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教育心理科普系列

兒童教育心理科普系列

人們常說人類在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獨一無二可以解釋為:人類有顯著的不同——人類與任何動物都不相同,這個觀點當然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其他動物也是這樣:任何種類,甚至是任何個體在這種意義下都是獨一無二的。第二種更絕對的情景下,這個詞指的是人類非常與眾不同,這種「本質的不同」意味著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差異鴻溝不可能逾越——人類是一種全新的物種。

那麼人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與理解呢?

生物心理學從行為怎樣演化以及從大腦和其他器官如何對行為控制的角度去理解行為。我們所想和所表現的與我們所做的一樣,因為我們有某種大腦機制。我們演化了這些腦機制,原因在於,擁有這樣腦機制的古代動物存活了下來,並且比擁有其他腦機制的動物繁衍得更好。

在這種進化地比較高級的大腦中,我們時常會有一些有趣的想法:

為什麼會存在意識?

意識是腦的必然功能還是純屬偶然?

它提供了一些特殊功能嗎?

一些大腦活動怎樣且為什麼會轉變成意識的?

是什麼使人們能夠這麼容易地學會語言?

在顯微鏡下,我們能看到兩種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神經元把信息傳給另一個神經元或者傳遞給肌肉或腺體。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以某種方式產生出大量的行為和經驗。

行為的生物學解釋

以鳥鳴為例,生物學解釋把行為與腦和其他器官的活動聯繫起來。鳥的大腦中的一個特殊區域是在睾酮的影響下發育的,因此,繁殖期雄性鳥的這個區域要比雌鳥或未成熟鳥大,這個腦區使成熟雄鳥唱歌。

個體發育的解釋一種結構或一種行為是怎樣發展的,其中包括基因、營養、經驗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認為在很多物種中,年幼雄鳥通過聽成年雄鳥的叫聲學習自己的鳴唱。鳴唱的發展需要一組特定的基因,在生命早期的關鍵期,幼鳥必須有機會聽到其他鳥類唱歌。

演化的解釋注重重建一個結構或行為的演化歷史。他們的解釋是某些種類的鳥有相似的叫聲。如濱鷸和闊嘴鷸這兩種海岸鳥,不像其他的海岸鳥那樣,它們用特定的頻率呼叫,這種相似說明它們來自同一個祖先。

功能的解釋方式描述為什麼一個結構或一種行為是這樣演變的。他們認為大多數鳥類中,只有雄鳥鳴唱。它只是在繁殖期,而且只在它的領地上鳴唱。這種叫聲的功能是吸引雌鳥,並且警告其他雄鳥。一般說來,雄鳥只在它能捍衛的區域大聲鳴唱。簡言之,鳥類已經演化了鳴唱的功能,用以增加自己交配的機會。

以上四種對行為的解釋法,似乎我們都很熟悉,在育兒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我們聽到了很多育兒經,學了很多育兒法,似乎都是來源於以上這些解釋法中的其中一些。比如孩子2歲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孩子的行為方式是與父母相似的、孩子每次生氣的時候都會不說話了真是急死了等等。

腦與意識經驗

用激素、腦活動和進化選擇來解釋鳥鳴好像與你無關,但是你覺得哪種解釋適用於你自己呢?假如你說:「我看到了一個拿槍的人,所以我感到害怕。」那麼一個神經科學家會說:「你感到害怕,是由你大腦中央杏仁核電化學活動增加導致的。」是否一種解釋正確,而另一種解釋錯誤?或者如果它們都是正確的,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行為的生物學解釋提出了心身問題和心腦問題:心與腦的關係是什麼?在非科學家中最廣泛的觀點毫無疑問就是二元論,也就是說心理與身體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它們是獨立存在的,那麼一個不由物質組成的心理怎樣影響一個物質的腦。

