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湯劑應該這樣煎!
來源:葯評中心 作者:張勇 /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人民醫院副主任藥師
中藥湯劑是我國應用最早的一種劑型。它具有吸收快、起效迅速、製備簡單、組方靈活等優點,適應中醫辯證施治,隨證加減的需要,至今仍廣泛使用。只有正確掌握了中藥湯劑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項,才能更好發揮其臨床療效。
1、什麼是中藥湯劑
將藥材飲片或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後,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體製劑,也稱湯液(民間又稱湯藥)。
2、煎藥用什麼器皿?
首選:砂鍋、陶器、搪瓷、玻璃器皿
次選:不鏽鋼器皿
忌用:鋁鍋、鐵鍋、銅鍋、帶油垢的鍋及其它金屬器皿。
3、用什麼水煎煮?
無污染的水:自來水、井水等。城鎮自來水含漂白粉(水質越差含量越高),有較強的氧化作用,能降低中藥的藥性,不易直接使用,可以將自來水煮沸,冷卻後再使用,或將自來水放置一夜,讓氯揮發後再使用。
忌用:反覆煮過的水、保溫瓶內的隔夜水、被污染的水。
4、中藥材是否需要清洗?
一般無需清洗。
民間自采中草藥,如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丟失。
5、中藥一般煎煮幾次?
兩次。即:頭煎(一煎)、二煎 。
一般而說,一劑中藥在煎煮兩次後,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增加煎煮次數往往溶出更多無效成分。
6、如何煎煮?
A、先浸泡:
常溫水攪拌後浸泡20~30分鐘,藥材充分吸水利於有效成分溶出。不能用熱水浸泡藥材,更不可用開水直接煎煮,因為藥材組織細胞內的蛋白質遇熱凝固、澱粉糊化,不利於有效成分溶出。
B、煎藥用水量:
一般以高出葯面 3~5厘米為宜,第二煎宜酌減。
C、煎煮火候:
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則。即沸前用武火(大火),沸後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減少水分蒸發,利於藥物成分煎出)。
D、煎煮時間
E、煎液量
每次煎煮後趁熱濾取煎液200~300毫升。兩次煎液合併混勻後分2~3次服。
注意:
葯多的,煎液量宜多些,反之宜少。
第二次煎煮後,應壓榨藥渣,避免煎液的損失。
價格較貴的中藥最好煎三次,分三次服,這樣更經濟。
F、特殊煎煮方法
7、注意事項
煎煮過程中:
不要隨意加水或拋棄藥液。
適當攪動。
蓋上鍋蓋,以免有效成分揮發,降低藥效。
若煎干則加水重煎;煎煳者另取中藥重煎。
特殊藥材,嚴格按特殊煎煮方法煎煮。
小兒內服湯劑可適當減少用水量。
手工煎藥,每劑當日服完,不易過夜。因為過夜或存放過久,不但藥效降低,而且會因空氣、溫度、時間和細菌污染等因素的影響,細菌繁殖滋生,澱粉、糖類等成份發酵水解,導致藥液發餿變質,服用後對人體健康不利。
質量要求:
無霉爛、酸敗等異味;藥液應保留各味藥材的特徵氣味;藥渣應無硬心,無焦化、煳化。


※關於潮俗那些禁忌—病葯篇
※秦嶺深山中藥材_燈台七、七葉一枝花、重樓
※6歲孩子患重病30萬手術費難倒父親 選擇用中藥熏烤救孩子!
※雖然它很苦,但是卻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還被譽為中藥中的抗生素!
※很多人深信不疑的4種「養生秘訣」,其實都是「謠言」而已!
TAG:中藥 |
※中藥湯劑煎煮前三不宜
※中藥湯劑這麼喝最有效!吃中藥的「五忌」,必知!
※中藥 | 中藥湯劑煎煮裡頭的大學問,你知道嗎?
※中藥湯劑到底應該怎麼煎怎麼喝?你們都喝對了嗎?戳進來
※中醫文化:中藥湯劑這麼喝最有效!吃中藥的「五忌」,必知!
※中藥湯劑煎得越濃越好嗎?
※中藥湯劑怎麼喝才最有效?其實喝中藥也有竅門
※衍生兒童中醫:中藥顆粒劑和傳統中藥湯劑,究竟誰更好?
※需要長期服藥時,比起中藥湯劑,你更適合丸劑
※中藥湯劑煎煮得越濃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可不一定哦
※【曙光·科普】鐵鍋火了,但不只是美食需要適合器具,中藥湯劑亦如此
※中藥湯劑如何正確服用
※中藥湯劑煎煮得越濃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可不一定哦~
※痛經醫生:怎樣服用中藥湯劑才恰當
※中藥湯劑的煎煮時間關乎其療效,你關注了嗎?
※警惕,別用微波爐煎中藥湯劑
※掌握這五個小竅門,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寶寶喝中藥湯劑困難了
※湯劑中藥,正確服用你知道多少
※糖和蜂蜜皆是葯,中藥湯劑中勿亂加│科學用藥
※用了那麼多下奶的湯劑,為什麼奶水還是上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