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太極內功不神秘:楊式內功太極拳的「三步功法」及怎樣修鍊「太極松功」

太極內功不神秘:楊式內功太極拳的「三步功法」及怎樣修鍊「太極松功」

從字面上看,太極拳前加上「內功」二字,似乎有些牽強。因為太極拳(包括吳、武、孫、陳在內)均屬於內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內家拳是以練內功為主的拳種,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兒。

那麼為什麼要強調「內功」呢?對此,我在「太極松功」里已有所論及。這裡可簡要說之。由於種種原因近幾十年來,特別是從以門派為核心的民間組織向「官辦」轉化以後,從形式上太極拳的影響確實很「熱」,然而在「內功」作修上都不如從前,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長此以往會使太極拳走向異化,失去其「國粹」、「瑰寶」的地位。故而,我在傳播楊式老六路時,突出強調內功訓練。

一、何為內功?內功修練包括哪些內容?

內功是相對於外家拳以練筋、骨、皮為主要標誌的腿腳功夫而言的。太極拳所強調的是內功,是通過特殊的訓練使神、意、氣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種氣勢,即內功或稱之內勁。

在內功或內勁的理解上,要排險三種誤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寶」精、氣、神或者稱之為神、意、氣的有機化合,看成是三種物質簡單相加,而是一種質的飛躍,有機化合,產生一種新的物質——能量流。也可以把它說成是生物電場;;其二、不能認為三者的最終結合落實在力上,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內功訓練的結果看成是對肌肉彈力訓練形成的腿腳功夫,那樣會失去太極拳的真諦,發揮不了內功的作用,最終落入旁門。

太極內功在修練過程中包括哪些內容呢:

(一)、練內功首先要懂理知法。太極拳近於道,游於藝它取「易經」之理,名曰「太極」,又循陰陽之道、易變、變易之義為行功走架之法則。太極拳是道家拳,並融儒、釋思想為一爐。所以太極之理能圓融萬事萬物。諸子百家無所不包。太極拳經典拳譜更是字字誅璣,句句拳決。是太極內功修練的靈魂,指導思想。

(二)、放鬆是修練內功的基礎,是太極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一個『松』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松凈,余者末事耳!」對此,在」太極松功」一章里,已作詳細論述。

(三)、依據道家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三步功法,太極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

二、楊式太極拳為何強調內功訓練

關於楊式太極拳為什麼要強調內功訓練的理由方面,我們在前邊其它各章中,已經有所論述。特別是在「太極松功」一章里,圍繞要不要松,怎樣放鬆的問題上都和修練內功有密的聯繫。

首先,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必須以內功修練為宗旨。從神、意、氣的有機結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練腿腳功夫的外家拳路。

其次,從近百年的楊家太極拳的發展實踐中看,自楊露禪宗師始,到楊澄甫把楊式太極拳推向全國都是以內功取人,以內功服人,不摻雜任何與內功無關的任何招術。因此,才派生出吳、武、孫式內功太極拳,把內功太極拳推向高峰,成為體現中華傳統文化象徵的武術。離開內功,就不是太極拳。

再次,從楊式傳承下來的「老六路」的套路來看,它保持著楊露禪宗師及其所傳弟子們的遺風,它走內不顯外,、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上下相隨、符合陰陽之道。先師朱懷遠說:「老六路是健候宗師教家裡的內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學的總則。陰、陽修練。陰指內功修練,陽指形體呈現,內外結合方為太極,」

第四,就太極拳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來看,都有偏離散內功的現象,有異化的趨勢,應引起拳家們的重視,為使內功不失傳,使國之奇葩、瑰寶、國魂不失色,不丟魂,也應大聲疾呼:要強化太極內功的訓練!

