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说随烦恼之「不信」

百法略说随烦恼之「不信」

百法略说随烦恼之「不信」



百法略说(115)

随烦恼之「不信」



心愚


我们继续看随烦恼心所的内容,以前善心所里面第一个就叫信,大家还记得吧?这里的「不信」呢,就是信的对立面的这个反动势力啦。我们先看看窥基大师的解释是怎么说的:

言不信者,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能障净心,堕依为业。言堕依者,不信之者多懈怠故。


这里又提到实、德、能这些概念,以前学「信」的内容的时候应该讲过的吧?这几个概念是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里面的,但是它对于我们理解佛法很有帮助。


所谓的「实」就类似我们说的自性或者自体,我们说到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必然要有一个体,有一个存在性,说一个东西的自性或者存在性就是「实」。


那么「德」呢,就是这个东西的属性或者性质,或者理解为特性、特征,也可以。


最后这个「能」,有的地方也叫「业」,最早的意思是指活动,或者是活动的状态和形式。六派哲学里面,像那个正理派讲任何东西都是活动的,说活动有几种?有上、有下、有伸、有曲、有不定,不定就是说可以随意移动,它刚开始是规定几种动作,这就是「业」或者「能」,到后来引申为作用。它既然能产生变化,必然会产生效果。

百法略说随烦恼之「不信」



当然这里说到的实、德、能是有特指的,指的是佛教中三宝的实、德、能,三宝也是有各自的体,各自的属性,各自的作用的。


那么不信呢,首先确定了一下它的对象是什么?是佛教三宝的实、德、能。其次,它的具体表现呢?就是对于三宝的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什么叫「不忍乐欲」?「忍」这个概念我们都比较熟悉,就是接受、认可,真正的形成了胜解。我们讲无生法忍、讲暖、顶、忍,什么是忍?就是你对这些教理完全的认可了、完全的理解了、坚定地接受了,这就叫忍。「乐欲」就是很高兴地向往。「不忍乐欲」就是对三宝的实、德、能既不理解和接受、认可,也没有产生向往和皈依的欲望。那么,这样的一个心是什么情况呢?从佛法来说,就是一个杂染的污秽的不清净的情况,所以叫做「心秽为性」,这就是「不信」这个心所的体或者性。


那么「不信」的业或者用是什么呢?叫做「能障净心,堕依为业。」这里说了两个作用,一个是能够障碍清净心的生起,还有一个呢,它会作为懈怠堕落产生的原因。后面接着说,「堕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精进修行和学习的话,那你这个心是向上的,反之呢,堕就是心往下沉,习惯于放逸、懈怠、散乱,那么这个心就是往下堕落的样子了,这个叫堕。这个「堕」是依不信而生的,所以说不信的作用是「堕依为业」,就是它可以给这个「堕」的生起作为所依的因。

我们再看看普光法师的疏,其实大家想想看,很多概念啊,我们只看窥基大师的解释,其实就比较清楚了,我们把其他的注释和经论中的说法拿过来比较,大家不要觉得烦,我们无非是要理解的更为清晰准确,如果大家学佛法都会觉得烦的话,那就是刚才说的「堕」了啊。我们看看,普光法师是这么说的:


违正不欲,心不清净,名为不信。


这里说的是啥意思呢?「正」就是三宝的实、德、能,「违正」就是与三宝的实、德、能相违背,而且对此也不生起向往。心不清净,就是心里有杂染,这个叫不信。

百法略说随烦恼之「不信」


然后,我们再看看《瑜伽师地论》里的解释,是这么说的:


云何不信?谓于佛法僧,心不清净;于苦集灭道,生不顺解。


《瑜伽师地论》这里说,什么叫不信啊?就是你的这个心不清净,对于三宝啊,四谛啊,对于这些正法,你生起了「不顺解」,「不顺解」就是前面说过的违背啊,违反啊。佛陀告诉你皈依三宝才是佛弟子,你说不对,我自己认可佛法就行了,我自己修学就行了,干嘛非得皈依呢?佛陀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大家都是沉沦苦海,你说不对啊,我过的舒服着呢,快乐着呢。那么,你这就叫「不顺解」,跟佛陀的教导唱反调,这就是不信,这就是因为你心不清净。


最后我们再看看《杂集论》里的说法,是这样的:


不信者:谓愚痴分,于诸善法,心不忍可,心不清净,心不悕望,为体;懈怠所依为业。懈怠所依者:由不信故,无有方便加行乐欲。


那么这里呢,首先说「不信」这个心所啊,它属于痴的一分所摄,它是由痴来安立的,这也是「不信」产生的根源。然后呢,不信的具体表现,就是前面说过的了,对于诸善法啊,尤其是三宝、四谛这些最核心的善法,心里是不接受不认可的,对于这些善法没有欲求和希望,这个心呢就是不清净的,这是「不信」的体或者性。


那么它的业或者用呢,是作为「懈怠」的所依,就是说,这个不信啊,会让你产生懈怠的毛病,这就是前面说过的「堕依」了,对吧?后面进一步稍微解释了一下,什么叫懈怠所依啊?就是因为你对于善法不信啊,你就不会对这些善法产生乐欲,当然就不会采取种种方式方法去实践这些善法啦,「无有方便加行」,就是不会采取种种的方式和途径,「方便」这个概念,就是方式和途径的意思,大家知道的吧?

百法略说随烦恼之「不信」



我们都知道,古德经常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学佛,修行,最根本的是要从信开始的,当然这个信呢,是需要慧力抉择之后形成胜解的正信,不能是盲从盲信。但是,这个「不信」呢,倒不是盲从盲信了,它干脆就是信的对立面,这个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它虽然是个随烦恼心所啊,其实对于我们学佛来说,却是最大的敌人,我们要时时刻刻警醒,坚固自己的信心道念,不要让它有可趁之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学图书馆 的精彩文章:

如何才能持戒清净?
一僧一寺,边缘的行者
铜佛手印
网络皈依,「方便」了谁误了谁?
大安法师:网上皈依?皈依证明师不现前,怕受皈依者得不到戒体

TAG:大象佛学图书馆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善心所之「信」
百法略說色法之「觸」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虛空無為」
百法略說色法之「鼻」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數」
百法略說不定心所之「惡作」
百法略說色法之「香」
百法略說色法之「耳」
百法略說色法之「身」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勢速」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無常」
百法略說 心不相應行法之「流轉」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次第」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住」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生」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