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暑 你會瘦一些的

小暑 你會瘦一些的

曾經問一個歷史學家,中國的節氣是何時形成的?歷史學家支支吾吾,最後說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我們一度以為,節氣隨著傳統農業文化一樣成為過去時了,但近年來的社會現象顯示,就是摩登都市的青年男女也對節氣產生了興趣。說到底,節氣不僅是一種生產生活的規律,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的符號,它更與我們身心的感覺相關。

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

夏至之後的幾十天,就被先民形象地稱為「暑」。暑字,從日者聲。日者,此時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日者,都是為太陽照耀的人。暑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日、土、日三個字的組合會意,即土地上下都有日光的炎熱照耀。對這幾十天的時空,中國的先民又將其分為小暑、大暑、處暑幾個節氣。每個節氣的物候表現並不一樣。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諺語。顧名思義,小暑是炎熱的開始,大暑到達一年中炎熱的頂點。但據資料分析,小暑的日子不比大暑清涼。據《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古、安徽的大部分地區7月的最高氣溫多數出現在大暑外,中國大多數省份的極端最高氣溫都出現在小暑期間。在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絕大多數地區7月的平均氣溫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熱月,處在7月之中的小暑實際上很熱。

天文曆法把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稱為小暑。「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就是炎熱的意思。跟任何能量的波動一樣,熱浪也是一波賽一波的,第一波熱浪襲來讓古人命名為小暑。節氣歌謠也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大暑的日子,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火風鼎卦

君子以正位凝命

天地間的陰陽象數消長,在此時空的體現是,陰陽排列是上火下風,風助火勢,即是最為形象的鼎鍋。陰陽符號也體現了鍋蓋、鼎鍋、支撐的灶架、柴火。我相信中國的先哲因此而把此一時空命名為火風鼎卦。南京、武漢、重慶被稱為中國三大火爐(濟南、長沙、杭州、福州等地也有火爐之稱),即是說它們在此時空的鼎爐中經受蒸、曬、燒烤。先哲對鼎卦的理解是,「革物者莫若鼎」。鼎象徵著新生,象徵著權力,代表了權威富貴,象徵著創造。很多人說,美國是一個大熔爐,美國曾被歐洲稱為「新大陸」,也有象徵文明新生之義。跟鼎有關的成語有:一言九鼎,革故鼎新,問鼎中原,鼎力相助。

小暑時空其實不止跟鼎卦相關,在鼎卦時空之前,是獨立不懼的大過卦時空,之後則是風雷激蕩的恆卦時空。小暑時空意味著人要有獨立精神,要有恆心,更要有鼎力合作的意識。巧合的是,國際合作社日(7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多在鼎卦時空內。1844年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在英國誕生,揭開了現代合作社運動的序幕。國際合作社聯盟於1895年在倫敦成立。1922年,國際合作社聯盟決定將每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確定為「合作者的節日」(International Day of Cooperatives) 。傳統中國的先哲則觀象繫辭,認為在這一時期,君子以正位凝命。那些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會端正自己的位置,莊重自己的使命。

這些對時空之義的把握是人類的專利。但對氣溫的感受最本能的仍是大自然,人類自負地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可以不受天地的支配,結果很多人死於非命。而熱死也是人類死因的一種,在火爐式的城市中,幾乎每年都有熱死人的現象發生。有人因此說,只聽說人有熱死的,沒聽說動物有熱死的。

小暑三候

古人觀察小暑的十五天,也有三波物候表現: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在古人的理解里,溫風不吹來,說明國家沒有寬鬆的政令;蟋蟀不上牆壁,說明有強暴者橫行;小鷹不學飛,說明國家不能防禦敵寇。

高溫天氣

注意防暑修養

我們由此可知,對時空的感受可以多麼細緻。《黃帝內經》:「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暑氣也被醫者稱為「六淫」之一,即暑邪。又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高溫會使人得病,這就是暑病。還說「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王冰注曰:「陽熱大盛,寒不能制,故為病曰暑。」民間稱之為「中暑」。暑氣盛極,人就不免邪了,是以中國人以藿香正氣來解之。

在醫學研究里,暑期中是人們一年中身體陽氣最盛的時候,但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加之勞累,人們也會損耗身體的陽能。很多年輕人夏天要瘦一些,也是有這個原因。因此無論政府還是企業,無論醫生還是詩人,都會在此時勸導人們注意休養。無論古代的「冰敬」還是現代的「降溫費」,都表明炎熱是需要人身或人生社會正視的問題。

大自然以眾多的天氣物候的變化引導我們恢復身體的直覺或靈覺,小暑節氣就是如此。民間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即是對暑氣過盛的一種結論。炎熱的夏天氣溫高、濕度大,無論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還是大可容人的巨樹,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但只要人坐上去,以體溫接受樹木散發的潮氣,就誘發了痔瘡、風濕和關節炎一類的疾病。

小暑「食新」

小暑還有很多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習俗。蘿蔔、雞蛋、羊肉、杧果、苦瓜等等,成為各方水土的應景材料,而小暑「食新」也成為很多地方共有的習慣。小暑節氣的民謠說,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關於嘗新麥新谷,大概春秋時代就有這樣的說法了。

來源:《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作者:余世存 配圖:老樹

編輯:辛巴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 的精彩文章:

他以一人之力,把中國電影海報拉入世界級水準
我與一隻笨狗的偉大友誼
愛讀書的人為何都喜歡東野圭吾?
剪一段時光,在指尖緩緩流淌
有意思的地方,有意思的人

TAG:讀者 |

您可能感興趣

小暑的來歷是什麼 小暑習俗有哪些
小暑會變瘦是真的嗎?
今天小暑,一定要吃這個湯,只要簡單幾步就好,清熱爽口鮮得很!
小暑來了!夏天做好這幾樣 小暑養生過六關
小暑時節多喝它,一碗能煲一鍋,清熱解暑,每天一碗,健康又涼爽
小暑是幾月幾號 小暑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俗語「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溲溲」,小暑已經來了,你那是啥天氣?
明日小暑,「吃三寶」,「喝三茶」,做好一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小暑養生飲食必備,這幾種食材搭配在一起,讓孩子過個清涼的夏天
小暑前後吃什麼好?絲瓜,清熱解暑,美白嫩膚,這樣炒更是鮮美
明日小暑,不懂吃就虧了,這些食材常吃,賽過吃人蔘
今兒是小暑,吃什麼應時應景,開胃又爽口?會吃的人不多啊!
小暑不僅是一個節氣,還有各種有趣的風俗!
「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今年大暑是哪天,是最熱的時候嗎?
小暑小暑上蒸下煮,全年最熱的時節很快就要來了
小暑來了!酷暑時節,飲食上的講究你都知道嗎?
小暑多吃這道消暑菜,口味清新,下飯下粥還不怕胖,夏天吃最合適
孔子文化攜手陌尙花開,帶您走進一個有滋有味的小暑茶藝會
小暑來了,能曬就曬!
小暑節氣後,這粥要多喝,清涼解暑,安神助眠,一覺睡到大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