三、如何練好太極內功

有關太極拳的書笈很多,都談到內功,但內功是什麼?乃至如何才能練好內功?卻沒人說得清楚。在朱懷遠等恩師的諄諄教導下,我不分寒署日夜耕耘,可謂「十年盤一拳,十年練一功」,始得太極內功而頓悟。結合幾十年的經驗教訓,並吸取道家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三乘功法,總結出太極拳內功修練的三乘功法,即「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並提出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的練功目標。

俗語常言:「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我個人的體會、只要思想入道,通過三步練功法的入「拳道」的階梯,可在三、五年內步入太極殿堂。

(一)、第一步功法——「以身變手」

道家在煉丹過程中有「百日築基」三年而成丹的說法。楊式太極拳在修練過程中的「以身變手」也是「築基功」。在「築基功」中,主要是以練「腰功」為主,時間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

這裡指的「腰」,不是褲帶勒之處,而是腰肌上部兩個腎臟外邊的兩塊肌肉。通過對它的鍛煉,強化腎臟功能,同時還可護展丹田氣勢(這是二步功所在鍛煉的問題)。

有關練腰的問題,在古典拳譜中有許多論述如:

在《拳論》中有「主宰於腰」;《十三勢歌》里有「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在《十三勢行動心解》中有「氣如車輪,腰似車軸。」……

這都說明,「腰功」在練拳中的重要性。近代一些太極拳著作中,也或多或少的談到了「腰」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都沒有提出如何練腰。前輩們在如何傳授拳法拳功時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口授什麼?拳架練熟以後,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把腰練出來,使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似離心力的傳導而貫注於四端,形於手指。這樣才能下真正起到恰似車輪的作用,把「腰功」貫穿到練拳和推手當中,效果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在練拳、推手中以腰為樞紐,不想手渾身都是手。練「以身變手」功法時要:

「不想手、意念腰上手」。

(二)、第二步功法——「以氣變手」

道家的「鍊氣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煉丹築基功。煉丹築基要以下丹田為煉丹爐。天為純陽清輕在上,地為純陰沉重在下,人與陰陽二氣為一體而居中。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氣。天元之氣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來的精華物質為真氣。地元之氣是水、火、風生息過程所產生的靈氣。人元之氣是精、氣、神也可以說是父母遺傳給的,賴以生存的元氣。

氣的含義涉及面很廣泛,總的來說可分為兩種:一是體內流動著富有營養的精微物質(如營氣、衛氣等)營氣是由水谷精氣所化生,營氣運行於血脈中,也就是血脈中營養之氣,它的作用是以血脈為軌道,晝夜不息的運動於周身上下,由表及裡,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以此為營養。另一種是指臟腑活動的能力。

在人體內各部位都有分布有流動著的精微物質,由於分布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稱,如聚在上焦的叫做「宗氣」,宗氣,它是飲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氣和吸入的自然空氣相結合的自然產物。因其是內在之氣與外在之氣的綜合體,又是貫注於全身之氣的起點,故叫「宗氣」。宗氣的作用:一是助肺臟呼吸,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聚在下焦丹田部位的叫做「元氣」,元氣是人體生化的原動力,它的作用是激發、推動和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元氣的存在有賴於後天營養的不斷滋養。宣發在肌膚里的叫做「衛氣」。

衛氣,是由飲食之精華所化生,它是人體陽氣的一部分,因其具有保衛肌表、抗禦外邪的作用,所以叫做「衛氣」,衛氣在體內有溫養五臟六腑的功能,在外有溫養肌肉、潤澤皮膚、起閉汗等作用。因此,人體的臟腑活動,特別是肌表皮膚的功能,是否正常與衛氣的強弱有密切關係。

太極拳的中層內功是「以氣變手」它主要練體內的「元氣」,拳架中手的各種活動,都要在「元氣」的支配下運動,元氣支配多少,四肢活動多少,過與不及都不是。練中層功夫除盤拳外,還應多練樁功,特別是數種太極抱球樁要多練,多體會只要把「元氣」練足了,體內其它氣也會盛強。

從現代物理學觀點看,氣是一種帶有能量的物質,它實際就是一種生物電磁場。人體氣是有一定規律的,到一定年齡就會發現氣虛、氣短、氣滯——最終氣絕。在中醫看來氣比血更重要,因為萬物生於氣,並不生於血,人生病大多為氣的阻滯、不暢所致。中醫治病首先要調整氣運,和疏導氣路,氣通暢了,疾病自會痊癒。

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優化內氣功能,因此也優化了肺臟呼吸功能。使人不斷地向健康發展。太極拳要求松、靜、輕、柔,打拳像在空氣中游泳,從外邊看簡直是「優美的人體柔術」和「導引藝術」。練「以氣變手」功法時要:

