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朱丹溪「辨治痹證」特色一:辨治注重養護陰血,「愈劫愈虛,愈劫愈深」

朱丹溪「辨治痹證」特色一:辨治注重養護陰血,「愈劫愈虛,愈劫愈深」

朱丹溪「辨治痹證」特色一:辨治注重養護陰血,「愈劫愈虛,愈劫愈深」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劉維,吳晶金

朱丹溪學驗俱豐,著述甚多。其對痹證的認識雜見於《格致餘論》、《丹溪心法》、《金匱鉤玄》、《丹溪手鏡》、《脈因證治》、《丹溪治法心要》等醫籍中,書中著重闡明痹證因正虛受邪,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病。並針對當時《局方發揮》處方用藥偏於溫燥之流弊,強調痹證治療需養護陰血,同時認為痹證是內外合邪而發病,治療不忘祛痰,形成了鮮明的用藥特色,現簡要介紹如下。


辨治注重養護陰血

朱丹溪「辨治痹證」特色一:辨治注重養護陰血,「愈劫愈虛,愈劫愈深」

「陽有餘陰不足」論是朱丹溪學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朱丹溪認為痹證為風寒濕三氣合而成之,治療雖以流散寒濕、開發腠理為法,然血難成而易虧,病深血少者,「愈劫愈虛,愈劫愈深」,需重視養護陰血。

朱丹溪指出:「治血必血屬之葯,欲求血葯,其四物之謂乎……

夫川芎,血中之氣葯也,通肝經,性味辛散,能行血滯於氣也;

地黃,血中血葯也,通腎經,性味甘寒,能主真陰之虛也;

當歸分三治,血中主葯,通腎經,性味辛溫,全用能活血,各歸其經也;

芍藥,陰分葯也,通脾經,性味酸寒,能和血氣腹痛也。

若求陰葯之屬,必於此而取則焉。」

由此看出,【四物湯】為朱丹溪常用理血方劑,可用於血虛諸痹的治療,如《丹溪手鏡》中治療痛風「血虛痰逐經絡,上下作痛」者,即以四物湯加減。朱丹溪認為痛風為「熱血得寒,污濁凝澀」,《丹溪心法》指出:「大率有痰,風熱,風濕,血虛。」又曰:「瘦人肢節痛是血虛。」《丹溪手鏡》有「不仁,由氣血虛少,邪氣壅盛,正氣不能通行而致也」;麻木為「風濕熱下陷入血分陰中」。因此,痹證治療需重視調理血分。朱丹溪治痹以「四物湯」為基礎方。血虛者多用川芎、當歸,佐以桃仁、紅花。久病多瘀,治痹重視調理血分對痹證治療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下期:朱丹溪「辨治痹證」特色二:外內合邪致病觀

關注本頭條號,不要錯過下期。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內容。

朱丹溪「辨治痹證」特色一:辨治注重養護陰血,「愈劫愈虛,愈劫愈深」

不方便去醫院?在線免費問專家。參與方式:關注本賬號,私信回復「義診」即可參與。

點擊了解更多,下載「中醫智庫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說 的精彩文章:

張錫純治「痰飲證」(六):證有標本緩急,遇痰厥宜速祛痰以開通,乾薑湯、明礬湯、花椒湯、麝香香油灌法
張錫純治「痰飲證」(五):人老氣虛生痰,以「期頤餅」作食療,「心腎相濟,水火調和,而痰氣自平矣」
看病、學中醫的「終極利器」,存世古籍全收錄,90國醫大師經驗任性學,古今醫案,名醫方劑
從醫案看國醫大師—何任辨治疑難雜症(四):有病無症,以臟絡病,「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TAG:神黃中醫說 |

您可能感興趣

朱良春:頸椎病辨治
郁證性疲勞的辨治
心咳的辨治
彭堅:頭痛辨治的經方思路
濁毒理論指導辨治乾眼病
馬智辨治不寐重心肝
慢性腎病、腎衰辨治九要點
以簡馭繁,辨治過敏性紫癜
收藏!仝氏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歌訣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辨治
中醫辨治心衰血瘀證經驗
從痰辨治頑固性胃食管反流病
溺毒辨治十法
頭痛辨治述要
中醫如何辨治口乾?不全是陰虛引起
冠心病的中醫辨治
黃疸之六經辨治
經方辨治冠心病
腳氣太重,需分型辨治,同時配合這些方子治療,可輕鬆解決
慢性膽囊炎從中醫分型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