即使人類無法回答最深奧的問題,但至少可以處理一些次級問題。由一個實驗表示,在任何時候都有大量的刺激到達你的大腦,但是你只能意識到引導了你注意的那些信息。各種刺激相互競爭要進入到你有意識的注意中。一個刺激可以通過其大小、亮度、或者運動來吸引你的注意,但是你也可以主動地將注意指向一個或另一個刺激,這個過程我們稱其為「自上而下」的加工,也就是說,由其他的皮層,主要是前額葉和頂葉皮層,來控制的加工過程。

這裡做一個小遊戲,遊戲說明:將你的眼睛保持在下面這幅圖中心的字母x,然後注意右側的字母g,接下來沿著圓圈順時針一步步移動你的注意。看看你怎樣能不移動眼球就可以看到這個圓圈不同的部分。

在任何時候你眼睛看到的所有信息中,你只能意識到注意所指向的很少的一部分內容。如果你在觀察一個複雜的場景,其中的某些部分在緩慢地變化,或者在你眨眼的時候才變化,那麼很有可能你會注意不到它。但如果你發現某個特殊的正在變化的細節,那你就會注意到這一點。

與意識有關的腦活動

儘管對於「為什麼腦活動是有意識的」這個問題,我們甚至沒有一個很好的假設,但我們或許能夠發現哪種類型的腦活動是有意識的。實驗表明,對一個刺激的意識依賴於腦活動的數量,某個刺激出現在意識中意味著其信息已經引發了更多的腦活動。「你的左腳有什麼感覺?」在你看到這個問題之前,很可能你並沒有意識到你的左腳有任何的感覺,當你將注意引向某些視覺刺激時,大腦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就會增強,同時對其它刺激的反應就會減弱。實際上,甚至是在刺激呈現之前,相應腦區的活動就已經增強了,由於某種原因,指導語會啟動這些腦區,從而增強它們的反應。同時,一個有意識的刺激也會引發不同腦區神經元精確的同步反應。

前面說了意識對人類行為的作用過程,實際上無意識刺激對行為一樣產生著影響。如果一個有意義的刺激能夠更迅速地吸引你的注意,就意味著在刺激上升到意識層面之前,你的腦就已經以某種方式知道了它是有意義的。所以說很多腦活動是無意識的,但即使是無意識的活動,也是在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的行為。

了解了心理與腦、腦與意識的關係,你是否在你的育兒經中又擴展了一些新的理解呢?比如:為什麼常說叫孩子「快點」,實際上是令孩子注意到自己慢,孩子並不一定會變快,有的甚至變得更慢。反而當你關注並肯定孩子偶爾出現的「快」的行為,孩子可以快起來。

對常常聽到的「鼓勵教育」是否有了生理上的源頭理解。為什麼孩子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是不同的?我們是否更加能夠整合孩子的這些不同。了解了行為的生物學現象,是否可以減少一些「你是猴子派來的救兵嗎」這類的煩惱?多了一些「理性」看待?

今天談到的生物心理學與我們實踐中用到的建構主義的方式,你能夠找到其中的關聯,並很好地在育兒中進行實操嗎?

對於即將開始的STEAM測試,你有了「科學的」、「建構主義」的更多理解嗎?

關注更多可下載APP:

-IOS入口-

-Android入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伯樂 的精彩文章:

「好吃的食物」情商主題課
孩子上興趣班畏難是「堅持」還是「放棄」——P.E.T.策略應用的延伸與思考

TAG:金伯樂 |

您可能感興趣

兒童教育心理學
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第三篇: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研究
教科文組織:教育女童、結束童婚
教育要聞:教育部組織義務教育「三科」教師國家級培訓
教師教育莫忘初心:服務基礎教育
啟慧教育理念
高潔委員:探索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個安保科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紀實
國畫教育:兒童美術教育新趨勢
留守兒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冠心病健康教育
景寧縣召開婦女兒童健康素養教育項目啟動會
教育科技互聯網
幼兒教育案例——用科學知識培養孩子安全感
傳統文化與現代兒童教育
肺癌健康教育
教育
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仁和教育理念之——運動與教育
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