「不想手、丹田氣運手。」

(三)、第三步功法——「以意變手」

道家的「煉神還虛」,神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的精神壯態。它包括人的感覺、聽覺、視覺、動作、思維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動。

太極拳的第三步內功是「以意變手」。即練「神」。人的精神活動與機體的精、氣、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精氣神充足臟腑機能活動正常,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就旺盛。反之,機能活動衰退,人的精神就會表現為萎靡不振。因此,精、氣、神可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三者之間又具有相互資生的關係。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太極拳的第三乘功夫「以意變手」就是訓練神經和意念,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後天的習慣性用力,使身體各部分都要練得虛靈、松靜、讓先天的無意————無意之意即「元神」發揮作用,把這種潛在的功能激發出來後,太極拳就不僅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氣化合生成一種新的物質,我們管它叫「能量流」,這是占絕對壓倒優勢的內勁,如迅雷不及掩耳,一發即收,令對方驚心動魂,不知所措。

「能量流」是體內神、意、氣化合的結果,它以先天神意氣為主,經過長期修練而生。神意氣充足,體內五臟六腑,體外四肢百骸活動正常,精神、意識、知覺就旺盛。「能量流」是在意念的指導下,「無中生有」的,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被擊中重心。在推手中,正確的發揮內功「能量流」的作用,它正像近代所採取的定點、定向人工爆破作業一樣,叫它什麼時候倒,往甚麼方向倒,全在我們意念掌握之中。練「以意變手」時要:

「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勁源自上手。」

四、太極內功修練的認識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見,沒有什麼定論。有的說,太極內功即「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內外相合、上下相隨。」還有的把這些要求與古典的「易」理相聯、以太極混圓,陰陽動靜、五行生剋、八卦周流等理論為內功,提出內意神行、外行內導、勁氣合神……總之是內修心意,外練筋骨。

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但有一個最突出的矛盾,是都沒有解決如何練好太極內功的具體步驟。所以通過實踐,特別是通過對傳統套路——《老六路》的傳授,概括出如前所論及的《太極內功三步功法》並就與此相關的問題概述如下:

(一)、太極拳的「三步功法」,只是修練太極內功的基本的程序,並非是太極內功的全部。整個太極的修練還應包括:

1、內外相合。即「外三合」和「內三合」及「內外相合」。「內三和」就是太極拳「三步功法」的內容,通過有層次的、循序漸進的修練,拾階而上,實現心與意、意與氣、氣與力的有機結合,即高層次的神、意、氣的化合。「外三合」是保證「內三合」修練所要求的「身法步」,如「身法八要」、「身備五弓」、「三尖相照」都是為正確的修練內功對手、眼、身、法、步的要求。

2、放鬆是練好太極內功的基本前提條件,其主要內容在《太極松功》中已詳盡論述。這裡需提出的與松有關的身形問題——「三松三豎」即:

松肩豎頸,配合虛領頂勁,神貫於頂的要求;

松胯豎腰,配合豎腰立頂,保持上身中正安舒;

松踝豎腿,配合源泉吻地,膝部放鬆前移。

這「三松三豎」是在整體放鬆的同時,保持身形的不偏不依,中正安舒。也為外在的「上下相隨」打下基礎。從而做到,上身腰與兩臂相系;下身腰與兩腿相連,手隨身動,步隨身換,成為一個整體,一動無有不功,一靜無有不靜。

3、「五心相通」和「根蒂相連」是內氣,內勁的傳導方面提出的要求。所謂「五心」即兩手心,兩腳心和百會穴頭頂心。五者相通即氣遍周身不少滯,呼吸通靈無阻障,「根蒂」即指氣之「根」與氣之「蒂」,氣之「根」指蓄氣之所丹田,氣之「蒂」為呼吸之所鼻。「根蒂相連」即一氣貫穿。

這兩句話一是說內氣流暢,一是說內氣傳導的形象比喻,使練功者不僅從內氣上練習呼吸,而且從身體形態上掌握運輸之路線。

(二)、太極不用手,用手非太極的理論探索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楊式太極拳對太極拳理論的重大貢獻,也是與外家拳相區別的根本標誌。

在「三步功法」里已提出,「太極不用手,用手非太極」的理論課題。打拳不用手、不想手、忘掉手?那麼想什麼?用什麼去發勁打人發人呢?聽起來瘋話、怪話,有點「天方夜譚。」

為什麼說「太極不用手」?用什麼?想什麼?

