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講:十人九濕,原來祛濕最有效不是薏米,而是它?

中醫講:十人九濕,原來祛濕最有效不是薏米,而是它?

濕氣重往往發生在飲食油膩、懶於運動的人身上,他們在沾染濕氣後,會感到四肢乏力、易睏倦、精神不振、面部油膩、頭髮愛出油、舌苔厚粘膩、長痘痘、大便沾粘難沖及虛胖水腫等,這些都是濕氣過重的典型表現。

中醫將濕邪歸為危害現代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因飲食作息習慣,濕氣十分容易入侵及長期滯留於人體,十人九濕!

而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是隱蔽而緩慢的,它在一步一步的侵害人體的健康,起初會出現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等,濕氣到後期會導致四肢酸痛、腫瘤等。

如何判斷你的體內是否有濕氣?

身體濕氣重的6個表現:

1、頭部:當時期首先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祛濕健脾,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熱門的話題。

2、關節: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3、消化效果: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4、小便及婦女帶下,而且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濕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濕」。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5、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6、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濕氣五級:從一到五的一個等級有什麼癥狀和特點呢?

一級寒濕:

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

二級寒濕:

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關節酸困

三級寒濕:

在骨骼,即是骨寒濕

癥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 .硬,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寒濕:

在臟腑(子宮、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養生最佳的季節是夏季,錯過一夏,再等一年

五級寒濕:

在身上(腫瘤)

癥狀: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的

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身體"凝"的現象;"凝"的意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容易酸痛。

然後就會發生於堵,"淤"的時間長了,會怎樣?

會長瘤,長"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症,這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看到這個濕氣的嚴重性有沒有想到對濕氣的一個全新的認識呢?以前養生不祛濕。現在是不是想唱一首:多麼痛的領悟!

說到祛濕,很多人想到的是薏米,今天我們就要來澄清下,其實去濕最厲害的東西不是薏米,而是它——芡實。

芡實去濕為什麼比薏米效果好?

芡實去濕功效: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濕。

芡實和小茴的強強聯合,能逼出體內寒濕

一個健脾除濕能力特彆強,一個驅寒溫熱效果好,兩個一起吃,再加點別的食材輔佐,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去濕食療方。古方《神農本草》及《脾胃論》中有講到下面這個方子:

除了茯苓、甘草以外,還加了砂仁、甘草、香薷

砂仁——味辛,性溫。化濕開胃,溫脾止瀉。

甘草——味甘,性平。健脾益胃、和中緩急。

香糯——:味辛,微溫。行水散濕,溫胃調中。

做法如下:

將以上食材放入沙壺中煎熬約半小時即可,每日三次,飯後服用,中醫調理一定要長期堅持,短期內一般不會有明顯效果,與個人體質及吸收有關係。

如果覺得難以堅持,或者你本身就是腸胃不好,那就不要食補祛濕或者中藥調理,建議直接用中醫外治療法穴位貼敷祛濕,不需要花時間熬制,直接晚上睡覺前貼敷到腳底湧泉穴,早上起來揭掉即可,非常方便,效果也很不錯。

清·徐大椿曾說:「湯藥不足盡病………用膏藥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活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服藥尤為有力」。貼敷藥物直接作用於體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熱拔毒,消腫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膿,改善周圍組織營養的作用。還可使藥物透過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聯絡臟腑,溝通表裡,發揮較強的藥效作用。正如《理瀹駢文》所言:「切於皮膚,徹於肉里,攝入吸氣,融入滲液」。並隨其用藥,能祛邪、拔毒氣以外出,抑邪氣以內清;能扶正,通營衛,調升降,理陰陽,安五臟;能挫折五郁之氣,而資化源。

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起源穴。延用古方《清太醫院配方》中有一湧泉貼膏:載有「延年湧泉膏」,乃防病保健排毒祛濕方。藥用杜仲、牛膝、熟地、附子、續斷、甘草各60g,生地、小茴香、菟絲子、天麻子各15g,雄黃、木香、丁香、乳香、沒藥各6g,麝香0.6g。用香油1500g,將所列杜仲至木香等前12種葯熬枯去渣,入鉛丹收膏,製成膏貼,貼敷於腳底的湧泉穴。

據載: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若以此方常貼湧泉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排毒養顏,延年益壽。

後此方漸漸流傳於民間,而現代的人們都不想這麼麻煩,經過現代化科技改良,人們就把選用山東青州小黃姜的發酵姜根粉製成藥包貼敷於湧泉穴,叫酵素足貼,此配方非常適用於現代人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不僅實用而且方便,每天只需花幾分鐘時間,晚一貼,早一撕,來達到祛濕,排毒,驅寒,通經絡,助睡眠的效果。此配方對於濕氣重的人們,效果非常好。濕氣重的朋友也有嘗試過選擇食療,或者是葯療來祛濕,但是為什麼效果不明顯呢?因為濕氣重的朋友,多是因為脾胃虛,脾胃虛弱,運化失常,身體的消化,吸收效果就沒有那麼好,多吃,多用藥只會增加身體臟腑的負擔,所以祛濕效果才會不明顯。

常貼湧泉穴主要功效

1,排毒美容,促進睡眠,舒緩疲勞,改善便秘,口臭,腹脹,舌苔等現象

2,清除人體雜質,改善色斑,痤瘡,體臭,口臭。

3,去除體內濕氣,活化細胞。

4,平衡人體臟器功能,血脂,血壓,血糖恢復正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看完這些拔火罐圖片,你就會選擇食療祛濕了!
泡腳四忌諱,驅寒祛濕樣樣俱全,教你怎麼泡最舒服!
身體濕氣重,夏季防暑祛濕只需做好這事!
薏米可以祛濕嗎?哪些人吃最合適
梅雨節氣適合的祛濕養生食譜

TAG:祛濕 |

您可能感興趣

去濕最有效的不是薏米,而是它!
「祛濕」最厲害的,不是薏米紅豆,而是不起眼的它!7天濕氣全無
薏米和它一起喝,是女人的「養顏水」,美容還祛濕,不吃有點可惜
袪濕最強的不是薏米而是它,每天喝一杯,排毒去濕,趕走大肚腩!
除濕氣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這樣吃把濕氣一掃而光~
祛濕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連著吃更排毒!
春季最佳祛濕,不是薏米、更不是枸杞,5個方法,每天幾口就好
濕氣最怕的食物,不是薏米,而是它!堅持這樣吃和濕氣說拜拜
濕氣最怕的食物,不是薏米,而是它!每天這樣吃和濕氣說拜拜
薏米仁是中藥中的「祛濕之王」,薏米這樣吃效果最好,你知道嗎
薏米,不止是祛濕!
祛濕,不要局限於薏米紅豆,今天介紹幾種食材,都非常有效!
喝紅豆薏米粥祛濕,很多人犯了「這個」錯,難怪沒有效果!
濕氣有很多種,但是薏米卻只祛1種濕,千萬不要在盲目了!
一把薏米,可以同時祛兩種濕,不知道太虧了
薏米紅豆茶火是有原因的,不光可以排毒祛濕,還能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紅豆遇上薏米不只是祛濕,還有這些神奇的效果
春季祛濕並不是只有薏米紅豆,這4種家常食物的祛濕效果也很好
薏米祛濕效果好,但是薏米紅豆千萬不要加入這一食材,否則危害就大了!
紅豆薏米粥喝了不少,濕氣還是重?原來這4個誤區沒改,都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