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梅雨天氣吃這些食物,祛濕健脾效果才好,關鍵還不貴!

梅雨天氣吃這些食物,祛濕健脾效果才好,關鍵還不貴!

自從入梅後,

雨水就按耐不住騷動的心情,

躍躍欲試,每天來一點。

梅雨季節,雨水+悶熱——

尤其要當心「濕氣」這個大魔頭!

感覺身體被掏空?

都是「濕氣」惹的禍!

秦大伯家住杭州,平日里喜歡在公園晨練,結束後再打點泉水回去燒水泡茶喝。最近半個月以來,食慾都不太好,還經常有點腹痛,大便也挺稀,每天要拉四五次,卻仍感覺解不幹凈。

「尤其是頻繁的陰雨天氣,風濕也跟著犯。」按他的話說,人沒有以前有精神頭,一下老了好幾歲。

苦惱的秦大伯遂來到醫院,希望醫生能幫他解決這一連串的問題。坐診的中醫師告訴秦大伯是梅雨季節的「濕氣」惹的禍。

GIF/656K

什麼是

「濕」?

早在《黃帝內經》中,我們的老祖宗就提出了「濕能致病」,並且將「濕」分成了「外濕」和「內濕」。

「外濕」多來自於體外,或因久居潮濕之地,或長期於水上作業,或天陰多雨、空氣潮濕,導致環境中濕氣太重。在人體正氣不足的情況下,「外濕」就會趁機侵入人體。

「內濕」則生於體內,由臟腑的水液代謝失調引起,其中和脾胃關係最為密切。因為脾胃負責飲食和津液的運化,當飲食生冷、油膩或飢餓不定時,津液的運送就會受到影響,停留在體內某處,就形成了內濕。

內因和誘因一相遇,「摩擦」出了火花,人體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適感受。專家介紹,濕在體表,就會出現發熱、頭脹、關節酸痛、面目浮腫等;濕在內里,就常常見到舌苔厚膩、口苦、噁心、腹瀉、水腫等問題。

濕氣是怎麼來的

1、氣候環境潮濕

2、長期熬夜

3、喝水太猛

4、久坐,不經常運動

5、出汗後吹風或受寒

6、心情差的時候對脾臟有傷害

7、吃高熱量、高糖分或油膩食物

別以為濕氣只存在於寒冷的季節,其實濕氣為之長夏的主氣,以其當夏秋之交陽熱下降,大地重蒸,水氣上騰潮濕充斥,一年之中濕氣最盛的季節。

怎麼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方法一

看大便的形狀

早上起來上完廁所之後看下大便的形狀,如果大便長期不成形,或者雖成形但還是有一些黏在馬桶上,那麼體內的濕氣就比較重了。

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如廁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方法二

看自己的舌頭

健康正常人的舌頭應該是淡色而潤澤。如果舌苔顏色發白而且較厚,看起來好象剛剛喝過牛奶一樣,這說明你的體內有寒濕。

如果發現舌苔黃中帶膩,那肯定就是體內濕邪作祟了,舌苔越黃說明濕邪越厲害。

方法三

看食慾和消化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

方法四

早起覺得很困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濕氣比較重。

如何保健防濕氣侵體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TIPS

1.潮濕天氣避免外出,外出時注意攜帶雨具,及時增減衣物,防濕到位。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溫度過低或過高,有條件可以進行抽濕或者乾燥空氣。

3.保持衣物被褥的乾燥清爽、及時更換,在有陽光的日子裡進行烘曬。

4.不可貪涼睡地板或者露天睡覺,盡量不睡地下室、防空洞,否則濕氣容易侵入機體。

飲食要清淡適量

1.注意飲食潔凈、節制對於霉變、污染食物要及時丟棄,使用新鮮食材,且不能暴飲暴食,不能廢寢忘食,盡量少食多餐。

2.盡量少喝酒。酒是濕熱之品,最傷脾胃。

3.盡量少吃油膩、高糖類的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如冰凍冷飲,未熟透的海鮮等)。提倡多吃水果、蔬菜,但是對於沒有制熟的水果沙拉、蔬菜沙拉,不提倡長久食用。

4.在梅雨季要注意謹慎進補滋陰類藥品,比如鐵皮石斛、玉竹、生地黃、熟地黃,補得過多容易壅滯在體內,氣血反而更加不通暢,得不償失。

食療巧妙對付濕氣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療祛濕氣,對體濕,肥胖,皮膚暗黃等癥狀效果好!

