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分飽是重要的健康養生理念

七分飽是重要的健康養生理念

少吃一口是指每頓飯都要少吃一口,七分飽。俗話說,早餐要吃飽,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即使是早晨也不要吃到撐,包括飲料,儘可能少喝一口,點到為止。每頓飯吃到飽,喝到撐是健康的大敵,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都是因為多吃了最後一口。飲食過飽,血液長時間集中在脾胃消化上,其它臟器供血不足,人變得懶惰、沒有精神、不愛動,時間長了就變成亞健康狀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倫敦大學健康與老齡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一直都在尋找影響壽命的基因和生活方式,他們通過小鼠實驗研究發現,小鼠的食量減少40%,其壽命可延長20%—30%。英國科學家大膽的通過動物實驗推算,少吃40%可使人延壽20年。在狗和與人類享有60%共同基因的果蠅等動物身上發現只吃六分飽,對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經元退變等老年性疾病,有一定預防效果。

少吃能讓你的思維變敏捷

少吃可讓蒼蠅、小鼠和猴子的壽命更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Kaveh Ashrafi發現,限制卡路里攝入可能還會促進大腦發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他們訓練秀麗隱桿線蟲,將化學物質——丁酮的氣味同食物獎勵聯繫起來。從圓形中間移動到摻有丁酮的一邊的蠕蟲比例,可證明它們在多大程度上消化了上述「課程」。圓形的相反一邊則聞起來像是酒精。接受測試的蠕蟲可以自由進食,或者禁食1小時,也可以選用卡路里攝入受限的飲食。少攝入一半正常卡路里的蠕蟲發生移動的比例,是被允許自由進食的蠕蟲的兩倍。禁食的蠕蟲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這表明,低卡路里飲食和短期禁食能產生類似效果。

攝入較少卡路里可能通過消耗一種被稱為犬尿喹啉酸的大腦化學物質發揮作用。這反過來激活了學習過程相關的神經元。當減少了犬尿喹啉酸,蠕蟲的學習能力在卡路里攝入未受限的情況下也得到了改善。類似的現象同樣出現在哺乳動物中。一項2008年的研究發現,卡路里攝入減少30%的60歲左右的人,更擅長學習單詞列表。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Devin Wahl表示,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這是合理的。「當你在尋找食物時,大腦運行需要維持在高水平狀態,因為你正試圖擊敗競爭者。」,一旦你吃過一頓大餐後,就只想要睡覺了。不過,研究發現,強烈的飢餓感會損傷認知功能。這可能是因為過度飢餓讓人們全神貫注於對食物的念想上。

健康飲食應該均衡

在保證每天足量主食的情況下,多吃蔬菜,吃適量的肉類以及豆類。當然,你也可以多吃菜少吃飯,但菜不要太油膩,飯也不能不吃飽。此外,應根據每個人不同年齡和身體需要合理地安排飲食,如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和骨骼階段,活動量也大,除攝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外,還要輔以含鈣質、糖分的食物;老年人則可以多吃些含維生素、低糖的食物。

現在腸胃病患者比過去有所增加,特別是青少年的患病率趨向低齡化,這跟許多獨生子女在家受寵盲目地「瞎吃」有關。少吃飯多吃菜這種不健康的飲食觀念應當及時地糾正過來。飲食習慣的隱憂在於飲食嚴重失去平衡,我們應該讓自己的餐桌看起來更豐富,營養攝入應該更均衡。

過度節食的負面影響

減少卡路里攝入量並不會影響人們的情緒。但不少參與者們紛紛出現瞬態性貧血,有些參與者的骨質密度減少量甚至比預期更多,這表明在限制卡路里攝入量時加強觀察非常重要。並非每個人都合適。

美國國家衰老研究所主任Richard J. Hodes說:「限制卡路里攝入量並未對參與者人體預先指定的主要代謝端點產生重大影響,但它緩和了多個與年齡相關疾病的風險指標。然而,在考慮飲食建議之前,我們需要研究更多這類干預給健康人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們知道鍛煉、維持健康的體重和節食能帶來健康老化。」

飲食有節指飲食要有節制,不能隨心所欲。飲食要適量,人們吃東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處,饑飽適中。人體對飲食的消化、吸收、輸布、貯存,主要靠脾胃來完成,若飲食過度,超過了脾胃的正常運化食物量,就會產生許多疾病。《黃帝內經》:「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博物志》說:「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損焉.」《東谷贅言》:「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養,五者多患食不消化」。過飽不利於健康,但食之太少亦有損於健康。有些人片面認為吃得越少越好,結果強迫自己挨餓,由於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反而虛弱不堪。正確的方法是「量腹節所受」,即根據自己平時的飯量來決定每餐該吃多少。「凡食之道,無飢無飽———是之謂五臟之葆」。無飢無飽就是進食適量的原則。只有這樣才不致因饑飽而傷及五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脊椎保養與除痛 的精彩文章:

TAG:脊椎保養與除痛 |

您可能感興趣

養生要從「心理」做起 心理健康很重要
養生更重要的是智慧
健康養生:精子質量也是很重要的,提高需要孕前合理調理
明白了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哲理養生這「三理養生觀」,想不長壽都難!
健康要趁早,養生很重要
比拚命養生更重要的是管理情緒
分享一組健康的養生食譜
健康密語|養生保健重點要「因人而異」
健康養生之食療的重要性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健康養生: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三種養生湯!湯是養生之本,身體健康之源!
養生調理的訣竅,是尊重
養生的重要性!為什麼要養生!
論養生的重要性
心理養生的重要性在哪裡?如何心理養生?
運動養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常見的健康養生誤區,錯誤的健康和疾病理念
想要健康和美麗就要注重養生與保
要健康不要疾病,健康養生書籍推薦
夏季養生 健脾祛濕很重要
養生經 個人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