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太極腰」的鍛煉心法!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腳,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

「太極腰」的鍛煉心法!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腳,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

李和生當代太極拳名家,深得拳學真諦, 功夫爐火純青。與人交手似入無人之境,把對手當作皮球玩。引進落空一觸即發,高大魁悟的壯漢,被他輕輕一碰,連滾帶翻彈出丈外,真是神奇不可思議。

俗話說「太極拳,太極腰」。一個人的腰是人體上下轉動的樞紐(關鍵),它對全身的變化,調整人體重心的穩定。以及推動勁力達到肢體的各部位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所以太極拳經譜中云:「腰為主宰」「主宰於腰」。脊是上下的門樞,腰是左右的門樞。練習傳統太極拳在技術上對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脊柱務求垂直中正。腰部在練拳時要求是松、沉,是為了有助於氣沉丹田。能夠松、沉得充分,可以使上體氣不上浮,下肢穩當有力。

為了防止脊背或內凹或外凸,腰部又要求豎直而正,脊柱同時務求垂直中正。腰脊要有往上輕輕上頂的意思,有輕輕拔長之意即可垂直。腰脊一直,能豎直中正,在左旋右轉的轉動時,中軸不彎、不搖晃。中軸不彎、不搖晃的轉動,才能使內勁達到支撐八面的靈活功用。

同時腰的左旋右轉,腰部有命門與左右腰眼(腎俞穴),故有補腎強壯作用。在練習太極拳時由於全身得到放鬆、思想清靜,一心無二用,大腦得到相對休息。腰以上的體重,全部由腰部來承擔。所以腰部必須豎直才能強壯有力,腰干挺得起來。打太極拳務求腰干筆直。

早在一百多年前,太極拳名師陳長興(1771—1857)有牌位先生之美稱,站如松(筆直),坐如鐘 (從頭至尾閭)。陳長興先生就是典型的太極拳太極腰的代表人物。

太極拳的內勁運轉要通過腰脊來帶動四肢運動。身法主要是腰脊中正不偏,如果偏於前後則生俯仰之弊,如果偏於左右則生歪斜不正之弊。練習太極拳的身法要求始終要保持中正不偏,不俯不仰,徹底放鬆,松沉直豎而正直中正,脊柱脊椎節節放鬆而松沉又含有頂勁。

拳經云:頂為準頭,虛靈頂勁。處處含有脊椎之輕微頂勁。歌訣:「太極平準腰頂解」。其意為:頂為準頭,故日頂頭懸也,兩手即左右之盤也,腰即根株也,立如平準。有平準在身,則所謂輕重浮沉,分厘絲毫都顯然可辨矣。

歌日:「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變化取分毫,尺寸自己辨。車輪兩命門(兩腰眼即腎俞穴),一纛搖又轉(指命門穴)。心令氣旗使,自然隨我便。滿身輕利者,金剛羅漢煉。對待有往來,是早或是晚。合則放發去,不必凌霄箭。涵養有多少,一氣哈而遠。口授須秘傳,開門見中天。」

太極拳的腰要象車軸一樣的直豎、穩定、圓轉、不搖擺、不軟塌,徐徐轉動來帶動身軀四肢,內氣如車輪般地旋轉,拳論上說:「腰為纛」「腰為車軸,氣如車輪」「命意源頭在腰隙 (隙即命門,及命門兩邊的左右腎俞穴)」。拳論還有「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腰脊為第一之主宰」。練拳時每遇定勢,腰和胯微微松沉,有助於動作靈活,重心穩定,使內勁通過腰軸旋轉的離心力而推動灌注於四肢尖端。

「太極腰」的實質: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體悟,以為是人體的重心身法中正的「上下一條中軸線」。中軸線的中正可以平衡人體的重心(動態中的重心)。上下樞軸在腰,左右樞軸在脊,唯腰脊是人體轉動的樞紐門樞是也。練習動功的太極拳,上肢是旋腕轉膀,下肢是旋踝轉膝,中則旋腰轉脊。

古人云: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又云:力由脊發,機關在腰,運動在步。具體在技術操作上,有松腰正腰,垂直往下松,又同時往上頂,松沉地上下爭勁,同時又有往後射的撐腰(前去,之中必有後撐),向前射的塌腰。陳氏太極有襠走鍋底弧的同時,腰左旋右轉並下塌外輾之方法。

楊氏太極身法有撐腰斂臀,尾閭中正,含胸松腹,閭照鼻尖,一動具動,一靜具靜,用意不用力,氣沉力松機關在腰,刻刻留心在腰間。練習日久,命門生陽、充精、固氣,強體是必然的。總之, 「上下一條中軸線」要虛。要靈,要自然,要圓活輕靈,善於應變。及時調整重心維持平衡是它的技巧。

所以說,「太極腰」「形意勁」「八卦腿」三位一體,是武當武藝之一個整功。往往學太極拳者都要搭上形意八卦,學形意當然要學會太極,才會有硬有軟,剛柔互補。學八卦的即會形意,形意八卦乃一家之學,加上太極就齊全了。「太極腰」「形意勁」「八卦腿」皆齊備方為一體完整之學。

