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伏養生之溫經湯

三伏養生之溫經湯

三伏養生之溫經湯

盛夏季節,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旺盛。冬為陰,夏為陽,「冬病夏治」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臟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

「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的目的。

溫經湯

溫經湯:

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為理血劑,具有溫經散寒,養血祛瘀之功效。主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

溫經湯配方

溫經湯配方:

吳茱萸、麥冬、當歸、芍藥、川芎、人蔘、桂枝、阿膠、牡丹皮、生薑、甘草、半夏。

溫經湯中藥醫理:

方中吳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長於溫通血脈,共為君葯。當歸、川芎活血祛瘀,養血調經;丹皮既助諸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虛熱,共為臣葯。阿膠甘平,養血止血,滋陰潤燥;白芍酸苦微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麥冬甘苦微寒,養陰清熱。三葯合用,養血調肝,滋陰潤燥,且清虛熱,並制吳茱萸、桂枝之溫燥。人蔘、甘草益氣健脾,以資生化之源,陽生陰長,氣旺血充;半夏、生薑辛開散結,通降胃氣,以助祛瘀調經;其中生薑又溫胃氣以助生化,且助吳茱萸、桂枝以溫經散寒,以上均為佐葯。甘草尚能調和諸葯,兼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溫經散寒,養血祛瘀之功。

溫經湯特點

溫經湯特點:

一是方中溫清補消並用,但以溫經補養為主;

二是大量溫補藥與少量寒涼葯配伍,能使全方溫而不燥、剛柔相濟,以成溫養化瘀之劑。

溫經湯最佳調理時間

養生調理,兩季最佳,冬為三九,夏為三伏,保養得法,事半功倍。三伏為全年中陽氣最盛的階段,肌膚腠理開泄,為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2017年三伏天從7月12日至8月20日,共計40天。

溫經湯注意事項:

經方雖好,仍需道地藥材,輔以專業人士熬製為佳。所謂道地藥材,即經過中醫臨床長期應用優選出來的,在特定地域通過特定生產過程所產的,較其他地區所產的同種藥材品質佳、療效好,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藥材。

溫經散寒,三伏最佳,

道地藥材,專業熬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伏 的精彩文章:

揭秘!冬病夏治「三伏貼」,要想效果好,你得注意這些!
三伏前注意這幾個飲食事項,幫你暢快一夏少生病!
冬病為何要夏治?「三伏貼」人人都能貼嗎?它的作用原理是什麼?
關於三伏灸:排艾煙有方法(3)
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治療凍瘡的好時機

TAG:三伏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之按摩&經絡養生
臘八粥里的「養生經」
四季養生之春養生
十二生肖茶壺,養生養眼養福氣
四季養生之春養肝
四季養生之夏季養生
中醫四時養生之春季養生
簡單養生之茶水養生
養生三字經,春季養生季
四季養生之春季養生
中醫養生之食療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立夏養生
養生之夏三月
五臟養生之養肝韻律真言
養生之秋三月
臘八粥的養生之道
四季·養生 立夏養生提要
「毒」五月之養生
我的養生四字經
談談春季養生——重在養肝護脾,葆養生生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