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驚蟄時節談養生

驚蟄時節談養生

驚蟄時節談養生

談養生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觀田家》。意思是說,春雨過後,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農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為何驚蟄前後有雷鳴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的民諺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至,雷聲起」;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 「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等;還有指導春耕的民諺,如「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等。

驚蟄的民俗

驅趕害蟲:春雷初響,驚醒了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在山西的雁北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

驚蟄如何養生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我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同時不要吃油膩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驚蟄過後,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如肝病、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前後都易流行,因此要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減少接觸這些病毒和細菌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口乾眼乾當心乾燥綜合征
洗牙誤區你也有嗎?
當心!「三高」可能致聽力障礙
全國愛耳日
增強免疫「飲食方」

TAG:大眾健康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白露時節談養生
秋分時節談養生,養足肺氣好過冬!
淺談養生的健康生活小細節!
養生不必大「動作」 從生活小事談養生
三伏天里淺談養生!
小滿節氣談養生——未病先防
劉世恩談養生
中醫教授談養生:艾灸選穴有如盲頭蒼蠅?養生其可以很簡單
四季養生,我們在養什麼?-樊正倫談養生(下)
從中醫和武術的角度談談養生
國學大師南懷瑾談養生: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
我和你談養生,你卻和我談醫生,值得大家深思!
從生病起於過用談養生方法是什麼?
百歲老人談養生之道 好好學習
老中醫談養生之道
立夏中醫談養生,這6條很重要讓你健康過夏天
仲易談養生之易經入門
從小便談養生:小便時咬牙踮腳的補腎之道
三伏天,小談養生,保護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