據朱懷遠先生說「這是健候老先生提出來的,他說只有不動手,才能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一動手,就是用力,用力即落入傍門。

經過幾十年的驗證;為什麼說,只有不動手才是太極拳:

(1)只有不動手才能做到依人、隨人、從人。才能在沾、粘、連、隨中聽勁,才能知己知彼。

(2)只有不動手才能不用力,才是真的放鬆了,放鬆了體內氣血才能暢通無阻,才能做到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隨心所欲。

(3)只有不動手才能做到氣血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如前所述:「以身變手」不想手,渾身都是手,進手先進腰,退手先退腰,不想手,就是想腰動;「以氣變手」,不想手,丹田氣運手。不想手,想丹田;「以意變手」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勁源自上手。不想手,要想胯與肘。這樣腰、丹田、胯、肘在湧泉,丹田內氣的旋轉帶動下螺旋式推動,而不是自己的妄動亂動。這樣不僅有利於保健養生,而且才能練出太極內功,產生一種新的能量流或稱之為「生物電場」。

概括起來,在「太極三步功」練到一定程度,大約三至五年,可依據內功拳訣進一步的揣摩探討,必能功至縝密之境。拳訣曰:「心意指胯肘,勁源自上手,內部出虛線,意念領著貫」。

五、內功在推手、技擊方面有甚麼作用?

太極拳的「三乘功夫」最終就是訓練神經和意念。太極碰撞講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後天的習慣性用力,使身體各部分都要練得虛靈、松靜、讓先天的無意之意即「元神」發揮作用,把這種潛在的功能發出來後,太極拳就不僅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氣化合生成一種新的物質,我們管它叫「能量流」的整體勁,這是占絕對壓倒優勢的內勁。發勁時,如迅雷不及掩耳,一發即放,令對方驚心動魄,不知所措。

「能量流」是體內神、意、氣化合的結果,它以先天神、意、氣為主,經過長期修鍊而生。神意氣充足,體內五臟六腑,體外四肢百骸活動正常,精神、意識、知覺就旺盛。「能量流」的巨大能量,在意念的指導下,「無中生有」的,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被擊重心。

從技擊的角度看,與對方接手,只要雙方一有手的接觸,必須讓對方感到摸不著,感到空,此時在「無中生有」中,手要輕輕地將自己的內氣灌入對方身體,一有攻意,對方砰然而出,手並不會觸及對方身胸,也不會使對方受傷,對方也不會有被衝撞疼痛的感覺,內功發人是靠神意驅使的一種氣勢,並不是用手去推搡或頂撞之類,意念一想就到,對方既沒有準備時間,也沒有躲閃時間,更沒有還手時間,內氣發放直透人的內臟,使人心驚膽顫。

要想不用力,用神、意、氣摧毀對方重心,就要做到松靜自如,以靜制動。讓對方摸不著,有勁使不出來,對方兩手只能在圓體球皮上活動。而且我們要採取「逆來順受」、「捨己從人」,讓對方攻進來,我們要松而不懈,粘黏連隨,勁發一點,就像來複槍膛里射出來的子彈,點點透其中心的功夫。

歌曰:「形體圓球轉,周身是弧線,內氣後支援,碰上如觸電」。

太極松功怎樣修鍊「太極松功」

松功是太極拳內勁或內功修鍊的重要一環,是練習內功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對此,無論在理論認識,還是在練功實踐中,都存在著不少的錯誤認識和誤區。從古至今尚沒有一本著述把這個瓶頸問題闡述清楚。在實踐中真正練出功夫的人更是很少。所以,前輩人曾說:「在真正能鬆通者,一代人出不了幾個人,能出者可謂鳳毛麟角。」正因為如此,使不少的太極拳愛好者,乃至專業太極拳研究工作者,在「松功」面前產生困惑,甚至遺憾終生—到頭來沒有跨入太極門。

