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最新研究稱生物體攝取食物可導致DNA差異性

最新研究稱生物體攝取食物可導致DNA差異性


最新研究稱生物體攝取食物可導致DNA差異性


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物種攝取食物不同將產生DNA差異性。


騰訊科學訊 據科學新聞網站報道,目前,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對真核和寄生細菌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它們DNA序列差異性歸結於攝取食物成分。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牛津大學植物科學系史蒂文-凱利(Steven Kelly)博士稱,生物體使用從食物中獲取的成分作為建築模塊,構造它們的DNA,我們猜測食物成分可以改變生物體的DNA。例如:能否依據素食熊貓可以預測出它們與食肉北極熊之間的基因差異?


為了測試這一假設,凱利和同事埃米莉-蘇華德(Emily Seward)採集了單群寄生蟲樣本——真核寄生蟲(Kinetoplastida)和細菌寄生蟲(Mollicutes),以此作為一個模型系統。


這些寄生蟲擁有一個共同祖先,但是它們進化感染不同植物和動物宿主體,并吞食不同的食物。凱利博士指出,我們在寄生蟲的食物中發現不同等級的氮,這將改變它們的DNA。特別是具有低氮、高糖食物寄生蟲的DNA序列,比高氮、高蛋白質食物寄生蟲消耗較少營養物質。

該研究結果基於研究小組的一項奇特數字模型,揭曉了之前細胞新陳代謝和進化之間隱藏的微妙關係。通過分析寄生蟲不同食物的適應性,提供了DNA序列如何被影響的新線索。此外,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它們基因的DNA序列,發現可能預測出生物體相關的食物。


埃米莉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近親生物體在基因組成方面會存在差異性,通過組合兩個生物基本面——新陳代謝和遺傳學,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它影響到生物體DNA序列的許多因素,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分析更複雜的生物體,從而驗證是否具有相同性。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11月15日出版的《基因生物學雜誌》上。(悠悠/編譯)




最新研究稱生物體攝取食物可導致DNA差異性



最新研究稱生物體攝取食物可導致DNA差異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學 的精彩文章:

霍金表示:人類在地球上再存活不超千年
基因編輯技術大突破 未來或可延長人類壽命
研究表明:二師兄和人類一樣也會鬧情緒

TAG:騰訊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權威專家:動物性食物攝取過多,是慢性病的健康殺手!
兒童減肥之科學攝取碳水化合物
哪些人更需要攝取肉類食物中的營養?
飲食中攝取酸奶 可以幫助使用其儲存的脂肪體?
男人的有益食物,建議男性多多攝取
營養小知識:這三種營養物,需從食物攝取正常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健康系列:維生素需從食物中攝取,記住那些富含維生素的食材美味
合理攝取營養結合科學訓練才是決定你二頭肌質量的關鍵
無蛋白質無生命,但這類人必須限制蛋白質攝取量
寶寶飲食:如何讓幼兒攝取健康食物
DHA過量攝取導致胎寶寶免疫力低下!孕期,DHA補還是不補?
飲食不規律易胃寒 增肌維生素攝取有好處
可從吃飯動作分析攝取的熱量 這新技術能減肥嗎
3種食物輕鬆幫你提高基礎代謝,每天都攝取,就會變成易瘦的體質
孕期既要保證營養攝取又要控制體重,吃這些食物就可以輕鬆做到
懷孕的媽媽真的必須額外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
日專家推保溫烹調法,蔬菜更易攝取植化素、營養不流失
營養師告訴你:孕婦食物合理攝取,才能保證營養均衡!
人體內各器官攝取營養都從胃中得來,調攝胃氣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