往往學太極拳多用於健身強體療疾。因為太極拳首先抓住這一脊柱腰椎中軸線運動,在緩慢柔和放鬆的心靜狀態下調劑脊椎脊髓,再加命門和兩腎的左旋右旋, 按摩式的運動,以輕鬆沉靜的方法加丹田內功呼吸,來達到健身強體療疾的功效。只要持之以恆身體必然由弱變強,由強變壯,鍛煉精氣神。斂精固氣,凝神養氣,養神保精,充氣斂神,神足則道成。

人們修身養性,務必從固精鍊精聚精補氣養氣開始。太極拳本來就抓住這個命門兩腎俞來修補元氣,達到煉精化氣。而後再由下丹田煉精,中丹田鍊氣,上丹田煉神,一步一步地積累,積精累氣以全神。

中醫學認為腎是人體內氣的源頭,所以太極拳家陳鑫說「氣由腎發」,腎壯則精足,氣充身強。所以,練太極拳時強調「刻刻留心在腰間」,腰部的動作對健身和技擊有極大的關係。修鍊太極拳術,第一要注意的是腰部的正直和放鬆,同時也要注意直和沉,這可以避免往下硬壓和往上硬拔,以致影響到腰部旋轉的靈活性。任何拳 種都注意腰力的運用,腰力運用得當能使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點。

有太極拳名家曾說:「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腳,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這說明了腰在技擊性武術鍛煉上是非常重要的。總之,楊氏太極拳的正身法關鍵在腰脊,上肢兩膀的手之運動連線在夾脊,下肢兩腿虛實的交換變化在尾間,上下都是連動在一根中軸線上,運動的整體性關鍵即在腰脊

當代太極拳名家李和生

當代太極拳名家李和生,深得拳學真諦, 功夫爐火純青。與人交手似入無人之境,把對手當作皮球玩。引進落空一觸即發,高大魁悟的壯漢,被他輕輕一碰,連滾帶翻彈出丈外,真是神奇不可思議。

李和生老師說,真正的太極拳法,不用外力, 完全運用內氣功力。以意帶勁、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周身一體。神經系統支配力量,一動無有不動。太極拳以內練為主,抱球樁是培養內氣的根本,是成就拳術力量的基石。推手散打,完全是內氣的作用,跟肌肉拙力的強弱沒有任何關係。靈敏神經,培養新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巧妙應用力學原理, 就能牽動四兩撥千斤。

編後:身邊很多拳友說,楊式老六路容易出功夫。因為老六路非常注重內功的訓練!

最後分享一下李和生的兩本

難得的太極拳好書

一本是松功腰功內功推手楊氏解密

《內功解秘-楊式太極拳老六路》

另一本是

《太極可道:李和生傳楊式老六路

內功太極拳解密》 (贈光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練全身完整的具體措施傳統楊式太極拳三步功夫「練體、次練氣、後練神」,學楊式太極拳者,望勿等閑視之
推手如何儘快提高技藝?幾乎都是調調架、轉轉圈,真正認真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推手技藝的卻不多!
楊式太極拳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兩個秘法!
「肝主情志」、「怒傷肝」 肝臟好不好,看中指根!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誰的腎不好,每天彎腰5分鐘,打通經絡,鍛煉腰腿,腰更強壯
每天這樣鍛煉腰椎,腰部更有勁兒,腰酸、背痛不再「來」!
腰間盤突出,腰痛腿麻下肢癱!治療需分3階段,堅持鍛煉不複發!
肩部三角肌鍛煉計劃,不再含腰駝背、溜肩聳肩
腰椎鍛煉體操,腰椎間盤突出康復的基本法,七天讓你的腰椎年輕十歲!
腰部展筋操,腰椎間盤突出康復鍛煉:腿疼腿麻,做起來最管用,快告訴家裡需要的人
鍛煉背闊肌,訓練一下上肢最大的肌肉!
腰部酸痛?下肢麻木?教你幾個簡單鍛煉法,遠離腰間盤突出折磨
自我鍛煉防治頸、肩、腰、腿痛,這套功法練一練!
核心肌群鍛煉動作:每天幾分鐘,遠離腰背酸痛!
腰椎間盤膨出,小腿麻脹疼,該怎麼鍛煉?
哪些運動可以鍛煉腰背,避免腰痛?
一個瑜伽小動作,同時鍛煉你的頸、腰、脊椎和雙腿,達到塑形效果
久坐傷脊椎!買一把昂貴椅子,不如先鍛煉坐姿和腰腹肌力!
如何鍛煉腰背肌遠離腰痛
扭臂腕,讓你的臂腕得到該有的鍛煉!
減肥鍛煉不當,小心頸、腰椎疾病來襲!
掌握坐姿划船中的寬握,窄握的不同,有側重點的鍛煉背部肌肉!
這個瑜伽體式,鍛煉腰部肌肉,讓你的腰更美!
一把椅子助你提臀瘦腿,9個動作,鍛煉臀腿,擁有完美下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