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推薦二個保健穴位
三伏的節氣提醒著我們,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就在這時!不少人認為,艾灸是溫補的,夏天自然不適合,否則容易上火。但實際上,艾灸專家認為,夏季艾灸效果更好,是治療慢性疾病的最佳季節。
新快報記者 梁瑜
三伏天灸「冬病夏治」最宜用艾灸
端午後不久是就三伏天。范長偉表示,在三伏天施艾灸是夏季扶陽必不可少的養生方法。三伏天期間自然界陽氣鼎盛,根據「春夏養陽」的原理,三伏天艾灸,可謂是順天應人。在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之時,對特定的穴位進行溫熱刺激,使得身體氣血循環加快,腠理宣通,驅使體內風寒、濕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而且,三伏天艾灸符合中醫的「冬病夏治」理論。一般在冬天容易發作的大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大都由於體質陽虛,體內陰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氣候的刺激而發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自然界的陽氣最盛,人體內的陽氣也最充沛,熱能溫陽,陽能驅寒。
另外,三伏天天氣熱,人體毛孔大開,艾草的藥性更容易滲透。因此三伏艾灸藉助天時,能一舉掃蕩體內的陰寒之氣,防止冬季複發。
三伏前後,如果用我們的中藥艾條施灸,推薦二個保健穴
中藥艾條是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藥性強!
神闕穴(位於肚臍正中):被認為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位。神闕穴的常見灸法為溫和灸或隔鹽灸。隔鹽灸是將純凈乾燥的食鹽填平肚臍,再用艾條灸之,具有回陽固脫、養生保健的效果。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三寸處):是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重要穴位。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狀元陽及強身健體、益壽的作用。足三里的灸法可採用溫和灸,點燃艾條後,對準穴位懸灸,以穴位皮膚潮紅為度,每次灸15分鐘。灸時注意力要集中,注意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不可灼傷皮膚。
2016年三伏灸時間
2016年7月7日 至7月16日 為隱伏10天
2016年7月17日至7月26日 為初伏10天
2016年7月27日至8月15日 為中伏20天
2016年8月16日至8月25日 為末伏10天






TAG:中醫技術殿堂 |
※穴位 | 保健心臟的三個穴位(建議收藏)
※針灸大師推薦,瘦身只需按摩這三個穴位
※艾灸保健,必備六大穴位
※五臟六腑排毒:穴位
※艾灸三大穴位,一生保健康!
※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
※夏季艾灸六個穴位能保健養生
※三個小穴位,解鎖夏季排毒新姿勢
※抓住三伏養生的最後機會:末伏昇陽,艾灸5個穴位!
※治盜汗,兩款湯,三個穴位
※小穴位大健康,五個穴位讓你告別亞健康!
※想養肝就按這三個穴位
※三伏養生的最後機會:末伏昇陽,艾灸5個穴位
※最養生的五個穴位,保護心臟按這裡
※一個穴位、三次按摩,一天好精神!
※我們身體的十大補血穴位系列 第四個 足三里
※三個穴位保護好男人的命根子!
※各種婦科毛病,一個穴位搞定
※穴位養生,記住四個功能強大的保健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