懈怠。反過來說,如果要護持好菩薩戒,必須要精進地聞思修行。

其次要斷除障礙他利修行之四種過患,即:

一、遣除加行中極大的懈怠。懈怠是精進的違品,如果行者非常懈怠,不可能獲得任何修行的成就。

二、遣除由於自己的錯誤引生他人的邪見。如果三門造作惡業,行為不如法,不僅會毀壞自己,還會引生他人的邪見,甚至對三寶失去信心,由此產生極大過患。

三、遣除無慈悲之發心。以自私自利的發心修行,不可能成就佛果,也於菩薩戒相違。

四、遣除其作用顛倒之修行。我們必須以大乘正道為路,遣除一切常見和斷見,不要耽著世間八法。

整理自∣菩提洲網站∣普賢講堂

《三戒淺釋》第13~19課  慧持法師講釋

GIF/53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洲網站 的精彩文章:

修行人,並不是就要無原則地遷就對方
無盡智慧勝甘露
寂靜姿態相好燦——金剛薩埵唐卡組圖
清泉說:你那麼渴,請喝一口吧

TAG:菩提洲網站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菩薩戒本
菩薩戒會眾賢集 千佛大戒趣菩提
菩薩戒之與菩提心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7)明舍菩薩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一、倒說菩薩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8)二緣舍諸菩薩凈戒律儀
未受菩薩戒的人能聽講菩薩戒嗎?-明安法師
菩薩戒有兩種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二、倒說菩薩法戒
如何守護菩薩戒戒體?
月光菩薩聖誕日來彌陀寺受持八關齋戒、吃素麵、誦菩薩戒吧!
清定上師講皈依戒 別解脫戒 菩薩戒
菩薩戒之願菩提心的學處
哈爾濱極樂寺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功德圓滿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如應授戒
菩薩戒的戒法可以涵括一切佛法
聖人無心病。菩薩戒
梁武帝——受菩薩戒的皇帝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掉戲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七、嫌恨他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