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武士、中國文人與茶的故事

日本武士、中國文人與茶的故事

1906年5月,旅美日本藝術家岡倉天心在紐約出版了一本《茶之書》,向西方世界介紹東方的茶道。這本書用流暢優美的文辭營造出一種空靈、唯美的茶道意境,十分契合西方人對東方之沉靜、優雅、玄遠的文化特質的想像,因而廣為流傳——在西方文化大舉東漸的歷史潮流中,《茶之書》的出版和流行,可以說是東方文化的成功逆襲。

自此,在西方人眼中,茶道也就成了日本傳統文化和藝術精神的精粹。甚至連有著幾千年茶文化傳統的中國人,也認同此說,羨慕不已。

1944年,《茶之書》譯為中文,周作人應邀為該書作序的時候就說:

茶事起於中國,有這麼一部《茶經》,卻是不曾發生茶道……中國人未嘗不嗜飲茶,而茶道獨發生於日本,竊意禪與武士之用蓋甚大,西洋人讀《茶之書》固多聞所未聞,在中國人則心知其意而未能行……

顯然,他已經全然被岡倉天心所編織出的日本茶道所俘獲了。

喝著茶的武士

周作人說茶道之所以發生於日本,大概與禪及武士相關。

「茶禪一味」我們自然熟悉,唐代泰山靈岩寺的僧人和信眾們修道士就靠飲茶來清心提神,到了宋代禪宗大興時,「吃茶去」甚至成為悟道的禪師點化信徒的習語。而武士之於茶,別說西方人聞所未聞,中國人大概也不甚了了。人心好奇求異,岡倉天心關於武士與茶的記述,大概也是該書風行一時的重要原因吧!

那麼,武士如何促成了茶道的發生?

岡倉天心記述了日本豐臣秀吉時代的兩件茶事:

一是侍奉在豐臣秀吉身邊、與他有著 「多年的情誼」的茶道大師千利休,被人誣陷說要下毒殺害秀吉。他當然怒不可遏,不容分辨便將其處死。不過,出於對茶道的敬重,他允許千利休自盡以保持「自我的尊嚴」。茶可破悶、降火、令人神志清醒,秀吉卻偏聽謠言,盛怒之下,「多年的情誼」只換得一個「體面的」死法,看來茶的功效畢竟有限,對武人難有作用。

二是「茶道全盛之時,太合(秀吉)手下的將領,於戰勝後論功受賞時,與其分封廣大的領地,不如賜予一件稀有的藝術珍品,還能夠令他們滿意。」論功受賞時,武人以藝術品為最高賞賜,恐怕岡倉天心自己也聞所未聞吧?該書中譯者所做的注中就寫道:「豐臣時期,或即擴大至日本歷代,確實有狂熱愛好藝術或茶道的武士藩主,也的確有天皇或大名以藝術品或是茶具,來行賞的事實,但似未成為本句所描述之一般現象。」況且天皇或大名用藝術品或茶具行賞是一回事,武士是否甘心甚至寧願要藝術品、茶具也不要廣大的領地,又是一回事兒了。

如此分析,不是要抹殺日本文化對茶道的貢獻,而是想廓清如下事實:第一,套用周作人的話而反其意,茶道在中國人並非「心知其意而未能行」,中國曆來不乏究心茶道的幽人韻事,暢談茶道的著作也比比皆是,就我們耳熟能詳的,即有張又新的《煎茶水記》、陸羽的《茶經》、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黃儒的《茶品要錄》、宋襄的《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許次紓的《茶書》、陸樹聲的《茶寮記》、田藝蘅的《煮泉小品》、陳繼儒的《茶董》等——周作人深諳茶道,何嘗沒有讀過這些著作?他的遺憾,大概是茶道在中國未能孕育出果敢、決絕的武士精神,以至於中華民族在19世紀以來就衰落不振了吧!

