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古梅花觀論道家與圍棋

古梅花觀論道家與圍棋

「閑看數招爛樵柯,澗草山花一剎那。五百年來棋一局,仙家歲月也無多。」——明徐渭


四千多年前,「堯造圍棋,以教其子丹朱」圍棋是中國智慧的獨特創造,它深深植根於民族文化的沃壤,全息地映射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理性的根源而論,圍棋發端於天地之「道」。陳毅元帥有句名言:「棋雖小道,品德最尊。」「小道」二字,它與「易道」之「道」,其義為一:「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為「大道」,棋是「小道」,小則小也,但庶幾也「無所不包」,它尺幅而有萬里之遙。棋局雖小,可容天下。圍棋開始是一種天文工具,棋盤、棋子是作為觀測天文、占卜陰陽的道具而發明的。棋盤就是天,棋子是星星。它應該是古人「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的智慧的結晶。圍棋在一開始就不是一種逞強好勝之道。中國早在南北朝時代的圍棋「九品」,將「鬥力」放在較低的第七品;將「用智」,放在中間的第五品。雖然在最前面的四品「入神」、「坐照」、「具體」「通幽」,都比較抽象,但強調要有一種境界,有一種「不戰而曲人之兵」的居高臨下的勢能,在最高的境界中,一切全部變成了平易,返樸歸真。因此圍棋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它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說,圍棋本身便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已成為非常典型的中國文化的代表,有最典型的中國哲學文化氣息。

古梅花觀論道家與圍棋


中國的哲學文化,大抵便是道儒佛三教相互交匯融合而成的哲學文化。作為中國文化典型的代表,圍棋與這三者之間尤其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哲人常言:下棋有三種心態是最好的,其一為痴迷心,其二曰鎮定心,而最後一種就是平常心了。痴迷心,則屬佛家;鎮定心,則屬儒家;而平常心,則屬道家。佛家尚無我無相,故對弈之時,可達忘我之境界,超然物外,追求圍棋本身所包蘊之大道,自然能下出水平來。儒者尚鎮定有度,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故下棋時不受局勢之影響,優勢之時不驕,劣勢之時亦不餒,自然能發揮水平。而道家尚無為,順天而行,一切淡然視之,勝固欣然,敗亦可喜,超脫勝負之外,自然能將圍棋之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此三者之中,我以為平常心為上。何哉?因為圍棋的最高境界便是和諧。對弈又稱手談,即是要求弈者雙方創造出黑與白的和諧來。只有以平常之心視之,順天而行,超脫勝負之外,方可達到和諧之境界。可以說,圍棋的精髓便是道家的精髓,它正是道家智慧的結晶,是道家哲學的最好體現。


既然說到道家,便得先談談道。何為道?「道可道,非常道」。「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可見道是一種象。而且是一種惚兮恍兮的很難把握的象。道家的「道」是不可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象無形,大道希聲,通過靜觀而悟道,得道而忘言。圍棋,也是介於「說」與「不說」之間,它既是一種潛對話,但裡面有許多東西,又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正如「道」一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作為「手談」雙方,都只能用心去體會對手每一招棋所發出的無聲的信息,會心處,悠然一笑,「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圍棋只有黑白兩種棋子,這正符合道家「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圍棋諸子無尊卑高下之分,只有當某子在棋局中居於舉足輕重的位置時,它才具有領袖群雄的重要地位,而這正符合道家「眾生平等」、「無為而不為」的思想。《周易?繫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的變化是從無到有、從渾沌到清晰、從簡單到複雜的,圍棋只有黑白對立,這就契合著簡單與複雜、混沌與清晰的辯證運動。在宇宙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中,「無」蘊含著「有」,混沌蘊含著清晰,簡單蘊含著複雜。圍棋有大道至簡的品格,圍棋的內蘊體現著道家精神,隱世不出的「仙人」多悠然措置黑白對峙。圍棋沒有固定的陣地,棋子沒有固定的路線和作用,表現著道家不受羈束、放達超逸的理想。而就棋理而言,圍棋也體現著道家的內蘊。圍棋的最終目的,便是圍地,即圍「目」。圍棋的勝負正是以圍地的多少來計算的。而要想圍住地,你的棋便需是活棋才行,而活棋則必須有兩「眼」,若無眼,則棋盡死。目,眼,相對於棋子而言,都是屬於虛,即無;而棋子則是屬實,即有。可見,顯然在圍棋中,「無」是比「有」的地位重要一些的。這正體現著道家「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生於無」的哲學原則。《棋經十三篇》有云:善陣者不戰,善勝者不爭。圍棋尚柔,是講究「不爭」的,自古以來,便有「爭棋無名局」的格言。而這正符合道家「不爭」的哲學。「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圍棋便是要達到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而在下圍棋尤其是布局的過程中,還需講求「無為」,也就是說你所下的棋子,既不可太偏於勢,亦不可太偏於地,這樣才能勢地兼顧,不顧此失彼,「大道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如此方為高手境界。這正體現了道家「無為」的思想。

道家思想以「道」為思想學術的核心,意為規律和宇宙本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無名,也是不可見的,體現為「虛」、「無」,但審王利冬,。易經、圍棋與管理思想初攆。道又化生了天地萬物,「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言概之,自然、無為構成了道家哲學的主體思想。


自然、無為的思想也深深影響了競技圍棋的戰略戰術。《棋經十三篇》所說:「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體現的正是道家的「無為」之道;縱觀古今圍棋大師的理論,無論是徐星友的「沖合恬淡」,施定庵的「任其自然而與物無競」,還是當下廣為引用的日本昭和時代圍棋大師高川格的「流水不爭先」,都是道家自然、淡泊無爭、以靜制動、不戰屈人哲學的體現。


圍棋思想集中折射道家哲學的辯證思想:虛實相生、動靜相宜、奇正相合、強弱相形。道家「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就是圍棋的以拙藏巧、以退為進、以棄為取。


總而言之,圍棋正體現著道家的哲學精髓,它是道家智慧的結晶。對弈之時,若能以平常之心視之,將道家的思想融匯到棋局中來,與棋友共創那黑與白的天地的和諧,追求其中所蘊含之大道,如此才可謂識了「手談」坐忘之真義。


我們有時候認知不了世界,那是自身智慧的不足,所謂學到的知識學問,有時候就是通向智慧的障礙需要堪破!(吳圓康)

感謝您關注我們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公眾號!


貧道乃金蓋山欽褒玉清贊化雲巢宗壇古梅花觀監院,全真嗣龍門派掌教弟子吳圓康(俗名:雄白、字:雄柏),現任湖州市道教協會副會長、江南道教雜誌社總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的精彩文章:

道家人生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古梅花觀告訴您 書法養人
中國書畫靠什麼取勝
淺談八仙桌的座次講究
全真龍門派譜系簡考

TAG: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

您可能感興趣

道家內觀術
道家的宇宙觀
玄德堂——道家與道學
道家思想與古琴美學
「道學」涵括道家與道教
道家論打坐之妙
道家文化之道家和道学
書苑|道論九章:新道家的「道德」與「行動」 |李若暉
道家與葯膳
南公懷瑾《禪宗與道家》修鍊丹道神仙家們
古琴藝術與道家精神
道家和道教的性觀念
道家之道,儒家之道,佛家之道
中國人真正的「三觀」:儒家「觀天下」,道家「觀太極」,佛家「觀自在」
道家哲學「無為」觀解析
道家哲學:莊子論「化」
道家琴探跡
古代道家女性內丹術淺識
道學、道家及道家與道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