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精進」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精進」

百法略說(83)


善心所之「精進」


我記得剛學佛那會,有幾句話特別讓我感到觸動:「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第一次讀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差點要哭出來。從那個時候也堅定了一個觀念,學佛是要一直精進才行的。

那麼,精進該如何來理解呢?《瑜伽師地論》中說:「言精進者,發起加行,其心勇悍。」還說到,「言精進者:謂為斷除慢緩策勤諸過失故。」


慢和緩是什麼呢?現在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幹什麼事情都是能拖則拖,用社會上的話說,不等著火燒屁股了,不知道動彈。學佛了,也還是這樣,整天說我這一輩子要往生、要開悟,要怎麼樣怎麼樣,實際上什麼也不積極的干,就是在拖。好多人還覺得在性格上慢慢的,不急不躁的,很有修行,實際上這不是修行。什麼事情拖到實在不行了才去做的話,不論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是不好的。精進呢,就是要斷除這個慢和緩,生起勇猛精進的動力和幹勁來。「策勤」是什麼意思啊?我們騎馬的時候不是叫策馬嘛,就是鞭策,通過鞭策讓幹事的節奏勤快起來,把這些懶惰的習慣消除掉。所謂的過失就是煩惱,就是貪瞋痴,這些東西盡量去除它,這才是真正的精進。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精進」


《顯揚聖教論》中的解釋是這樣的:


精進者:謂心勇、無墮、不自輕賤為體;斷懈怠障為業,如前乃至增長精進為業。如經說:起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不舍善軛。


心勇是什麼?就是意志非常的堅強。無墮,就是不會後退。不自輕賤就是有的辦事很慢很拖拉的情況,是自甘輕賤造成的。像諸葛亮勸劉禪「不要妄自菲薄」,妄自菲薄就是別人說我不行啊,我智商低啊,我學不了啊。其實不是你真的不行,是為自己不去努力找借口。我們說的做事情拖拖拉拉就是一種懈怠,能夠斷掉這種懈怠的業就是精進。如果以前你不懈怠,它會讓你更精進,這也是精進的一種作用。「有勢」就是做事一鼓作氣的勁頭,勤就是精進,勇就是勇敢、堅猛,用這些詞來比喻精進的狀況。「善軛」是什麼呢?這裡面不太好理解的就是這個詞。這個「軛」,在以前的牛車上面,固定牛頭的韁繩和橫杆,這個叫軛。


我們說《瑜伽師地論》這個「瑜伽」本意就是「軛」,引申義是「相應」,再引申就是修行,就是禪定。這個軛是很重要的,它決定了前進的方向。在現在類似於汽車的方向盤,它來回調整,防止你撞路邊的欄杆,調整著你不斷向前走。「不舍善軛」就是說你不僅要努力往前走,而且還要走的合理、正確。為什麼有這個說法呢?我們前面說勤,勤和精進的區別是什麼呢?勤就是使勁做,只要努力做什麼就行,精進指八正道裡面的正勤,這裡的「不舍善軛」,它也是要突出這個善。


那麼,再看看《廣五蘊論》里關於精進的說法:

云何精進?謂懈怠對治,善品現前,勤勇為性。謂若被甲、若加行、若無怯弱、若不退轉、若無喜足,是如此義。圓滿成就善法為業。


「謂懈怠對治,善品現前,勤勇為性,」就是說精進是對治懈怠的,你對治了懈怠,當下就是善品現前了,就能勤快的勇猛的在佛法上前進了。這裡「被甲」是比喻,上戰場的時候要披上盔甲,披甲精進就是你披著這個盔甲,很堅實,你就不怕被別人砍了,你的勇氣就增加了。「加行」就是加功用行。「無怯弱」就是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不會產生膽怯。不退轉就是不會退步。「無喜足」就是你已經做了,而且做的挺好了,有些人做著做著覺得知足了,我們常說知足常樂,如果是學佛的話,是不能輕易知足的,我們經常覺得自己學了不少東西了,洋洋得意地開始給別人講經說法,自己就不再學了,這就是喜足。佛法的學習和修行是不能這樣輕易滿足的。


