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在冬季挑選食用魚?

如何在冬季挑選食用魚?

有句老話說的好「冬天補一補,春天能打虎。」隨著寒冬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魚來進補,水產品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新貴不足為奇,首先水產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就拿魚肉來說,它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8%左右,且屬於優質蛋白,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還包括人體必需的二十多種氨基酸,相比之下,豬肉的蛋白質含量僅4%左右,氨基酸也只有十餘種,但豬肉的脂肪含量卻是魚肉的兩倍,同時,魚肉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冬天多吃魚可以潤膚補腦、增加免疫力,甚至還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那麼,冬天適合吃什麼魚?我們又應該如何挑選水產品呢?


淡水魚篇


俗話說「冬鯽夏鯉」,立冬以後,正值鯽魚產卵期,肉肥籽多,滋味鮮美,像鯽魚這樣的淡水魚挑選起來並不算難,只要抓住這些竅門,就可以練就一雙挑魚的火眼金睛。


如何在冬季挑選食用魚?



「以貌取魚」是關鍵,都說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歪瓜裂棗味道好的這種挑選方法完全不適合水產品。


看游姿

先觀察魚在魚缸里遊動的位置,一般來說,游在魚缸下層的魚是比較新鮮的,如果是透明的水族箱還能觀察到魚在呼吸時,鰓蓋起伏比較均勻,相比之下,新鮮度差點的魚,由於呼吸功能不是很好,會在魚缸的上層遊動,還會不時地把魚嘴貼近水面呼吸,很多瀕死的魚雖然還在遊動,但細看會發現其行動較慢,幾乎是奄奄一息地漂在水面上了,這種魚就不可取了。


看五官


選中了一條游泳矯健的魚,撈上來就要觀察它的五官了,要選擇眼睛清澈,眼球完整的魚,不新鮮的魚,眼球會塌陷、污濁,必要的時候可以把鰓蓋掀開,新鮮的魚的鰓是紫紅色,如果魚鰓發白或者呈現灰色,就說明這魚在有污染的水裡泡的時間太長了,有不少受到污染的魚的鰓甚至已經開始腐爛脫落了。


看身材


新鮮的魚一般鱗片完整,鱗片緊貼著身體,摸起來會有一種滑溜溜的感覺,不要擔心,這是魚正常的生理現象,這些粘液能保護魚體不受細菌和泥沙的侵蝕,如果粘液消失了,說明這條魚已經生病或者瀕死了。另外,健康的魚身體有彈性,腹部飽滿,反之,身體鬆散、腹部塌陷下去的魚多半都不新鮮了。

有了這三看,想挑選一條新鮮健康的淡水魚就很簡單了。


海水魚篇


很多人偏愛海水魚,一方面,海水魚的魚刺較少,味道鮮美,另一方面,覺得海水魚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海水魚和淡水魚的蛋白質含量基本是一致的。海魚的碘、硒、錳等微量元素含量高,魚肉當中的維生素A、D的含量也比較高。然而,一些淡水魚具有特殊的營養保健價值,如黃鱔富含維生素B2,鯉魚有利水、消腫及通乳的效果。總之,到底是吃海水魚好,還是淡水魚好,見仁見智。


生活在海邊的人經常能吃到新鮮的海魚,那生活在內陸城市的人們如何挑選海魚呢?海鮮產品一般包括兩大類:急凍和冰鮮。



如何在冬季挑選食用魚?


冰鮮



如何在冬季挑選食用魚?


