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金秋養生食療,吃這一物滋養補虛、強心安神

金秋養生食療,吃這一物滋養補虛、強心安神

蓮子略呈橢圓形或類球形,長1.2~1.8cm,直徑0.8~1.4cm。表面淺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細縱紋和較寬的脈紋。一端中心呈乳頭狀突起,深棕色,多有裂口,其周邊略下陷。質硬。種皮薄,不易剝離。子葉兩片,黃白色,肥厚,中有空隙,具綠色蓮子心。無臭,味甘、微澀。

蓮子營養十分豐富,除含有大量澱粉外,還含有 β - 谷甾醇,生物鹼及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每 100 克蓮子含鈣 89 毫克,含磷量可達 285 毫克,鉀元素雖然不足 2.1 毫克,但在所有動、植物食品中卻位居榜首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

中醫認為蓮子性平味甘、澀,入心、肺、腎經。具有補脾、益肺、養心、益腎和固腸等作用。適用於心悸、失眠、體虛、遺精、白帶過多、慢性腹症等症。蓮子中間青綠色的胚芽,叫蓮子心,味很苦,卻是一味良藥。中醫認為它有清熱、固精、安神、強心、降壓之效,可治高燒引起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和夢遺滑精等症。蓮子居住的「房子」叫蓮房,又叫蓮蓬殼,能治產後胎衣不下、淤血腹疼、崩漏帶下、子宮出血等症。還有一種「石蓮子」,又稱甜石蓮,是蓮子老於蓮房後,墮入淤泥,經久堅黑如石質而得名。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口苦咽干、煩熱、慢性淋病和痢疾等症。

蓮子的營養價值較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蓮子中的鈣、磷和鉀含量非常豐富,除可以構成骨骼和牙齒的成分外,還有促進凝血,使某些酶活化,維持神經傳導性,鎮靜神經,維持肌肉的伸縮性和心跳的節律等作用。豐富的磷還是細胞核蛋白的主要組成部分,幫助機體進行蛋白質、脂肪、糖類代謝,並維持酸鹼平衡,對精子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蓮子有養心安神的功效。中老年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經常食用,可以健腦,增強記憶力,提高工作效率並能預防老年性痴呆的發生。蓮子心味道極苦,卻有顯著的強心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蓮心還有很好的去心火的功效,治療口舌生瘡,助於睡眠。蓮子有益心補腎、健脾止瀉、固精安神的作用。

秋季蓮子葯膳方:

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

材料:雪梨 1 個、銀耳 30g、蓮子 20g、紅棗 5 枚

做法:雪梨去皮切成塊,銀耳一朵、蓮子若干和紅棗 10 余粒泡發洗凈。雪梨、銀耳、紅棗、蓮子和冰糖適量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 ( 水量大約是所有食材的 2-3 倍 ) ,大火燉開後轉小火 1 小時即可。

功效:潤肺鎮咳、幫助消化、健脾滋陰

蓮子粥

材料:蓮子 20 克,紅糖 15 克,糯米 100 克

做法:去蓮心與糯米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粥,待粥快好時,再放紅糖稍煮片刻。

功效:補脾止瀉,養心安神

銀耳蓮子羹

材料:蓮子 50 克,銀耳 30 克,冰糖 100 克

做法:將蓮子、銀耳分別用清水泡發,撈起。把蓮子、銀耳、冰糖同放入碗中,加清水適量,入蒸籠用武火蒸 1 小時即可。

功效:羹濃味甜。有潤肺養胃的功能。

蓮子人蔘湯

材料:蓮子 50 克,人蔘 10 克,冰糖 30 克

做法:將蓮子去心後與人蔘一同入鍋,加清水浸泡 30 分鐘,加冰糖隔水蒸燉 1 小時後,即可食蓮肉喝湯。人蔘可連續使用 2 次。第二次食用時,可連同人蔘一同吃。

功效:適用於病後體虛氣弱者,可補氣益脾,養心安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秋季食療養生:羊肉飄香,補虛強腎,溫補脾胃
「養生」入秋多吃這三寶,除濕補虛
具有養陰補虛作用的養生保健良藥——麥門冬
健脾補虛粥,清淡又營養,很養胃
天寒溫補必吃這種食物,滋腎養血、暖身補虛!手腳涼的人最該試試
猴頭菇玉淮燉鷓鴣 補虛抗癌、健脾養陰
春季養肝重在「生」,三款湯補虛、補肝還養血!
「香菇」營養豐富老幼皆宜,想要健脾補虛、養血,做這幾道菜最好不過!
春季養肝重在「生」 中醫推薦三款湯,補虛、補肝還養血!
這肉比豬肉便宜,養生潤燥要多吃,健脾補虛,常吃孩子體質變強了
「食療葯膳」味道超正的適宜秋涼後扶正補虛靚湯!能夠補脾益肺、開胃增食、養血生津、益腎澀精,趕快讓老媽集齊食材煲起!
雞蛋和此物配,女人每天吃一盤,可以治療失眠,養血補虛!
教你一款滋補養生粥,夏天也適合,養胃補虛,提高免疫力
教你做奶白色的鯽魚湯,滋陰潤燥,健脾補虛,孕婦小孩都愛喝
雞蛋和此物一起煮,健腦安神,改善睡眠,強腎補虛,白髮變黑髮!
田雞煲雙豆,健脾祛濕又補虛解困
本草綱目中教你煲補虛益氣、養血安神保健營養湯
枸杞子滋補腎精、強壯補虛,它的根莖入葯會有什麼樣的養生功效呢
這幾種野菜農場經常有,女人應該多吃他們能養血安神、滋陰補虛!
男人腎虛,補藥一堆,不如吃這些食物,強腎補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