你看很多大法師,也就是剛出家的時候學了那麼幾年,了解了一點點東西,整天就忙著講經弘法了,到最後實際上就在吃老本;你稍微學的東西深一點,再去看他講的東西,就會覺得很粗淺,但是他已經不看書了,覺得足夠了。網上有些居士也這樣,學了一些教理之後,在網上指責這個不對,指責那個不對,人家不管說什麼都要去挑挑別人的毛病,以此來顯示自己更高明,以此為樂,這其實是很可惜的。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精進」


下面看窺基法師的解釋:


言精進者,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捍為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謂善品修,惡品斷。勇表勝進,簡諸染法。捍表精純,簡凈無記。又云:勇而無怯,捍而無懼。言滿善者,圓了善事,名為滿善。故三根為作善,此名滿善,能滿彼故。或曰:《唯識論》言精進一法在三根後,《百法》則信後即言,何耶?曰:唯識乃立依次第,此乃因依次第。蓋信為欲依,欲為勤依故。此信後而便言勤,勤即精進也。但勤通三性,進唯善性攝也。立依者,謂根依精進,立舍等三所依。四法立理,須合說故,三根後方說精進。


「善惡品修斷事」,就是善的事情要修,惡的事情要斷。不管修善還是斷惡都要勇悍,都要像打仗的時候不怕犧牲的那個勁頭。「滿善為業」,就是讓善法不斷地圓滿,這是精進的作用。「勇」表示一門心思地往前沖,首先要揀擇和斷除雜染的東西。捍表示精純,勇還不夠,還要強悍,要把那些無記的東西也得斷除。精進只針對善法,很多人說我不做壞事就夠了,不做壞事不夠的,你平時把時間浪費在看看小說、看看電視、逛逛街、聊聊天,浪費在這些閑事上,不做正事,也不是精進。「勇而無怯,捍而無懼。言滿善者,圓了善事,名為滿善」,就是把善的事情盡量去圓滿。


「三根」是指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無貪、無瞋、無痴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在做善的事情的根本。精進能讓三善根更加地圓滿,所以叫滿善。

這裡有一個問題,窺基法師提出來說了說。他說《成唯識論》當中,把精進放在三善根的後面,先講無貪、無瞋、無痴,再講精進;而在《百法》裡面把信講完就講精進了,精進放在了三善根的前面,為什麼這樣呢?他說,這是一個次第問題:一個是立依,一個是因依。《成唯識論》是按照立依次第,百法裡面是因依次第。什麼是立依?什麼是因依?信是欲的依,欲是勤的依,這是因依。信就有欲,因為有欲,有這個希求,你才會產生勤,所以信之後直接講勤了,勤之後再講三善根,這是把精進放在三善根前面的原因。這裡還講到了勤就是精進,但是勤通三性,而精進則為善性。就是說勤可以是惡的、無記的,而精進只是指善。這是《百法》裡面的依因,《百法》裡面把精進放在三善根前面,就是前面的作為後面的因。這是《成唯識論》的次第,立依是按照立的次第來。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精進」



三善根依精進來安立後面舍等三個所依——行舍、輕安、不害那幾個心所,因為行舍、輕安、不害那幾個心所要依三善根和精進這四個法來立,三善根和精進這四法要合在一起說,所以把精進放在三善根後面了。這是什麼道理?其實三善根是產生行舍、輕安、不害三個法的原因,但是這三善根必須要通過精進才能成就,所以要把三善根放在精進的前面。這些細微的地方,窺基大師也都給我們講的很清楚。我們看東西的時候最多看看什麼是性、什麼是業就行了,他會把其中細微的東西都給你講一下。所以啊,我們應該能感受到自己跟祖師們的差距有多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天龍八部」為什麼能聽聞佛法?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信」
大韓佛教曹溪宗之簡介
智者大師傳 第三十回 玉泉演妙法
百法略說什麼是善?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信」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不放逸」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行舍」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慢」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嗔」
百法略說不定心所之「惡作」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疑」
百法略說別境心所之定心所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涵義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惡見」的涵義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無明」的種類
百法略說色法之「鼻」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百法略說色法之「香」
百法略說色法之「耳」
百法略说随烦恼之「不信」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諂」
百法略說色法之「觸」
百法略說色法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