長夏可多吃薏米紅豆粥。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去濕、減肥功效,尤其是對於中老年因體內濕氣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山藥也可以放在薏米紅豆粥中同煮。山藥有「氣死小人蔘」之稱,是補脾胃的聖品,而且能強腎固精、潤肺益氣。

大棗也非常適合濕熱重的夏季食療。大棗有健脾、和胃、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對脾虛的人來說非常合適。此外,橘皮(即陳皮)在養脾方面也很有效,可以在炒菜時加一些新鮮的橘皮。即便不用來炒菜,用乾燥的橘皮泡水喝也很好。

中藥「茯苓」也具有除濕健脾的功能,在燉菜時也可以適當加入。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

另外,所有帶有「瓜」字的蔬菜水果,如冬瓜、西瓜、苦瓜等,都具有一定的利水除濕功能,可以在夏季有意識地挑選食用。(註:脾胃偏寒體質的人,不宜多吃如綠豆、冬瓜、荷葉、魚腥草這類寒涼屬性的祛濕食物)。

試試這三款食療方

要想排除體內濕氣,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療,而紅豆、薏米和燕麥等都是去濕氣養脾胃的好東西,可以將其熬成粥,讓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1

燕麥蜜豆荷包蛋

食材:燕麥片20g、蜜豆適量、雞蛋適量、牛奶適量。

做法:

1、取一個砂鍋,普通鍋子也行,稍多放點水,燒開。水燒開後,關火,將雞蛋打入鍋內。

2、將蓋子蓋上,燜5分鐘左右,牛奶煮沸,立即關火。

3、倒入蜜豆,攪拌均勻,即食燕麥片倒入碗底。

4、將荷包蛋舀入碗內,將牛奶蜜豆盛出,舀入碗內即可。

2

蘋果枸杞紅糖小米粥

食材:蘋果1個、小米50g、紅糖適量、枸杞適量。

做法

1、準備好小米、枸杞、紅糖、蘋果。將小米用清水清洗乾淨。蘋果去皮切成塊。

2、將小米和蘋果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湯鍋中,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20分鐘。加入枸杞和紅糖。繼續小火煮至10分鐘即可。

3

黃瓜粥

食材:大米100克左右、鮮嫩黃瓜1-2根、精鹽少許、一小塊生薑。

做法:

1、將黃瓜洗凈,去皮去籽後,切成薄片,放在旁邊備用。

2、生薑切成絲,將大米放入鍋內,鍋內加入適量的水,將生薑倒入鍋中,鍋置於灶上,用大火燒開。

3、將黃瓜片倒入鍋中,改用小火慢慢煮至米爛,再煮至湯稠,起鍋前,放入少許精鹽調味即可。

按摩五大穴位

可祛除體內濕氣

身體五大祛濕穴位從頭到腳依次為: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陰陵泉穴、湧泉穴。

01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02

大椎穴

位置:頸後正中,位於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頭,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

功效:大椎穴受濕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症如肩膀頸椎酸痛不適等。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03

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04

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後艾灸,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功效:湧泉穴受濕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濕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05

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採用正坐或仰卧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3-5分鐘。

功效:若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春末夏至梅雨天

教家長們一套簡單的小兒推拿法

悶熱+潮濕,不少寶寶免不了出現噁心、腹痛、食欲不振等情況。如果寶寶出現流涕、咳嗽,舌苔偏黃膩或白膩,很可能是患了胃腸型感冒。除了進行必要的對症治療,這套小兒推拿建議家長們嘗試:

1.開天門推坎宮

操作手法:操作區域位於前額,具有疏風解表、昇陽通竅之功。天門為兩眉之間至前髮際呈一條直線,坎宮為眉心至眉梢呈一條直線。該動作重複50次。

2.推天柱

操作手法:項後髮際線正中至大椎呈一條直線,自上向下推100~300次,可起到降逆止嘔、解表發汗之效,暑濕發熱較重者可用刮法,以薑汁或涼水為介質,從上向下刮,刮至皮下輕度瘀血為度。

3.清肺經

操作手法:暑濕遏表,肺氣不清,邪在肺衛,肺經為無名指掌面由指尖向指根呈一條直線,沿整個無名指掌面至指根推向指尖200次,清肺經可有宣肺清熱疏風解表之功。

4.補脾經

操作手法:小兒脾常不足,脾虛無以運化水濕,脾經為拇指末節螺紋面,旋推200次健脾扶正化濕。

5.清天河水

胃腸型感冒多伴發熱,清天河水能夠清氣分熱,適用於一切熱證。

操作手法:前臂正中腕橫紋向肘橫紋直推,以清水或者薄荷水為介質,本法退熱效果較佳,推100次或以上,一般可見小兒微微汗出。發熱溫度較高,本法後如若未見汗,則用拍法沿天河水拍擊30遍或天柱刮痧。

