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視宗教文化遺產 堅持宗教中國化道路

重視宗教文化遺產 堅持宗教中國化道路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國是文物大國,宗教活動場所文物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6月15日至23日,由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帶隊的調研組,就「加強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和管理」專題,赴陝西西安、寶雞、商洛和湖北武漢、十堰、荊州等地調研。出發之前,調研組在北京考察了各宗教文物保護情況,並與國家宗教局、國家文物局和各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進行座談,全面了解五大宗教的文物保護現狀,聽取意見建議。同時,還委託河北省、山西省政協在當地開展協同調研。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馬鐵山、王正福、任法融、傅先偉、楊松和十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國家宗教局、國家文物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陝西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湖北省政協副主席肖旭明陪同調研。

調研組在西安大興善寺調研

宗教活動場所文物包括寺廟、道觀、清真寺、教堂等文物建築及附屬的大量經卷、法器、造像等可移動文物。新中國成立後,國務院先後7批次公布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宗教活動場所。據國家文物局統計,目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96處,其中與宗教相關的文物建築有671處,還有眾多的省市縣級宗教文物。朱維群主任在調研過程中談到,這些文物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水平,展示了中國宗教特有的精神風貌,是宗教走中國化道路的歷史見證。

一路走來,委員們感受很多。大家看到我國五大宗教許多重要的文物古建,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宗教、文物等部門依法管理和宗教界長期守護,得到了比較完好的保存和修復,感到由衷的高興。委員們認為,宗教活動場所文物屬於功能延續性文物,不僅具有一般文物功能,同時還兼具滿足信教群眾信仰需求的屬性,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做好保護和管理工作,有利於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團結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陝西、湖北作為文物大省,在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和管理方面的成功探索,具有普遍意義。陝西省副省長魏增軍介紹說,近年來陝西文物和宗教部門組織開展了宗教古建築、古塔、石窟等專項調查,進一步摸清了宗教文物家底和現狀。兩部門還聯合制定了《陝西省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管理辦法》,2014年起在全國率先組織編製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規劃,包括興善寺、草堂寺在內的270餘處宗教文物保護單位全部制定了規劃,使保護管理工作更具科學性、規範性。西安市不僅注重宗教文物古建本體的保護,還重視周邊環境的保護和協調,避免因城市現代化建設形成過度強烈反差。

中國佛教的八大祖庭有六處在西安地區,大慈恩寺的聖教序碑和屹立千年的大雁塔,展示盛唐氣象,訴說著中外宗教交流的往事;寶雞法門寺佛教聖物的出土舉世矚目,伴隨佛指舍利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曾驚艷世界。委員們在佛教密宗祖庭大興善寺看到「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立碑,宣示了中國佛教的宗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任法融指著大殿外懸掛的自己書寫的「般若法門」匾額,給調研組一行認真講解佛教的基本教義,希望年輕一代佛教人士一定要注重個人嚴格的宗教修行。這一場景,體現了我國宗教多元通和、友好相處的優良傳統。

調研組在陝西西安化覺巷清真寺調研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是中國傳統式清真寺建築的傑出代表,委員們在這裡看到了寺里珍藏和回收的大量古籍、碑刻等文物,生動記錄了伊斯蘭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庭院中鐫刻著「祝延聖壽」「天監在茲」「道法參天地」的石碑和匾額,使人聯想起《詩經》《道德經》的字句。

調研組在陝西商洛天竺山道觀調研

天主教曾在唐代時傳入中國,後來幾度中斷。在西安至今還保存有當時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擁有100多年歷史的五星街天主堂、東關基督教堂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體現了天主教、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接觸、交流、碰撞和融合的曲折過程。

調研組考察湖北武當山金頂碑刻

湖北十堰武當山道教建築群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集中體現了中國近千年來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各級文物、宗教部門和宗教界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紅牆綠瓦的大殿,圍牆石頭上斑駁的苔蘚印痕,記錄了皇家道場600年的漫長歷史。十堰市投資1800萬元,專門建立武當博物館,展示皇室御賜實物等400多件文物精品。今年5月在武當山舉辦的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宗教的風貌,呼應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據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介紹,依託鄂西武當道教文化、鄂東黃梅禪宗文化資源,湖北省努力探索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實現雙贏的路徑。針對大規模城鄉建設對宗教文物古建的直接影響,省里還對宗教文物分布情況進行全面盤點和清理,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制定保護規劃,合理劃定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有效避免在開發過程中使文物受到建設性破壞。

