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俞天立:枕古籍而眠 讓思想醒著

俞天立:枕古籍而眠 讓思想醒著

近日閑來翻閱《夢溪筆談》,見其中一則記載甚是有趣:宋代館閣之中所藏的圖書凈本有不少謬誤之處,刮洗則傷紙,貼新紙又易脫落,用粉塗抹則難以覆蓋原字,且須塗上很多遍。只有用成語「信口雌黃」中的「雌黃」(類似於雄黃,卻是不同的礦物)——一種礦石塗料去塗抹,方能達到良好的修正效果。經過古人的不斷試驗,雌黃與鉛粉混合能夠點校書籍,故稱校勘之事為「鉛黃」。

你說這玩意不是古代的修正液么?我這才恍悟,修正液作為文具的歷史是如此之悠久、「輩份」竟是如此之高。

其實閱讀古籍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能夠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這幾年,我是越來越喜愛看古籍了,或者是講古籍、野史的書籍。人們總覺得讀歷史枯燥,那是被教科書給誤導了——許多有趣的歷史不在教科書里,反而是在破書殘簡,甚至是一段小小的起居注里。讀了方才明了,古人的智慧竟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仿若穿越到今的意味。以前酷愛閱讀吳鉤先生的書籍,他在《重新發現宋朝》一書里引用了大量的古籍知識,包括《東京夢華錄》《夢梁錄》等。他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宋朝就有證券交易所了。原來,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一書中提到了一種「交引鋪」,商人可將手頭的鹽引、茶引、香藥引、犀象引等向政府設辦的榷貨務(宋代管理貿易和稅務的機構)納入現錢,換取一張「交引」,然後可憑該交引到官方指定的地點換取茶、鹽等物資。宋朝官府又針對邊疆地區採取「折中法」,對糧草的交引進行估價,高於市場價部分稱「虛引」,低於市場價部分稱「實估」,而交引的交易價值就是由「虛引」和「實估」兩部分組成——這「虛引」倒是像極了現在證券的溢價,你說神不神奇?

吳鉤先生學識廣博,不僅博通古籍,而且寫作深入淺出、春秋筆法。他甚至參閱古籍證明宋朝已經出現了「春節聯歡晚會」「報紙」「廣告」等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物事,讓人讀著覺得十分有趣。讀了方才知曉宋朝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竟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既有照顧幼兒、類似孤兒院的「慈幼局」,又有收容鰥寡老人、類似福利院的「福田院」,那完完全全是個「小康社會」啊。

歷史是不是在紙上穿越了?

細細想來,這些知識哪些不是來自古籍舊典?哪些不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參閱古籍,真是要有一點治學精神、下一番功夫的,絕非一朝一夕唾手可得。記得去年剛剛設立微信公眾號的時候,我閱讀了不少古籍——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等等,那可真是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我在公眾號《一代梟主呂后,竟然死於狂犬病》一文里提到,王充《論衡·死偽篇》載:「呂后出, 見蒼犬, 噬其左腋, 怪而卜之, 趙王如意為祟, 遂病腋傷, 不愈而死。」意思是說,呂后在出門的時候不幸被路邊突然躥出來的一隻惡犬所傷,剛好那隻犬是帶了狂犬病病毒的,可那時候沒有狂犬病疫苗呀,呂后大人也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不料病毒「不拋棄,不放棄」,發作起來讓她一命歸了西。不僅《論衡·死偽篇》有此記載,《漢書·五行志》中也有類似筆墨。

說實話,光看古籍那可是很費勁的事,最好是有譯註本;再不然,評古籍的書其實也不錯。我倒是很佩服那些靜得下心來研究古籍的學問家,譬如陳寅恪、杜君立諸先生。近幾年我也頗愛看輕鬆說史類的書籍,譬如森林鹿的《唐朝定居指南》、侯虹斌的《活在漢朝不容易》等等。其實常人讀個新鮮有趣,卻並不了解他們的著述建立在對大量的歷史古籍研究之上——那是真正需要血淚的。諸如《歷史的細節》一書的作者杜君立先生,他從事過機修、電焊等工作,卻堅持歷史研究與寫作的愛好,大量收集殘簡、史料、古籍來閱讀,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從農民工轉身作家,他的血和汗真正不是白費的。

