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書不可不讀 禮義不可不知」:一代大儒朱熹的立身治家之道

「詩書不可不讀 禮義不可不知」:一代大儒朱熹的立身治家之道

福建省武夷山市東南部有一座千年古鎮——五夫,原名五夫里,始建於晉代中期,迄今1700多年。


這裡蓮池十里,荷花映日,人稱「白蓮之鄉」;這裡名人輩出,是著名婉約派詞人柳永、湖湘學派創始人胡安國的故鄉,有著「鄒魯淵源」的美譽。

「詩書不可不讀 禮義不可不知」:一代大儒朱熹的立身治家之道


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朱熹便遵照父親遺命,跟著母親,前來五夫拜師求學。正是在這裡,朱熹學習、成長,晚年又回來興辦書院、開堂講學、著書立說,留下了許多足跡。

「詩書不可不讀 禮義不可不知」:一代大儒朱熹的立身治家之道


紫陽樓,朱子故居,是五夫的劉氏家族為遠道而來的朱熹母子專門修建的。朱熹到五夫後的第二年就住進了這棟樓,一直到晚年遷居建陽,他在這棟樓里生活了近半個世紀之久。


在紫陽樓正堂,有一塊古樸的屏風,屏風所刻內容為《朱子家訓》,這是朱熹晚年留給後世子孫的一篇著名家訓。全文短短300餘字,以簡樸的言語,勾勒出富含哲學思辨的治家理論。

「詩書不可不讀 禮義不可不知」:一代大儒朱熹的立身治家之道



有趣的是,朱熹作為當時最有學問的人之一,很多人不遠千里到他家向其求教,而朱熹卻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外面去學習。

朱塾,字受之,是朱熹的長子,幼時聰穎卻染上了懶散的惡習,儘管朱熹用力督促教誨,二十齣頭的朱塾惰性依舊。為此,朱熹想到孟子「易子而教」的方法,將朱塾送到自己的老朋友、遠在浙江的另一位大儒呂祖謙那裡去學習。臨別前,朱熹連夜寫下一封家書——《訓子從學帖》(又名《與長子受之》),交給朱塾。


在這封家書中,朱熹給朱塾規定了很多具體的東西,比如不能喝酒、交朋友一定要謹慎、不能在同學間搬弄是非等,語重心長地教育朱塾勤奮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請教,看到寫得好的文章要抄錄下來。一片殷殷之情、愛子之意躍然紙上。

「詩書不可不讀 禮義不可不知」:一代大儒朱熹的立身治家之道



在五夫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朱熹到女婿黃榦家中,女兒朱兌因家裡貧窮,拿不出好東西招待父親,只能以蔥湯麥飯讓父親充饑,心中很是內疚,感覺對不起父親。但朱熹沒有怪罪女兒,反而非常高興,面對這樣的粗茶淡飯也吃得格外香甜,還當場寫了一首詩:「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飢。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詩書不可不讀 禮義不可不知」:一代大儒朱熹的立身治家之道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貧,他辦了很多書院,卻沒有為自己置辦任何產業,也沒有為家人謀取任何私利,反而十分關心百姓疾苦。


在五夫鳳凰巷內,有一座朱子社倉,這是朱熹為賑濟災民於乾道七年(1171年)創建的糧倉,用於豐年儲存糧食,災年把糧食賑濟給災民。社倉竣工時,朱熹曾親撰《建寧府崇安縣五夫里社倉記》一文,並在倉壁上題了一首詩「度質無私本是公,寸心貪得意何窮。若教老子莊周見,剖斗除衡付一空」,勸誡社倉管理人員要遵紀守法,不可有私心、貪心。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朱熹就是這樣,身體力行,讓自己的治家、做人思想,於無聲處滋潤後世子孫的心靈。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回望紫陽樓前的半畝方塘,水波澄碧,荷花飄香。人心向善,古鎮不老;家訓如泉,世澤綿長。


節選自|《中國家規》,中國方正出版社授權發布,版權歸出版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莫教「五里」作「無禮」:辭令順 方能人情順
注意:如果這樣 你可能會遭受禍害!
鄭義門:「江南第一家」 十五世同居的「孝義」傳奇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啟功:禮義廉恥不僅是對書法家的要求,對整個社會都應如此
禮義廉恥不僅是對書法家的要求,對整個社會都應如此
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
無酒不成禮義,無色路斷人稀,無財不成世界,無氣反被人欺!精闢
讀書 南懷瑾先生:禮義很重要,如果沒有禮義,則天下要大亂
為什麼說廉恥比禮義更重要?
朱元璋諸子中,以此子最賢良,忠孝禮義無一瑕疵,有「賢王」之譽
致小三:愛情沒有先來後到,但做人有禮義廉恥
愛情不分先來後到,但是分禮義廉恥
北洋軍閥的人情味:兵戎相見卻手下留情,不是因為利益而是禮義
管仲為什麼要提出禮義廉恥?
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
從「禮義廉恥堂」到「李憶蓮祠堂」:久違了!反思國民劣根性的中國電影
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文瀾閣四庫全書》經部古籍《禮記註疏》
教子依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以行,是名為慈
成語說東周之禮義廉恥
罵人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看懂的都是文化人!
禮義仁智信、溫良恭儉讓
這三位公子在春秋時代,實力與禮義並舉,終成就一代霸業!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禮義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