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崇道促進媽祖文化與道教文化的結合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政權後,他的身邊總有位華山道士張持的身影。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把君權與神權結合起來,崇道風氣越演越神化,宋太祖懼怕天下人對他得皇位而不服,編造所謂「一擔兩天子」的神話故事。而媽祖短暫的一生也正處在這樣充滿道氣的時代,由此造就了媽祖其生前死後不少濃厚的道教色彩。
媽祖在世時,身為女巫,實際上是與宋代道教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繫,如廣為流傳的「窺井得符」、「靈符回生」故事,尤其是神人授予的銅符,從此媽祖神通廣大,奔波海上,法力玄通,人稱「神女」。這是典型的由巫得道而成仙的道教神話故事。
宋廖鵬飛《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云:「獨為女神人壯者尤靈,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為立廟於本嶼……元祐丙寅歲、墩上常有光氣夜現,鄉人莫知為何祥。」從中可知,自元祐丙寅(1086)媽祖漢族民間信仰形成開始,至宣和五年(1123)「賜廟額曰順濟」,表明僅僅過了三十七年官方就對媽祖信仰的首肯認可。
宋徽宗本身自稱為「教主道君皇帝」。他對媽祖首次封號,起因於北宋末高麗國王俁病死,其子繼位,派使者來宋告哀。「宣和四年,俁卒。初,高麗俗兄終弟及,至是諸弟爭位,其相李資深立俁子楷,來告哀。詔給事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等尉。」(《宋史》卷四八七)路允迪在途中遇險被媽祖顯靈得救,才得以平安到達高麗。他回國後將媽祖顯靈護佑一事上奏朝廷,宋徽宗賜匾「順濟」於莆田聖墩廟,開了官方媽祖信仰之先河,無疑對漢族民間信仰起了巨大的推動。
由於朝廷對媽祖的首肯,媽祖神話中帶有道教色彩愈加濃厚,如明代《三教搜神大全·天妃娘娘》把媽祖列入道教諸神之中,在媽祖「儼然端坐而逝」後,「見其輿從侍女,擬西王母雲。」把媽祖的輿從車仗,直接與道教尊神西王母相提並論。明代《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中,又把媽祖說為「北斗降身,三界顯跡,巨海通靈,神通變化」,這些著作把漢族民間信仰的媽祖逐漸納入龐雜多端的神仙譜系,提高媽祖信仰的深信度。
總之,媽祖信仰之所以具有濃厚的道教色彩,這完全與宋代崇奉道教有關,這是因為道教與漢族民間信仰的關係最為密切,它的神仙譜系中不少來源於漢族民間信仰。而媽祖傳說,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的神話,其信仰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與道教有密切關係,她汲取了道教文化中的精華,逐步形成獨特的媽祖文化體系。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玄德堂——道教文化與風水文化
※中國文化傳承之道祖文化
※玄德堂——道教與茶文化
※道教文化與「非遺」
※道教與民俗文化
※道教的文化定位與文化擔當
※道教與中國茶文化
※道教文化 冠巾
※玄德堂——道教慈善文化在當代的意義
※道德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根
※宮觀和道教文化的發展
※玄德堂——道教文化內容
※道教文化對中國古代石橋建築的影響
※玄德堂——道教宮觀里的鐘鼓文化
※道教文化「辟穀」的真相
※中國道教傳統文化與武術
※道教文化——道教音樂無為的妙韻
※漢服文化品味香道文化
※冷知識|道教與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