本人通過六十餘年的練拳積累和先輩們的教導,並依據太極拳古典論著的思想,對「松功」進行較深入、較系統的探索,對此有所醒悟。我認為圍繞「松功」應著重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何為「太極松功」,修鍊「太極松功」的意義

其二在修鍊「太極松功」中應注意那些錯誤認識或誤區

其三怎樣修鍊「太極松功」

一、「太極松功」的內含及修鍊「太極松功」的意義

(一)「太極松功」的內含

太極拳作為區別於外家拳種的內功太極拳,它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不僅因為它與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相聯繫。還在於它的獨特的訓練方式及其所產生的超乎尋常的能量或稱功力,即「四兩撥千斤」的神功而譽滿宇宙。所以人們才送給它—國粹、瑰寶、奇葩之稱。

太極拳的修鍊方式或者稱之方向,與其它拳種是截然不同的。這不是一開始就去練勁,更不是通過剛性鍛煉,增強肌肉的韌勁而壯力,恰恰相反,它要求修鍊者全不用力,在「用意不用力」的行功走架中,找大松大軟、找虛無的氣勢、找神明感應、找莫測的變化。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就是「太極松功」。

楊澄甫說:「要松、要松、要松凈,全身心鬆開,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少侯說:太極拳「就是因為鬆鬆軟軟的,打出的勁才非常大呢!」

楊澄甫說:「一個松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松凈,余者末事耳!」又說:「松,要全身筋骨鬆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只有筋耳,筋能鬆開,其餘尚有不松之理乎!」

所以,太極拳的「松功」應包括以下幾點內含:

1.要在思想意識上,神意內含以存靜養;勁道始有收藏。一拳一動不忘松凈,靈慧才能生長。

2.從形體上,在思想意識的引導下,逐步達到最大限度的鬆柔。日日以松沉之心意去灌輸,久之自能得到真正的放鬆。

3.在松的標準上,要求不僅從精神、肉體、關節、筋絡等內外俱要松凈、松透,而且要松得一絲都不能承受外力,即「一羽不能加,蚊蟲不能落」;松到沒有一毫雜念。盤拳如夢遊一般。

(二)修鍊「松功」的意義

周身鬆開、上下完整是太極拳必需的條件。如動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光肩松而腰、胯、筋、背不知如何松或肘、腕、指節等不知如何松,此皆非正宗傳授也。可見,松對於練好太極拳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鬆軟是太極拳的寶貝是靈魂,懂得什麼是正在鬆軟,練拳和推手才會進步。非鬆軟純凈內勁不生,如不鬆軟,反不如不練內功。極鬆軟,然後極堅剛。

其次,松是練習內功太極拳的基本要求,「一舉手一投足,稍一用力即落旁門。」可見「一分松一分功,松到一無所有的真功。」

再次,松是練習內氣的基礎。不能徹底放鬆,內氣在體內永遠也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確實不易,全身入松非下一定功夫不可。一心想松,久之身勢自能放鬆,動以心氣為主,四肢跟隨自然會整,呼吸純任自然,內外自能合一,拳意才自能上手。

總之,太極拳練到老,不外一個松字,如有一點不松,不節不松,到老仍是不通。

二、在修鍊「太極松功」中應注意的幾個錯誤認識或誤區

從古典拳譜中看,不應帶來練拳中的偏差或謬誤,查其原因,並非簡單,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概括起來不外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於《拳譜》中對「太極松功」沒有專門論述,雖然有「專氣致柔」,「稍一用力即落傍門」、「觀耄耄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但終沒有明白提出大松大軟、松凈松透的要求。尤其有的所謂「宗師」們,在解釋古拳譜時,再加進了自己的體會,把不用力,解釋為「不用多餘的力」, 還是用力;或提「鬆緊適度」之說,還是有緊,或倡導「快慢相間」,還是有快,諸如此類,不能不說,在拳理拳法上就有誤導。

第二,不得名師指導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解放以後由於政府對太極拳宣傳和推廣上的重視,出現了太極拳熱,特別是鄧小平同志題詞「太極拳好」以來,推動了太極拳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發展。因而相形之下,能真正傳播太極拳的大師較少,尤其在全國各城鎮中的晨練活動中,更是缺乏名師指導。故而不可避免地出現外行教導 外行現象,形成晨練點中的太極操活動。