急凍


急凍是指將活的海鮮放在有水的容器中,然後置於零下35℃的低溫中保存,一般保存期可以是半年到1年,這種急凍保存的海鮮適合運輸路程遠的海鮮,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帶魚、鱈魚、黃花魚等一般是採用急凍的方法,我們可以在超市的冷藏區找到它們。


而另外一種則是冰鮮,冰鮮是指在捕撈魚獲後,用碎冰一層一層將其覆蓋保鮮。冰鮮保存方法適合運輸路程較短的海鮮,一般保存時間為1天。很多購魚者往往認為冰鮮魚比較鮮活,營養價值高,多半都會購買冰鮮的魚,而冰鮮的魚的價格也多半比急凍的魚貴一些,但是,冰凍魚營養價值並沒有流失,如果讓其自然解凍,也並不會影響口感。


相比之下,急凍的魚比冰鮮的魚遭到藥物污染的可能性更低一些,因為冰鮮的魚的保存期比較短,不少不良商家會用大量甲醛、氯黴素、孔雀石綠對這些冰鮮產品進行保鮮,延長它們的保質期,被藥物浸泡的魚用肉眼很難分辨,魚體會比正常新鮮的魚略微發白,魚肉的韌性也會更強,食用的時候,口感相對比較差。



如何在冬季挑選食用魚?




如何在冬季挑選食用魚?



所以購買海水魚的顧客一定要到正規的,有營業許可的海產品商店、超市進行購買,急凍的魚也要注意生產日期,購買帶有綠標的產品可以降低購買到不新鮮海產品的概率。


最後,說幾個買魚的誤區。


1. 野生魚的味美,營養高


很多人熱衷於購買野生魚類,認為野生魚的營養價值高,更新鮮,更安全,這也是個誤區,野生魚和養殖魚類在營養價值方面幾乎沒有區別,可野生魚卻要比養殖魚類具有更大的風險性。野生魚生活的水域環境無法追溯,更容易受到水污染的侵害,而且自然流域中野生魚感染寄生蟲的概率遠遠高於養殖魚,我國每年感染肝吸蟲的患者高達數千萬,其中大部分是因為食用未煮熟的魚、蝦、蟹而感染的。



如何在冬季挑選食用魚?



2. 越貴的水產品,營養價值越高


這也是個誤區,從營養學角度來講,鮑魚的營養價值和河蚌、田螺的營養價值差別不大,而且它的膽固醇含量甚至高於一般甲殼類水產品,鮑魚雖然有個魚字,但它並不是魚,它屬於腹足綱,它的營養價值不但不算高,還往往會因水體污染而沉積重金屬離子,所以不宜多食。


同理,海參的蛋白質含量也未必比雞蛋高,但海參不含膽固醇是它獨特的優勢,即便如此,海參也不宜多吃,而且說海參壯陽,也毫無科學道理。


3. 進口三文魚很健康,可生吃


三文魚,又稱為大西洋鮭,是餐桌上常常會見到的用來做生魚片的水產品,很多人說了,三文魚是海水魚,吃多少都沒關係,不會感染寄生蟲。海水魚感染寄生蟲的概率確實低於淡水魚,但大西洋鮭是洄遊性魚類,它生於淡水,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海洋,性成熟後會洄遊到淡水水域產卵,這就是說,所謂海水三文魚依然是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如果一定要食用的話,最好少吃。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羊肉食用季節:最好在冬春季食用。但是如果寶寶怕冷而瘦弱,夏天也可以常吃!
琳琅滿目的食用油,該如何選擇?
孕期應該如何選擇食用油?
吃魚蝦的時候該如何選擇?食用時應注意些什麼?
五月海鮮市場,哈爾濱貝類唱主角!如何選購?怎樣防止食用中毒?
如何正確選用食用油 食用油有哪些禁忌
食用油到底應該如何挑選,你知道嗎?
食用梭子蟹的注意事項 如何保存和挑選
夏季食用水果禁忌
食用油該怎麼選?
秋季的蒲公英,堪比「冬蟲夏草」,非常好,卻有一類人不宜食用!
如何挑選優質的小米來食用
每天離不開的食用鹽,您選對了嗎?
你選對食用油了嗎?教你選擇安全的食用油
木薯是如何進行食用的呢
牛初乳這麼好,如何正確食用?
吃小龍蝦的季節,怎樣食用才安全?
冬季食用人蔘果,駐容養顏真有效!
木瓜有何功效?應該如何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