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糖醇等「甜味劑」代替糖,真的好嗎?
於是糖這種大分子有機物所呈現出的「甜味」,與人的喜悅和滿足串聯在一起。如今中文中「甜」這個字眼,已經超越了味覺的範疇,更多的被用來形容美好、愉悅的事物,由此,足見人對糖的重視。
1.「糖」為何頻繁遭受質疑
一直被視為「生命之源」的糖,最近幾年卻頻繁受到質疑。WHO(世界衛生組織)新制定的《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建議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減少游離糖攝入量;成人和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減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內,如能進一步將其降至低於攝入總能量的5%,會對健康帶來更多好處。
按照成年人每天約2000kcal的能量需要,精製糖攝入需控制到每日50g,僅僅只相當於一瓶500毫升左右的碳酸飲料的含糖量,再加上來自糖果、巧克力、甜點、蛋糕、蜜餞的糖類在體內吸收速率極快,血糖波動大,很容易導致胰島素分泌的紊亂。但糖類畢竟有著重要的功能,神經系統基本的能源、血清素的前體、節約蛋白質……且還有著人視覺、味覺上無法抗拒的誘惑,怎麼看都少不了。
2.「代糖產品」為什麼備受青睞
考慮到人類嗜「甜」,而多攝入糖類又不夠健康的因素,退而求其次,很多人選擇「代糖產品」,也就是「甜味劑」。這些物質雖然富含甜味,卻無法被人體吸收和利用,亦或者它們有著和普通糖類相同的甜味,卻提供更少的能量。
木糖醇,被稱為糖尿病人理想的「甜味劑」,這種提取自玉米芯、甘蔗渣的甜味劑在體內代謝非常快,不需要胰島素的作用就能進入細胞功能,能有效減輕胰腺負擔,且幾乎沒有副作用,要知道世界健康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對木糖醇ADI(每日允許攝入量)幾乎不作限制。
甜菊糖苷也是一種天然甜味劑。很多甜味劑的甜味不純,與普通糖的口味差距很大,但甜菊糖甘是和白砂糖口味最接近的一種,況且還有著蔗糖200倍的甜度,加之較高的安全性,如今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蛋糕、軟糖等食物中。
3.甜味劑也存在風險嗎
甜味劑熱量低,有利於控制體重並且對血糖影響小,看起來是替代糖類的不錯選擇,但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常用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導致葡萄糖不耐受,從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風險。所謂的葡萄糖耐受,是指人體進食後對血糖波動的調節能力,正常人群即使一次性攝入大量富含糖類的食物,也能通過胰島素的作用使血糖恢復平穩,但長期高糖飲食易損傷胰島,從而造成身體血糖調節能力的不足,如二型糖尿病病人在患病前期,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受損,即表現為進食後對血糖的控制能力不足。在381名非糖尿病被試的隊列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人工甜味劑的攝入量與體重、腰臀比增加,空腹血糖升高等指標呈現正相關。似乎甜味劑,尤其是人工合成甜味劑,並不是糖尿病病人的優質選擇。
4.甜味劑到底能不能代替糖類
答案是不能。很多加工食物都會添加甜味劑,嚴格避免幾乎不太可能,但同時糖也不是洪水猛獸,正常情況下,我們不建議刻意使用甜味劑代替糖類攝入。我們更要學會如何挑選[複合糖],如奶、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這些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不僅減緩食物中糖在人體的吸收,還能夠提供其他豐富的營養素。
每天做到半斤牛奶、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半斤左右的穀物(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粗雜糧),並盡量控制蜂蜜、糖果、餅乾、麵包、果汁(即使是鮮榨果汁)的精製糖類,避免刻意攝入甜味劑,才是我們理性對待「甜」的正確態度。
(作者:夏冰,國家高級營養講師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尋求更健康的糖替代品?人造甜味劑可不是個好選擇!
※三氯蔗糖真的會致癌嗎?甜味飲料兒童要少喝
※藥品能做成甜味的嗎?
※感冒了吃酸味水果還是甜味水果好呢?
※甜味劑用處真多,茅台保健酒、青青稞酒都加過它,你敢喝嗎?
※白酒是不容許添加甜味劑的!為什麼你喝的酒還是有點甜?
※這種甜味食物,糖尿病人可以吃,吃對了還有助穩血糖!
※為減肥選擇人造甜味劑代替糖,你可知其背後的風險?
※血糖高就不敢吃甜的東西?這6種甜味食品,卻是天然的降糖強者
※利咽的甜果果,是糖尿病人的甜味劑,還能控制血糖
※精液有甜味,有香味,正常嗎?
※不是「糖」才有幸福的甜味
※這種甜味食物,不僅適合糖尿病人,還能幫助平穩血糖
※孩子不愛吃水果是「甜味劑」惹的禍?
※為啥患三高?與食物中甜味劑有關?
※擔心甜味素、香精、增稠劑……其實自製酸奶很簡單
※那種叫做阿斯巴甜的人造甜味劑,真的有利於減肥嗎?
※白茶的甜味怎麼來的
※天然甜味劑的未來:甜茶苷、甘草甜素或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