記得我身邊一位好友小虎,曾經花費三年時間徵集臨安昌化朱夷塢於民國三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出版的《民族日報》。剛開始那藏家死守不賣,直到他告訴藏家他收集這個不是為了拍賣發財而是儘力保護那些在城市化進程中逐漸消亡的史料,對方才勉強鬆了口。如今,這份珍貴的史料被他安排在臨安圖書館進行了展出,鄉土歷史的神秘面紗逐漸在世人面前徐徐揭開。在今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這場展出為山區的孩子們普及了歷史知識,提醒他們勿忘歷史、奮發學習。這種對史料、古籍的發掘和利用,變「死資料」為「活教材」,既是對先人的致敬和告慰,也是對歷史的尊重和傳承。

古籍、史料的珍貴之處就在於時間無法褪去它們的精華,反而讓它們歷久彌新。那種穿越千百年的語言,就是今人和古人溝通對話的最直接、最優雅、最酣暢淋漓的方式了,彷彿就如一場逼真的歷史情景劇,真真切切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史料也許是孤獨的,卻也是可愛的。她可愛得正像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見到她時,讓人充滿了欣喜憐愛之情,想要輕輕撫摸她。無法言說,卻又銘心刻骨。

張謇曾在《古越藏書樓記》中說「不讀古籍,無從考政治學術之沿革;不得今籍,無從借鑒變通之途徑」。讀古籍即是鑒史訓、法先聖、明人心、樹正氣——誰說讀古籍、史料是無用之功?

我曾在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陸春祥先生的工作室里見到過大量的古籍出版物——那成排的古書就像是整裝待發的士兵,為他的文字的攻城略地注入了無窮無盡的力量。設若沒有經年的歷史積澱,又何以能夠如他這般激揚文字、指點江山?讀他的獲獎大著《病了的字母》,彷彿是在閱讀上下五千年的捲軸,他將卷帙浩繁的文字,化作了筆下的三兩繁花。他大量引用古籍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清代文學家鈕琇的《觚續編》中提到的一隻拍馬屁的老虎。這老虎抓來一位村民卻不食用,戰戰兢兢地藏起來獻給一頭怪獸,怪獸不喜歡吃,結果反倒讓村民撿回了一條命。這個段子被他用來鑒古喻今諷刺當下的馬屁現象,始信他的史學功底之深。我相信,沒有對古籍的咀嚼消化,是寫不出這樣富有感染力的文字的。正所謂:「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

陸先生對於政治、社會的洞察之深刻,不能不說來自於古籍文獻的濡養,來自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汲取與吸收。他真正算得上是一個枕古籍而眠、讓思想醒著的當代知識分子。 在現代文明的不斷演進中,鄙人相信,古籍不古,古籍不孤,一定還會發出璀璨奪目的光彩,讓人愈益感受到那穿越千年的魅力。

書痴者文必工,

藝痴者技必良。

作者介紹:俞天立,雜文家。出生於1989年,英國卡迪夫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曾獲得過浙江省首屆魯迅雜文獎銀獎,現為浙江省雜文學會最年輕會員。曾在《浙江日報》《杭州日報》《錢江晚報》《聯誼報》《浙江法制報》《西湖》等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學作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館藏文物鑒賞
從南昌起義到湘南起義看朱德軍事戰略思想的轉變
我軍最早的軍報是什麼報?
珍貴的文物 難忘的歷史——介紹與八一起義財政工作有關的兩件文物
南昌起義時敵軍若干情況考證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醒著的夢囈——夜寂思
醒著的夢囈——隨悟
醒著的夢囈——陰雨天
洛夫睡了 而詩歌醒著
清醒著,痛苦著
醒著的夢囈——觀春之感
醒著的虛無感
醒著的夢囈——無月夜涼
驚!醒著做手術?這不是天方夜譚,我們麻醉醫生可以做到!
醒著睡著都愛吃手!寶寶這癮戒不了?
朱丹凌晨感慨,守著檯燈抱著娃,家裡只有自己醒著卻不孤單
為什麼我還是醒著?
醒著的夢囈——神仙會
如果你醒著,那麼你就當清醒,如果你睡著,那麼你就當酣睡
醒著睡著愛吃手!寶寶這癮戒不了?
飯否日摘‖那些夢裡拒絕我的參與,而醒著的世界也都沒為我亮著燈
高偉┃鳳凰,靈魂里醒著的夢
夢裡夢外都醒著的人
醒著的夢囈——意難窮
醒著的夢囈——從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