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也談美術界的「人品即畫品」

也談美術界的「人品即畫品」

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說:「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中國畫創作的目的主要不在於物,而在於畫家的精神境界。畫家具有什麽樣的精神境界,以及如何來表現精神境界,就成為繪畫創作的最根本問題,同時,也成為繪畫品評的最重要標準。中國人評論畫,論「品」、論「格」,從本質上說,就是評價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精神境界。對藝術創作一是要求「真」,藝術家要真率地表達自己的性情、思想、不虛假、不做作,表裡如一,畫格與人格一致。二是要求「高」,要求藝術家要有高格調的精神境界。 要有高韻深情,追求高尚的人格理想。

我們看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石魯先生的作品,完全是他們人格的表現,或平淡自然或激情四射,畫如其人,真實而無虛假無造作。他們的藝術思想,正是屬於這種中國傳統的美學體系。傳統的中國畫理論強調與作畫相比,做人更為重要、更為根本。

像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石魯這些人為人十分嚴肅,道德感極強,律己甚嚴,忠直坦誠,豁達仁厚,對於人情事故,他們不去聽,不去看,更不去研究。對於當時社會上勢利庸俗的風氣深惡痛絕。一部中國畫歷史告訴我們,畫畫兒的人決不可沾染市儈習氣,不可被功名利祿所羈絆,否則畫格就一定提不高。純真坦蕩之人,方能進入美之至境。在藝術作品中,美固然體現在多方面(色彩美、筆墨美、構圖美等等),但最高的美,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之內美,沒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沒有高深的文化修養,自然就無法體會和表現這種精神境界之內美。

在今日之中國畫壇,在中國畫歷史上已相當完善的基礎上,只有那些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且將書法、篆刻、詩詞,以及哲學中的儒道經典,佛學中的禪宗奧義等等中國文化史上高層次的藝術成果,進行深入研究,並將此種種素養集於一身,再加「兼濟」之才,「獨善」之志,寄情書畫,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的人,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傳媒 的精彩文章:

民國海派畫壇大佬鄭午昌
這17張照片,看完絕對刷新人生觀!
別騙我了,這怎麼可能是畫出來的?
看過他畫的水彩畫的人都被騙了,照片水彩畫傻傻分不清

TAG:書畫傳媒 |

您可能感興趣

畫品與人品
人品即茶品,品茶亦品人
人品與藝品
從酒品看人品
書品如人品
書品人品之我見
人品酒,酒品人
床品見人品!是遊戲品見人品吧?
錢品似人品
人品如茶品,品茶如人生(深度好文)
從衣品看人品!
髡殘:人品畫品並重 影響畫壇三百年
國畫大師吳昌碩的畫品與人品
茶品即人品,這些行為請注意
范曾:苦禪先生告誡我「畫品即人品」、「人品不高,筆墨無法」
美食不如美器,茶品更稱人品哦
人品畫品並重 影響畫壇三百多年
衣品最顯人品
理想境界和書卷氣——略談人品和書品之間的關係
魯迅文與酒、文品即人品的一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