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

有一種非常適合脾胃氣虛、心悸不眠、虛熱汗多的補益參,還是現代人病後體虛補益葯膳的常用中藥,而且性平,適合不同體質的人。但令人不解的是,醫學巨著《本草綱目》中卻未見明確記載。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為編撰《本草綱目》,曾相傳遊歷到南京。當晚住進一家客店,聽見有一婦女的呻吟聲。

李時珍順口問店小二:「隔壁有人患病?」店小二說:「正是,賤內已經患病多日了。」李時珍怪道:「病已至此,怎麼不去求醫?」。

店小二垂頭喪氣的說:「先生有所不知,雖然我們在此開店,可賺來的錢還不夠買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鹽……」

樸實店家令人十分同情,李時珍聽了便起身隨店小二看病人,邊為病人把脈,邊問:「她近來飲食如何?」店小二說:「家裡好幾天沒米下鍋了,全家靠孩子挖點野菜根充饑,她也只能吃一些番薯干。」

李時珍看見旁邊有個菜籃子,似乎有點發現,走過去細細地看起一籃菜根來,然後拈了一株菜根,放進嘴裡細嚼品味。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略回味了一會兒,他對店小二說:「這種草根是一種葯,就可治你妻子的病,從哪裡采來的?」店小二恭敬答道:「城外紫金山上!」

李時珍掏出一錠銀子放在桌上說:「把這葯先煎給你妻子服用,服了就會好轉的。明天去買點米!」

店小二聞言感激涕零,連忙雙膝跪地,連聲道謝。按照李時珍的方法,店小二妻子服了幾天葯,病果然痊癒了。店小二把李時珍帶到紫金山,只見那裡綠茵如毯,到處都有這種藥草,卻少有人至,原來這是朱元璋太子的墓地。

李時珍如獲至寶,連聲說:「好極了!好極了!」。因為這種藥草生長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圍,所以就給它取名為「太子參」。

因為李時珍擔心採藥人到太子墓採挖過度,驚擾皇家陵墓,很可惜沒有把太子參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其實《本草綱目》未記載太子參的真正原因已經不太清楚了,據我個人猜測可能和這味葯的品種變化有關。

「太子參」最早指的人蔘之小者,也就是說古時的太子參就是體型小的五加科人蔘。但是可能因為唐宋時期體型小的人蔘銷售不好,於是被商家巧立名目換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太子參。如果是這樣,李時珍確實沒有必要重複記載的必要。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太子參有了自己確定的品種,不再和五加科人蔘混淆。現代的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童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

它的性味味甘平、微苦,有補氣生津,健脾養胃的功效,多用於治療脾氣虛弱、胃陰不足的食少倦怠,以及氣虛津傷的肺虛燥咳及心悸不眠、虛熱汗多等症。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因為太子參補氣之力雖不如人蔘,但特點勝在性味甘平,補氣可以綿薄歷久,適合不同體質並能久服不易上火。作為病後體虛,以及居家葯膳非常適宜。所以有很多關於太子參食葯皆宜的方子。

1.慢性咽炎:太子參15克,玄參12克,藕節20克,荷葉12克,水煎當茶飲

2.自汗盜汗:太子參10克,龍骨30克,浮小麥15克。

3.口燥乾咳:太子參30克,麥冬10克,沙參10克,百合30克。

4.肺虛咳嗽,吐痰稀薄:太子參15克,雲苓12克,遼五味10克,乾薑3克。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5.久病體虛:太子參30克,茯苓20克,白朮15克,山萸肉10克,何首烏15克,黃精15克。

6.夏季虛熱,四肢無力:太子參20克,黃芪20克,黃芩15克。

7.小兒虛汗:太子參9g,浮小麥159,大棗10枚。

8.久病之後,氣血兩虧:太子參15克,黃芪20克,白扁豆10克,當歸8克,大棗5枚,五味子6克。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9.小兒反覆感冒:太子參10克,黃芪15克,紅棗7枚。水煎,每晚臨睡前或清晨空腹時服。

10.病後虛熱,津傷口乾:太子參、生地、白芍、玉竹各9克。

11.脾虛便溏,飲食減少:太子參12克,白朮、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

12.失眠心悸:太子參15克,當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代茶飲。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

使用注意:病有實邪者忌用,低血糖者慎用。

這草可別再當野菜了,它的根是補氣生津、健脾益氣的參!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一個因為「牛皮癬」,引發的扯牛皮!牛皮癬究竟是什麼病?
這草久服輕身,不老不飢!可以抗心肌缺血、降血糖、抗腫瘤!
唐代帝王滋補養顏的這個方葯究竟是什麼?
毀了軍隊的一隻魚,要不要冒死去嘗試一下?
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葯能復生之!

TAG:中醫看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它是補氣聖葯,氣暢了、血旺了,要想氣血雙補就常喝這碗湯!
立秋後常吃這些食物,補氣血、健脾胃,尤其女性要多吃!
它是男人的「加油站」,枸杞和它一起吃,補氣益腎,吃過的都說好
蓮藕原來還能這樣吃,只要幾分鐘,健脾開胃,補氣益血,好簡單
黃芪是常見的補氣補血中藥,那麼加什麼泡水喝,效果會更好呢?
這種水果補氣養血,還能生津潤肺,但吃多了卻容易上火便秘!
這不起眼的果子竟是中藥,治失眠、補氣血,數它強
補氣健脾?有這一味葯就足夠了
它是女人的命根子,這碗湯補氣養血,喝出好氣色!
這野草補氣養脾,泡水喝抗癌,老中醫都一根難求,可能你卻經常見到
健康養生就要喝粥,這些食材做出來的粥,不僅補血、利尿、健脾,還可以補氣美容
秋天是養生補陽的好時機,多吃這些養人的食物,潤腸益胃、補氣和血,讓全家更健康!
常見的它竟是最好的補氣血食物,力壓紅棗和阿膠!
這種樹竟是抗衰老的靈藥,還能養胃補氣血
這三味中藥都是溫補氣血的,而且葯食兩用,
女性面色蒼白氣血差,該咋辦?養顏補氣血,紅豆作用竟然這麼大!
立秋後男人要多吃這道菜,益氣固腎,益精補氣,整夜不叫停
糖醋味兒的這種菜,補血、補氣還健脾!
補氣血,先要補這裡,胖子、瘦子都是這裡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