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時辰與人體陰陽論
茶,本性屬寒,陰性。經過高溫炒制、發酵、焙火、陳放等等的工藝手段,逐漸可以改變茶性。
茶內含物中的陰性物質,在逐漸的氧化和轉化,茶性也趨於陰陽平衡,處於溫和性質。不再是單純的陰性。
通常情況下,干茶及泡開後的葉底,顏色越顯得嫩綠的,陰性越強,顏色越顯得紅褐及偏黑的,陰性越弱。
再簡單一點,大致可以把茶葉這樣的分類一下:
陰性較強,茶性偏寒涼的茶葉有:陳放時間較短的白茶(3年以內)、綠茶(曬青、烘青)、陳放時間較短的普洱生茶、陳放時間較短的黑茶(普洱熟茶除外)、鐵觀音(消青/拖補,清香型)、抽濕單樅(清香型)等茶葉品種。
這些茶葉種類,無一例外的特點,就是干茶嫩綠色,茶湯淺黃偏綠色,香氣清揚,口感鮮嫩度較高。
綠茶及清香鐵觀音,通常需要在冰箱保鮮存儲。以上的一些陳放時間,僅供參考。
陰性較弱,但陰性仍強於陽性的茶葉有:綠茶(炒青、蒸青)、黃茶、紅茶(輕發酵)、烏龍茶(單樅、濃香鐵觀音、岩茶、台灣高山茶,較輕焙火的)、陳放時間適中的白茶(5年左右)、陳放時間適中的普洱生茶(10年左右)、陳放時間適中的黑茶(10年左右,普洱熟茶除外)、發酵較輕的普洱熟茶等。
這些茶葉的特徵,有以下幾點:干茶顏色偏深,偏向於棕黃色,烏龍茶等焙火茶葉,通常會出現暗青灰色泛紅色的感覺,而紅茶則偏向於金黃色。這些茶葉沖泡出來的茶湯,整體偏向於金黃色至橙黃色。香氣比較濃郁一些,口感鮮爽度偏低,略顯濃厚,茶湯的甜度偏大。
某些工藝程度較深的茶,陰性屬性最為薄弱,茶性溫和,趨向於陰陽平衡。
這樣的茶葉大致有:道山紅茶(深發酵)、烏龍茶(單樅、炭焙鐵觀音、岩茶、台灣烏龍等,深發酵,重焙火的)、陳放時間較長的白茶(8年以上)、陳放時間較長的普洱生茶(20年以上)、陳放時間較長的黑茶(20年以上,普洱熟茶除外)、發酵較深的普洱熟茶等。
這些茶葉的特徵,通常干茶顏色很深,偏向於紅褐色及黑色。
這些茶葉沖泡出來的茶湯,整體偏向於紅色至褐色。香氣比較低沉,口感醇厚,茶湯的甜度大。
以上對茶葉的陰陽屬性做了些描述。那麼一年四季與一日時辰呢?
按照陰曆(農曆)節氣,春分之後,晝長夜短,太陽過赤道而向北移,陽氣逐漸加大;秋分之後,太陽過赤道而向南移。
太陽,乃是陽氣之源。中國處於赤道以北,所以春分之後,陽氣漸長,至三伏為極至。
秋分之後,陽氣日衰,陰氣漸長,至三九為極至。
一日之內,隨地球自轉,午時太陽直射,陽氣最盛,子時月光直射,月乃陰氣之源,子時的陰氣最盛。
人體也分陰陽。大致而言,平時陰柔畏寒之人,體質偏寒,屬陰性。平時陽剛暴躁之人,體質偏熱,屬陽性。
在大致了解了人體、四時、茶性的陰陽屬性之後。何人何時飲喝茶為宜,自然得解。
舉例如下:體態平和之人,陰陽較為平衡,在夏天的午時,也就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的時候,此時季節也是陽性,時辰也是陽性,是陽氣最盛的時間,如果要喝茶保健,達到較好的養身保健之功效,那麼就適合選飲陰性較強的茶葉。如:較新的白茶、綠茶、清香鐵觀音、較新的普洱生茶等等……。
如果在春秋較熱的季節,巳時(上午9點到11點)或申時(下午15點到17點),此時,氣候時辰屬於偏陽性,而陽性較弱時分,身體陰陽較為平和的人,就可以選用陰性較弱的茶葉,如:普洱熟茶、炒青綠茶、烏龍茶、干茶顏色偏金黃色的道山紅茶、陳放了一些時間的白茶、黑茶。
本公號原創內容歡迎大家分享轉發且無需授權!同時我們尊重原創內容的版權,如轉發內容的作者及媒體不同意分享傳播時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茶知識:鑒別肉桂茶的誤區
※茶杯中的掛杯,可以鑒別茶葉品質的好壞?
※你了解嗎?抹茶起源於中國
※雨天,泡一壺茶,靜靜地喝
TAG:茶 |
※飲茶の時辰
※心靜時飲茶,清閑時獨樂
※心靜時飲茶,清閑時獨樂!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人如何喝茶?史料還原唐朝飲茶正確打開方式
※看唐宋時人飲茶拉花絕技!
※春季陽氣升,順時飲茶最養人!
※溯源明治,那時人們的飲茶風尚
※國人飲茶喜「清飲」
※貧血的人,暫時時不宜飲茶
※養生文化:春季陽氣升,順時飲茶最養人!
※飲茶與健康,你的體質適合喝什麼茶?
※寒性體質與熱性體質飲茶的區別?
※明代飲茶文化
※茶葉養生,飲茶在體質與四季上的講究
※像宋人那樣靜靜地飲茶
※港式飲茶時你為別人倒茶後
※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帶你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飲茶對體質的講究
※盛硒與妙界茶療——飲茶要看自身的體質
※歐陽修飲茶的「五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