6.揉中脘、分腹陰陽

如若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可加之健脾和胃,理氣化濕。

操作手法: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和胸劍聯合的中點,中指揉之。腹陰陽分推用兩拇指指端燕肋弓角邊緣或從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100次。

夏至養生要注意

適當吃點「苦」,如苦瓜、蓮子心等。還可吃些金銀花綠豆粥,喝些菊花枸杞茶、麥冬金銀花茶等。

保證每日能睡「子午覺」。

運動量不要過大,尤其是中老年人,宜以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項目為好。

要養成心平氣和的習慣,避免急躁動怒。

夏天吃B族,緩解不舒服

苦夏來臨,大量出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出汗不僅丟失鉀、鈉等無機鹽,更丟失大量B族維生素。高溫帶來的基礎代謝增加也會增加B族維生素消耗,所以身體的各種不舒服歸根結底跟B族維生素丟失密切相關。

維生素B1最豐富的食物為小麥胚芽。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來源是小麥胚芽、葵花籽仁、花生、黑芝麻、瘦豬肉,其次為粗糧。含維生素B2豐富的食物有豬肝、豬腎、牛奶、杏仁(甜杏仁,非巴旦木)、小麥胚芽。維生素B6主要存在於肉類、肝、蛋黃、全穀類食物、蔬菜和堅果中。

避免高溫下運動,選擇運動時間段

夏至之後天氣炎熱,大家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減少機體的能量消耗,並及時補充水分。另外,運動量也不要過大,過於劇烈的運動會讓人大汗淋漓,而人體出汗多了,不僅會傷陰,還會損傷陽氣。

夏季要保持低運動量、短時間,讓身體慢慢適應炎熱的天氣。尤其要盡量避免在陽光強烈的正午時分到下午兩點期間進行戶外運動,因為這個時間裡紫外線特彆強烈,會灼傷皮膚。

發燒、腹瀉、腰痛、補腎、腰間盤突出、背痛、腿痛、頸椎病、肝病、養肝、解酒、胃病、便秘、小腹突出、婦科、經期保養、乳腺增生、乳腺癌、痘痘、白髮、脫髮、美容、皮膚病、咽炎、痛風、牙痛、打呼嚕、鼻炎、手腳、感冒、咳嗽、失眠、痔瘡、腦出血、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癌症、補血、肥胖、瘦腿、瘦腰、濕氣、經絡、打嗝、補鈣、口臭

診斷:月經、舌診、青筋、耳朵、眼睛、汗診、指甲、手指、肚臍

治百病:刮痧、拍打、拔罐、姜、穴位按摩、艾灸

GIF/185K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脾 的精彩文章:

松子炒雞肉——補腎益氣健脾養胃
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美味馬鈴薯燉肉來了
夏季吃這種水果健脾生津、延緩衰老,用這4種方式保存頓頓吃鮮
健脾三件寶、女性補血三件寶、解憂三件寶,五味治病也致病四
理氣、健脾、祛濕、化痰需要這味中藥—陳皮,家庭必備

TAG:健脾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些食物的護肝效果比葯都好,每天吃一點,肝病都不敢來
回南天嚴重潮濕,常吃這些食物,有效祛濕!
濕氣最怕的幾種食物,經常吃點它,祛濕健脾一身輕鬆!
這些食物這樣放,比冰箱保鮮效果還要好,隨時都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這種食物可以補血,安神寧心,現在吃最好!關鍵是還便宜
天氣寒冷,多吃這些暖胃的食物,溫暖身體,補脾益胃,你吃了嗎!
這些健脾胃食物,吃不好反而更傷胃
天氣寒冷乾燥,喉嚨發癢容易感冒,多吃這些這些食物,止咳又平喘
沒什麼比在寒冷的冬天吃這些食物暖胃更適合
春天肝火旺,脾氣大,多吃這幾種食物,不用吃藥也可以降肝火!
女人補氣血不一定要吃肉,這些食物也能養氣血,價格還便宜
肥胖嗜睡是因為濕氣太重,這幾種食物是濕氣「剋星」,祛濕還瘦身
這些食物,再餓也不能空腹吃!
癌細胞最害怕的一種食物,抗癌效果好,可惜很多人都不愛吃!
天天吃這幾種食物,你真的不怕得胃癌?
血糖高別害怕,多吃這些「天然胰島素」食物,穩定血糖更健康!
春天多吃這幾種食物,健康又營養,對腸胃也好
得了前列腺炎不要怕,常吃這種食物效果好!
這些食物要少吃,對皮膚不好!
胃病還在吃藥?常吃這些天然食物,保護胃黏膜,輕鬆高效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