第三,在太極拳推廣上,由於重視外形上的審美劃一規範的要求(主要是新改編的各氏拳種比賽套路),無論是編導的理論闡釋,還是在訓練和評判詞上的規章,忽視了太極拳本質要求—松、軟、柔、韌。突出了踢得高,拍得響,下勢深等外在動作。給教拳和學拳的人造成誤導,以為這就是太極拳。

第四,真正體現太極拳內功的太極推手比賽,基本上處於誤區,從有始以來的推手、散手比賽活動,主要表現為較力,拼體力的傍門左道,當然也就不可能給太極拳的群眾活動提供榜樣典範。相反,則是誤導。

第五,由於極少數名家、大師本身就是一身硬勁,甚至公開地向「大松大軟」挑戰,在《武當》、《武魂》等武術刊物上,有的把鬆柔與疲塌混為一 談,找不到真正的「太極松功」的影子。尤其是從學過外家拳過來的一些拳師,在心裡上就不服太極拳的鬆軟功夫,用外家拳的理念,改造太極拳。

當然,不僅僅是這幾條,還有其他原因,如身強體壯,好戰心引起的爭鬥心等等,也是造成走僵硬勁的原因之一。

三、怎樣修鍊「太極松功」

太極拳在行功走架中,要遵循「先在心,後在身」的原則,即「意氣君來骨肉臣」,練「太極松功」也如此,放鬆先松心,心松則一松百松。也就是整體的松,是通過思想意識的作用,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盤拳練推手都是如此。盡量從心意開始松,隨著心意的松,神才能松,體也隨之而松。

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心松—精神松 心松—精神松是放鬆的關鍵,精神是松的靈魂,精神如緊張,全身就都緊張了。練拳時在松、穩、慢、勻的基礎上,根據內功太極拳的要求,逐步學會運用內氣,達到鬆散通空。要順其自然求自然,從精神、骨節、肌肉都要放鬆。

推手時,精神更是要保持松,對方進攻時,身手都不要動,特別是接觸點要鬆柔,對方來力過猛時,我們把內氣向左或向右後劃圓,對方即墜深淵。對方來力觸及 我身體任何部位,我意念一想該部位,即為意之雙重,對方來力我不反抗,接觸部位不動,意念隨其來勢微微後撤,對方即落空。如果想發放對方,隨彼之後撤,我用心意輕輕跟隨即可,也即是發,對方必跌出丈外。拳決云:「發勁意何解,有如敬賓朋,用手輕相扶,所指絕無空。」總之,練內功太極拳,在精神上不要一味的追求功夫,精神自始自終保持松,這才是「順其自然,求自然。」

2.骨節松 用意念把全身的骨節,都對拉拔長,是用意念使它慢慢舒展開。上肢,先從手指一節節的松,一節節舒展,然後再鬆手腕,把腕關節鬆開後,松肘關節,肩關節,最後意念想兩個肩井穴放鬆,此時肩關節以下至手指全放鬆了。下肢從腳趾開始放鬆,先把兩隻腳的腳趾放鬆,舒展開,再把膝關節放鬆,舒展開,松膝關節時要注意,是使膝蓋微屈,不屈不成,屈大了也不成,再松胯關節。最後把頭頂虛領起來,頸椎也鬆開了,此時意念放鬆會陰穴(在襠下大小便之間),會陰穴一松,全身就都松啦。骨骼的舒展,使全身有膨脹感使身體內的潛在的功能量得以充分發揮,此能量屬身體內部能量,它沒有動感,它不會體現出動作來,這種潛在的能量,只能形成在自己的感覺上,外邊人看不出來,對太極拳有一定素養者來說,由於體內各關節都舒展開,達到鬆通。在發勁時要符合「根松催、中通順、稍發透」的要求。