調研組成員在武當山紫霄宮前合影

調研中,委員們也發現了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依法保護和管理不到位,文物存在自然損毀、人為破壞、過度開發、消極保護等現象;二是經費投入不足,基層工作力量薄弱,缺乏專業人才和技術支持;三是保護和管理的體制機制不順,缺乏有效溝通,責權利不明。一些地方以保護宗教文物為名,投入巨資,新建擴建宗教廟宇、打造旅遊景區,嚴重破壞宗教文物原有風貌和周邊環境。一些宗教活動場所存放著大量的經書古籍,苦於資金匱乏和技術力量限制,無法進行整理修復。委員們看到有的寺廟裡珍貴壁畫出現脫落、古建築逐漸破敗損毀,感到十分痛惜。

在調研座談會上,朱維群主任綜合各位委員的意見建議,指出:

第一,要把保護和搶救放在突出位置,防止人為和自然因素對宗教文物的破壞。宗教文物保護是國家文物保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文物保護的共同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其中,又要把「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因為歷史文物是無法再生的,一時的延誤就有可能造成千古遺恨。特別是在現在大規模城鄉建設過程中,對文物的人為破壞、過度開發經常發生,再加上自然侵蝕,種種破壞現象仍然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忽視文物的保護和搶救,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文物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逝,但我們要通過提高管理水平、科研水平把這個過程儘可能地延長,使它們能更長遠地發揮作用。

第二,要充分考慮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管理的特殊性。相較於其他文物,宗教活動場所文物與信眾的信仰密切相關,許多文物需要在宗教活動使用的動態過程中加以保護,許多佛道教寺廟宮觀,既是寶貴的文物建築,還是出家人常年棲居修行的場所。各宗教人士一代接一代精心守護這些文物,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文物主管部門應充分尊重和發揮宗教界在文物保護中的作用,加強指導和培訓。在涉及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規劃和建設審批時,應考慮到各宗教的傳統規制、歷史面貌和宗教界的現實需求,給予更多支持和幫助。

第三,要研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宗教活動場所文物合理利用的問題。把文物鎖在深閨里不見人不是好的保護辦法。但宗教文物的利用有其特殊規律性,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講經濟效益,要研究規律性、順應規律性,不斷研究新形式新方法。文物特別是宗教文物利用的著眼點主要不在於賺錢,要考慮如何用好社會資金,同時要減少社會資金的盲目性,把它們引入到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範圍,引入到宗教文物搶救保護的基本方針上來。

第四,要發揮宗教活動場所文物在引領各宗教繼續堅持中國化方向、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中的積極作用。文物可以見證歷史、啟迪後人。我國五大宗教中只有道教是土生土長的,其他宗教進入中國以後,或遲或早、或深或淺都經歷了一個中國化的過程,一個與其他宗教實現和諧共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宗教根據中國國情和自身特點進行了多方面的調適,而這些探索的軌跡都深深印在了宗教文物上,可以說,宗教活動場所文物是各宗教中國化全過程的有力見證。在今天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過程中,更要珍視宗教文物中保存的這些歷史記憶,把它們提煉出來,認真研究歷代宗教人士在中國化方面的努力、成就和創新,思考今天中國宗教應有的中國傳統、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宗教繼續走中國化道路提供借鑒。

(作者單位: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政協網 的精彩文章:

「軍供版圖書」與「隨軍書店」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難治理 ofo、摩拜為交通「添堵」
雙警夫妻:用行動詮釋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含義
「萬壽載德」展覽呈現清宮萬壽盛典
原創的力量

TAG:人民政協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印度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認識佛教
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文化——道教
【宗教與中國文化】佛教的共生智慧
儒家教統:教化、教育與宗教
宗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以徐光啟信仰天主教為例
中國宗教禁忌
中國宗教盤點——道教
德國身份的文化戰爭:宗教符號重回舞台中心
樓宇烈:中國文化整體視域下的宗教學研究
泰國最具有宗教教育意義的展覽
世界宗教之基督教
當傳統文化全部湧向宗教,誰來尊重文化多樣性
世界四大宗教之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首屆中國宗教建築文化藝術博覽會
中國社科院宗教所召開敦煌道教文獻研討會
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動:瑤族宗教與道教的融合
張志剛:民間信仰——最真實的中國宗教文化傳統
宗教經濟及其消費方式對中國宗教的影響
政治觀念史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