這也正是我們想澄清的第二個事實——武士固然可以飲茶、品茶,甚至精通茶道,但茶道的最終指向,乃是一種平和、沖淡、剔除了攻伐慾念的返璞歸真的日常生活境界,而不是那種漠視此岸生命,追求瞬間綻放而又剎那凋零的唯美、決絕的虛幻人生。

飲茶而「洗盡塵心興難盡」的中國文人

唐代詩人錢起有一首《與趙莒茶宴》詩: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茶宴」,是以茶代酒來宴請賓客。從「竹下忘言」「一樹蟬聲」來看,趙莒的茶宴舉辦在盛夏的茂林修竹之中。宴會上品的紫茶,在唐代飲茶風尚中被視為上品。清風徐來、樹影婆娑,三五好友寤坐清談,比之於「竹林七賢」的痛飲狂嘯,更是另一番風味。詩中說的「羽客」指修仙的道人,「流霞」則是道教傳說中神仙的飲品,據說「每飲一杯,數月不飢」。

前文中說過,南朝人飲茶就已摒棄了羽化升仙的目的,而是借茶清心降躁,這裡說的「全勝羽客醉流霞」,更說明此岸凡俗生命、世俗生活的快樂,比那些美麗而又虛幻的傳說更具價值——不管它是神話故事,還是脫離甚至否定生命、生活本身價值的藝術境界。

那麼,如何才能讓凡俗生命活潑起來,讓世俗生活充滿趣味?

途徑自然有很多,錢起的方法就是飲茶。「塵心洗盡興難盡」,實在是道出了千古茶道最精微、高妙的神髓——洗盡塵心,也就是把那些擾亂人的心緒、桎梏人的自由的世俗功利目的滌盪乾淨,剩下的,也就是關注生命、熱愛生活本身之價值的赤子之心了,也就是詩人所說的「興」。有如此興味,如此真性情,方能體驗茶之美,妙悟道之境。

清代人陳金詔《觀心室筆談》中所言尤為精闢:

茶色貴白,白亦不難,泉清瓶潔,旋煮旋啜,其色自白。若極嫩之碧蘿春,烹以雨水文火,貯壺長久,其色如玉。冬猶嫩綠,味甘香清,純是一種太和元氣,沁人心脾,使人之意也消。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一壺,任獨酌獨飲,方得茶趣。何也,壺小香不渙散,味不耽遲,不先不後,恰有一時,太早不足,稍緩已過,個中之妙,以心受者自知。茶必色香味三者俱全,而香清味鮮,更入精微。須真賞嗜者之性情,從心肺間一一淋漓而出。

相信讀過這段生動、真切的文字的人,都會蠢蠢欲動、躍躍欲試。中國茶道「洗盡塵心興難盡」的超越境界,就融會貫通在整個品茶的過程中。從茶葉、茶水和茶具的選擇,到火候的把握、茶湯的觀察與品味、茶香的玩索,每一個步驟,都在物質性、技藝性之中融入了情感、審美和精神的體驗。所謂「色香味三者俱全」,需要充分、全面調動人的知覺,才能心領神會。

茶道的精微,無須借聳人聽聞的奇談怪論來強化,也很難用一句道家精神或禪宗智慧來概括,更不用說後人勉強塑造出來的「武士道」了。

它是從色、香、味等感官積極體驗出發,中經身體器官的暢適,而最終實現「意消」與「心受」——「意」就是「意見」「意思」,是人的思慮、慾念;「心」則是人的情感、意志、體驗的中樞,是性情的本體,「意消」「心受」合起來說,就是掃除了蒙蔽在生命本真之上的世俗塵埃,回歸元氣淋漓、生機無限的生命本體,也就是陳金詔說的「純是一種太和元氣」。

這是道家、儒家、禪宗哲學共同的終極旨歸,如果遺其形骸、取其神髓,現代生命哲學,又何嘗不是以此為旨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奶茶妹妹七夕曬一家三口手牽手合影!這奶茶有點甜
他是一香港士多老闆,他像宋徽宗那樣玩茶
復古2D橫版遊戲《茶杯頭》14分鐘合作試玩演示公布
走出中國的茶葉是如何影響世界的?
絕對值得收藏的茶空間設計乾貨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文人與中國園林
文人雅士的白日夢
李曉軍:中國書法和中國文人畫
中國文人樹
文物世界中的大唐(二)∣ 文人、女子、禮佛、墓葬
被濫用的「文人風格」|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士林
典亞藝博特展之「永恆的中國文人精神」
中國文人圍棋:閑、趣、狂、道
「世界圖書日」里說文人——蔡邕與溧陽的淵源
中國文人的案頭
日本研究:分析古代繩文人的DNA,發現與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文人畫:中國文人的「無問西東」
虐待日本女子是中國文人的通病?
曾熙信札里的民國文人史
中國聖賢及文人的十大經典名言
佛教的文人居士
民國文人上演的全武行事件
從梅、蘭、竹、菊一窺中國文人的君子情懷
文人兩型:死士陳天華,純文人魯迅
民國文人軼事:胡適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