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分四型辨治 慢性淺表性胃炎

中醫分四型辨治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就是一種常見的胃病,其主要表現為胃脘部不適,泛吐清水,或時有微痛,食欲不振,噯氣腹脹,或噁心欲吐,晨起口苦等。梅州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溫利輝介紹說,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憂思郁怒,肝氣犯胃,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之氣所致。本病屬於中醫的「噯氣」、「納呆」、「胃脘痛」範疇,治宜理氣止痛,健脾和胃,疏肝利膽,溫中散寒。在臨床上,常將本病分為四種證型予以論治。

中醫分四型辨治 慢性淺表性胃炎


肝脾不和

癥狀:胃脘不適或疼痛,連及脅肋,噁心欲吐,噯氣等。舌質淡,苔薄,脈弱。

治療原則:疏肝和胃,行氣化瘀。

方葯組成:白芍、厚朴、丹參、木香、陳皮、三棱、生甘草。


脾運失健

癥狀:胃脘脹滿,或有微痛,飲食乏味,噁心嘔吐,大便稀溏。舌質淡,苔薄,脈弱。

治療原則:健脾和胃,理氣溫中。

方葯組成:炒白芍、制黃芪、党參、炒白朮、炙甘草、制桂枝、木香、陳皮、佛手、大棗、生薑。


脾胃不和

癥狀:食欲不振,胃脘飽脹,上腹疼痛,泛泛欲吐,或泛吐清水。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治療原則:益氣健脾,調和脾胃。

方葯組成:白芍、蒲公英、黃芪、海螵蛸、連翹、薏苡仁、白朮、炙甘草、桂枝、茯苓、厚朴、白及、丁香。


濕停胃脘

癥狀:胃脹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口淡口黏,或兼有身體沉重,倦怠乏力。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療原則:健脾理氣,燥濕和胃。

方葯組成:厚朴(生薑汁炒)、陳皮、砂仁、炒蘇子、炒枳實、茯苓、半夏、紫蘇、甘草、生薑。

溫利輝指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以上各種類型,治療的方葯均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輕重,而決定藥量的多少。

同時,患者要調節心情,保持良好心態,飲食上忌生冷、辛辣、生硬、過飽,以清淡、軟稀、少吃多餐為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養生周刊 的精彩文章:

早產兒發生率逐漸走高
催熟的香芒可放心吃
炎症性腸病竟能「抑制」孩子生長
一滴血測癌?專家:真的不可能
餵食奶粉有講究 須嚴格按說明泡飲

TAG:健康養生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慢性膽囊炎從中醫分型辨治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辨治
強直性脊柱炎從中醫分型辨治
肺癌從中醫分型辨治
慢性腎病、腎衰辨治九要點
神經衰弱從中醫分型辨治
脂溢性脫髮的中醫辨治
癲癇從中醫分型辨治
從痰辨治頑固性胃食管反流病
郁證性疲勞的辨治
冠心病的中醫辨治
中醫辨治心衰血瘀證經驗
中醫辨治腎病發熱驗案
心咳的辨治
濁毒理論指導辨治乾眼病
了解慢性支氣管炎的辨治,從這3點入手
左振素辨治骨關節炎經驗
收藏!仝氏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歌訣
以簡馭繁,辨治過敏性紫癜
心胸痛中醫辨治的經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