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養生是一種智慧,非醫學規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觀察的基礎上,找出什麼對自己有益、什麼對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品」。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其中流傳著很多蘊含著深深的養生哲理的小故事,讀懂這些故事後面的哲學思想,讓哲學智慧與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偕行,可收到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良好養生效果。


故事一:唐子西古硯銘


硯與筆墨,蓋器類也,出處相近,任用寵遇相近也,獨壽夭不相近也。筆之壽以日計,墨之壽以年計,硯之壽以世計,其故何也?其為體也,筆最銳,墨次之,硯鈍者也。豈非鈍者壽而銳者夭乎?其為用也,筆最動,墨次之,硯靜以養生。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感悟:「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是唐子西古硯銘中的兩句。唐庚(1070年—1120年)字子西,北宋詩人,與蘇軾是小同鄉,當時有「小東坡」之稱。


唐子西古硯銘最早流傳的版本是「筆之壽日,墨之壽月,硯之壽世,何也?硯靜也,吾得養生焉。以鈍為體,以靜為用。唯其然,是以永年。」

字句雖少,卻言簡意賅,寓意深刻,讓人深思。特別是「以靜為用、是以永年」被後代很多制硯大家引用,康雍乾三朝在松花石硯銘文中多有出現。銘曰:「不能銳,因以鈍為體;不能動,因以靜為用。惟其然,是以能永年。」這則短文,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我每次讀來,都會不由想起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的幾句話:「強極則辱,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話不同而理相近:致虛守靜,抱朴守弱,養生之根本也。


故事二:長工得與失


古時候,有一個財主和一個長工的笑話:財主富比王侯,卻整日愁眉苦臉;長工一貧一洗,卻每天歡聲笑語不斷。財主老婆罵財主有福不會享,財主苦笑一聲:「那還不容易!」便取了一小袋金子送給長工:「你衷心耿耿地幹了這麼多年了,拿上這些金子干點其它事情去吧。」當天晚上,長工為如何使用這些金子而長嘆短吁,一聲接一聲,輾轉反側,徹夜難以成寐……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感悟: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一隻狐狸,看見圍牆裡有一株葡萄,枝上結滿了誘人的果實,狐狸垂涎欲滴,它四處尋找入口,終於發現一個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體無法進入。於是,它在圍牆外絕食六天,餓瘦了自己,終於穿過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後來它發現吃得飽飽的身體,讓它無法鑽到圍牆外,擔心呆在園中被園主抓到自己。於是,又絕食六天,再次餓瘦了身體,才從原來的小洞里鑽出來。


這是一個猶太人的笑話,同樣很值得我們思索。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失就像一對冤家,總在一件事中碰頭見面。當你認為得到時,可能你正在失去其它東西;當你覺得失去時,或許你已經得到另一些東西。得與失,是一種選擇,沒有一種選擇十全十美,沒有一次決定萬無一失。只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人生就不會迷茫。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獲得,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懂得得失是明白人,把握得失是智慧人,看淡得失才是高人。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生活原本沒有煩惱,當慾望之火被點燃後,煩惱就來敲你的心門了。生活原本沒有痛苦,當你開始計較得失,貪求更多時,痛苦便來纏身了。

平衡得失既是一種人生修養,又是一種生活藝術。看淡得失,得所當得,舍所當舍,人生快樂之源,養生保健之真諦!


故事三:瞎子的執著


古代有一則笑話:一條幹涸的小河上有座小橋,一位瞎子過橋時不慎失足,雙腳懸空,雙手抓住橋板高呼救命。有人告訴瞎子:「橋不高,橋下沒水,放手跳落就行了。」瞎子不信,雙手仍死死地抓著,高呼救命,直至精疲力盡,哀號一聲跌落塵埃。一場虛驚!安然無恙的瞎子後悔不迭:「早知是實地,何久自苦也?」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感悟:養生必須心、身並重,甚至有人認為首在修心。如何修心?只要心裡不執著就是修心!佛學倡導活在當下,佛在心中,路在腳下。活在未來,只有妄想;活在過去,只會痛苦;活在當下,才能解脫。


