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慚」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慚」

百法略說(113)


隨煩惱之「無慚」


我們以前在學善心所的時候,學過慚和愧,曾經說到慚和愧是學佛的根本,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學佛就是要不斷的斷惡修善,而慚和愧呢,就是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和不足,進而生起斷惡修善的心,這是我們能夠學佛法的前提條件,所以很重要。那麼我們現在呢,要學的這個心所叫「無慚」,後面還有個「無愧」,恰恰是跟慚和愧對立的。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慚」



二十個隨煩惱又分為大隨煩惱、中隨煩惱和小隨煩惱,這個無慚和無愧屬於中隨煩惱。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無慚,看看窺基大師是怎麼說的:

無慚者,不顧自法,輕挋賢善為性;能障於慚,生長惡行為業。言不顧者,謂於自法無所顧者,輕挋賢善,不恥過惡。能障礙慚,生長惡行故。


這裡說,無慚是啥呢,首先是「不顧自、法」,「自」是自身,什麼是自身?就是作為一個人,有做人的基本道德和原則,自己有自己的準則。「法」為教法,也可以理解為社會規則、公共約束。「不顧自、法」,就是不顧自己做人的道德底線,也不顧社會上的法律和規範,作為學佛人呢,可能連佛教的戒律也無所謂,這就是「不顧自、法」。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慚」



然後呢,「賢」很好理解,就是賢者,「善」就是好人,當然也包括好的道理和事情。「挋」,這個字念zhèn,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擦拭的意思;還有一個是讒術。輕是什麼呢?輕是輕蔑、輕視、不恭敬。讒術就是有點死皮賴臉、耍無賴,或者嬉皮笑臉、毫無正經,對人的這種狀態。這裡的賢善不僅僅指人,也指道理,比如五戒十善,這些是善法,但是你對這些善法也不恭敬。明明知道別人是賢者善者,別人做的事情是善事,說的道理是正法,但是對這些不在乎,不當回事情,甚至抵觸排斥,這樣就叫「輕挋賢善」。這是無慚的體,或者叫做性。

那麼無慚的「業」或者叫作用是什麼呢,這裡講了兩點,一個是能障礙「慚」這個善法的生起,另一個呢,是會讓你生起惡行。為什麼會生起惡行呢?因為你對造惡沒有顧忌了啊,對不對?這個後果就是很嚴重的啦。所以呢,慚和無慚是相對的,無慚能障礙慚的生起,如果不把善法當回事,不對它恭敬的話,就會生起很多惡行。


我們再看看普光法師的注釋,是這麼說的:


過不自恥,名曰無慚。


普光法師說的就簡單一些,你犯了過失,自己卻不覺得羞恥,就叫無慚。


然後呢,再看看《瑜伽師地論》里的解釋:

於所作罪,望己不羞;故名無慚。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慚」



對你自己所做的不好的事情,惡的事情,「望已不羞」。望是一種對照、相對、相待。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較,自己和自己怎麼比較?比如你開始學佛的時候,你發誓要成佛、要受戒、要利他,要六度四攝,給自己立了很好的規則,這個規則是你給自己定的,別人不知道。後來拿你自己的行為和你的標準進行比較,你沒有做到,但你也不覺得羞恥,這就叫「望己不羞」,這就是無慚。

最後我們再看看《廣五蘊論》裡面的解釋,是怎麼說的:


云何無慚?謂所作罪,不自羞恥為性。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助伴為業。


《廣五蘊論》說,無慚就是你對於自己所造的惡業啊,你自己也不覺得羞恥,這就是無慚的體和性。那麼無慚的業或者用呢,就那一切根本煩惱和隨煩惱都會隨之而產生。你看看這個無慚,過患得有多麼的大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略說佛法的修行次第
也許病了才覺悟
再叫我」尼姑「試試,我保證不打死你!
大象佛學圖書館年度總結報告
為什麼出家要比在家功德殊勝?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愧」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忿」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諂」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恨」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掉舉」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不正知」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嗔」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慢」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想受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真如無為」
百法略說「二無我」之「法無我」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虛空無為」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疑」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種類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惡見」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