以上所談的骨松,還是一般意義上的松。從太極拳的應用功能來說,它所要求的骨松,主要是九大關節的整體放鬆。上肢包括肩、肘、腕;下肢包括腿、膝、足;中間胸、腰、胯。對此,在「太極拳對身法的要求」一章里已有所論述。本章作為松功也要加以說明。我們認為,太極內氣或內勁的運行是發於腳、行於腳,主宰於腰,運化在胸,靈活於腕,行於手指。可見,只有把九大關節放鬆乾淨,放鬆勻稱才能形成整體。所以,有的拳家把肘和腕的放鬆看成是運氣運勁的鎖匙。腰為主宰,胸為運化之關,胯為承上啟下。胯不落、腰不松、肩也不松,胯也是一關。

3.肌肉鬆 全身肌肉都不要用力,精神不支持它,但要注意松不是弱、也不是疲塌,而要求肌肉永遠保持鬆柔,由於有意識地長期令肌肉放鬆,肌肉反而能形成膨脹,肌肉膨脹骨節鬆開,身體內的濁氣、病氣就能不斷地由身體內散發出來,濁氣散出一點,體內的元氣就佔據一點,因此練習太極拳,每天都在不斷的放鬆舒展,這對於保健養生、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特別是練內功太極拳,從練第一乘功夫開始,就應該注 意在演練全套內功太極拳的過程,自始至終都要保持全身的松靜,因為第一乘功要練腰功,身體外形每一動都需要用腰來支配,腰功歌決要求:「太極腰功豈可無,缺腰何必費工夫,腰功畢生研不盡,身手兩忘腰勁出。」肌肉緊張練不出內功太極拳。

4.五臟六腑松 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一般運動只能運動心、肺,各種運動及跑步,只能使肺活量加大,心臟耐受力增強,對於腎臟基本活動不著,腎臟在身體內是生命的根源,穩定之為先天之本,它的主要功能是:一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作用,推動這一作用的動力叫命門,又叫腎陽或元最而這一動力基礎叫做精,因此有腎藏精的說法;二是對身體內的水液代謝平衡起著主要作用。腎藏精,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精的含義有二:是後天之精,是指由五臟六腑化生出來的精氣,它包括著能夠滋養臟腑、肢體、五官等各部組織的精微物質(如精、血、津液),這種精氣,來源於飲食里的精華部分,是維護人的生命,營養人體各部組織器官,並促進其生長發育,即所謂的先天之本。是指人類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質(與男子的精室和女子的胞官有關)。這部分精的生成,儲藏和排泄也是由腎主管。

在腰部兩腎之間是命門,命門是腎臟生理功能的動力,即人體熱能的發源地,又叫元氣或真火。堅信所藏之精無論是先天之精還是後天之精,都需要有一定的溫度,才能發揮其營養全身各部組織器官和衍生後代的作用。這兩種精氣中的溫度和動力,就是命門之火的表現,如果命門之火衰,男子可以出現陽萎或精冷無子,女子可出現胞宮虛寒,(胞宮、即子宮、卵巢、輸卵管的總稱)帶下多或不孕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出現脾胃消化功能低下,而造成泄瀉。

在水代謝方面,三焦氣化功能,也是依靠命門火的作用。如果命門火衰,就會引起水腫或小便失禁等病。 臟腑是內氣的發源地,因此用意念去放鬆臟腑,令內氣慢慢地擴散,舒展到全身。只有放鬆臟腑才能使內氣在體內鼓盪,體內的內氣越多,向四肢擴散舒展的也越 多,在體外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場。五臟之中只有腎臟放鬆時有形態的表現,因為它在腰肌的上方,我們所練習的腰功,即腎臟上邊的兩塊肌肉,訓練有素者它可以上下劃圓,左右劃圓。它可以統領著手和腳,在盤拳和推手中做出各種各樣動作。

六腑包括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前五種在放鬆時無形態表現,只有三焦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

中焦相當中脘(胃脘)部位,包括脾胃。中脘以上至胸腔部位,(包括心肺)為上焦。中脘以下至小腹部位,(包括肝腎等諸器官)為下焦。焦就是熱的意思,這種熱能的表現叫做氣,所以三焦總的功能是主持諸氣,疏通水道,但上、中、下三部的功能又各有特長。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宣發積於胞中的宗氣,將其輸送到全身,供給體內各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轉輸飲食物,蒸化精液,把營養物質通過肺脈的傳化作用,以化生營氣。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把人體內消化後的殘餘物質加以分別,食物殘渣通過大腸排出體外,代謝的剩餘水分通過膀胱排出體外。

綜上所述,三焦總的生理功能,是身體內幾個臟腑在食物消化、吸收、營養、排泄等功能方面的總合。而這一總的作用,又是元氣(命門)、中氣(脾胃之氣),宗氣三者相輔相成的集合體。

六腑的放鬆,使五臟在體內好像懸浮起來,由此而產生一種虛靈頂勁。

從以上分析可見,太極拳要求的松,但不是弱,也不是懈,更不是疲蹋。對肌肉神經來說,實際是要求保持鬆弛狀態。對骨節來說,則要求鬆開,即我們常說的 「對拉拔長」,通過練氣,以氣層為介質,自然就能做到如同球樣的六面松扌朋勁。松,是內功太極拳的基礎,不能徹底放鬆,內功在體內永遠也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確實不容易,全身放鬆非下一定功夫不可。要明白放鬆的重要性,逐漸練好松功。在練習中,當與對方接觸時,馬上即僵時,即自己不知不覺進入強力範疇時,必敗無疑。此時,不要說人家力大,應從自己身上找毛病。你自己不用力,怎麼知道對方力大呢?或有的人在對方進攻就往後轍,這不是松,更不是化,而是跑,是弱手,形成兵敗如山倒。違反了太極拳放鬆的目的和太極拳走圓的要求。在發勁時,自己的內勁發不出,說明自己沒有松透,內理還有堵截的地方,也因為違反了發勁的「根松催,中通順,稍發透。」原則。太極拳內功的中級功要求是注意松和通的要求,歌決云:「勁源跟著手走,身手鬆凈勁自有。」松,除了要下功夫練外,必須要悟,在練中悟,在悟中練。光練不悟,是傻練,長功不快,當然也不能光悟不練,那是咀上功夫。

總之,練拳時須靜心體會周身是否松 凈,是否沉穩,是否舒通。每動要靜想須如何始能將意送到彼身,如何始能入里透內,久之當可進步。為此,一定要走輕靈虛無、穩靜鬆軟的練功之路,不可犯頂抗之病,更不可在心中存有一個剛柔相濟的思想。試想,前輩們全心全意去想放鬆,而尚不能將身勢放鬆乾淨。如果你在練拳中老有一個快慢相間、鬆緊適度、剛柔相濟的思想,那樣是不能將身勢松乾淨的,當然也就永遠練不出來大松大軟的上乘功夫,更談不上太極勁了。

編後:身邊很多拳友說,老六路容易出功夫。因為老六路非常注重內功的訓練!

最後分享一下李和生的兩本

難得的太極拳好書

一本是松功腰功內功推手楊氏解密

《內功解秘-楊式太極拳老六路》

另一本是

《太極可道:李和生傳

楊式老六路內功太極拳解密》(贈光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肝主情志」、「怒傷肝」 肝臟好不好,看中指根!
學練太極拳的二十六個誤區,教你清醒的認識,免於空耗精力之苦!
樁功的千古不傳之秘!但凡樁功,概莫能外!真傳一句話,一試便知!樁功三步功法解密
七天六夜的武當之行!你,收穫的並不僅僅只是一套太極拳!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內功八式,太極養生好功法!
陳式太極拳內功技擊法四步功
太極拳與太極功
養生太極拳內功修鍊尋繹,腰功是太極內功的築基功,告訴你如何結合盤拳練「腰功」!
太極拳的無極氣功四句訣與練功方法
如何練太極拳內功?附太極內功丹田內轉簡易練法!
太極樁功 初學太極拳練習太極樁功的意義
太極拳中的步法是如何應用於內功的修鍊?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口訣
太極內功舉要
太極睡功法!
太極拳內功的幾種練法
太極拳八法秘訣與掤勁基礎功
太極內勁功法的運用
太極拳內功必練絕技,你與太極拳高手只差「一步」
內功到底煉的是什麼?太極拳內功心法闡釋與分析!
氣功陳式太極拳
雜談功法和太極
太極意氣功
練楊式太極拳你不得不修鍊的太極拳抽絲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