現代人生存成本很大,什麼房奴、車奴、卡奴等等,為什麼我們從生活的主人變成了奴隸,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執著、來源於攀比!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錢,不服輸,就去比,就去爭,於是就倫落為奴隸,卻忘記生活本來就是簡單、自在,才能輕鬆、快樂。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能努力的我一定去努力,但努力的結果如果達不到目的,那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儘力了,也就問心無愧。有個禪師說:「一派青山景色優,前人種地後人收。後人收了莫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人生百年,我們都是過客,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人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讀懂這首《好了歌》,還會像瞎子那著執著而不願意放手嗎?不執著了,放手了,坦然接受一切,也就落到實地了。放下,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精神。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有欲而不執著於欲,有求而不拘泥於求,活得洒脫、活得自在、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實安詳。道家的莊子提醒我們,「喪已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中,如果把自己的真性情流失到世俗之中,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本末倒置的人,就無法獲得心靈的自由。


雲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執著是苦,放下為樂。放下得自在,執著生煩惱。放下執著,是除煩惱得快樂第一秘訣;精神奮發,是祛病養生第一良方。


故事四:「哭婆」的故事


有一位綽號「哭婆」的老婆婆,下雨天她哭,天晴她也哭。


一位禪師就問她為什麼而哭。她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賣鞋的,二女兒嫁給了賣傘的。天晴時,我就想到賣傘的小女兒一定沒法過日子。下雨時,我就想到大女兒的鞋一定賣不出去。因此我天天為她們流眼淚。」


禪師開導她說:「你應該晴天時就想到大女兒的鞋店生意一定很好,下雨時就想到小女兒的傘一定暢銷。」


老太婆一下想通了:「對啊!」從此,「哭婆」無論天睛下雨總是笑嘻嘻的,「哭婆」變成了「笑婆」。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感悟: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事例可以說不勝枚舉。看看我們身邊的人:生活的內容差不多,可是生活狀態卻大不一樣。有的樂觀,整日笑呵呵的內心充滿歡悅和滿足;有的悲觀,整天愁凄凄的,內心充滿抑鬱與煩惱。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觀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對此,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肖伯納說,假如桌上有半瓶酒,有人高喊:「太好了,還有半瓶。」他看到的是半瓶酒,這個人便是樂觀主義者。有人嘆道:「糟糕!只剩下一半了」。他看到的是半空,這個人便是悲觀主義者。


人們的利益不同、立足點不同、立場不同,對同一客觀事物的認識就會不同。心境是一種由客觀而導致主觀的感受,雖說它離不開一定客觀條件,諸如工作、際遇、交流、環境及個人對物質生活狀況等,但主觀的能動性常常對心境起主導作用,並且往往能夠改變對客觀的感受。「哭婆」因「頓悟」而心境變了,便變成「笑婆」。

不可不讀的養生哲理故事



生活總是起伏跌蕩,不要抱怨什麼,你就是再快樂,也會有煩憂;你就算再倒霉,亦會有幸運。


人生是一出悲喜劇:你能走出悲劇,最終往往是喜劇;你若沉湎喜劇,結局又常常是悲劇。哭笑犬牙交錯,悲喜時刻輪迴,沒人願意哭,沒人拒絕笑。以感恩之心,感激擁有的一切。不要為失去而煩惱,要為得到而感激;懂得感激的人才懂得珍惜,懂得珍惜的人才懂得擁有。哭的時候學會遺忘,笑的時候與人分享,左右人們情感的往往不是物質得失,更多的是精神得失,換個角度,快樂和歡笑就會常伴你的左右。快樂時刻在身邊,健康還會遠嗎?這也是養生的真諦!


擁有健康就是擁有幸福!心動不如行動,信息可以從網路獲得,行動靠你自己把握!全息搭起認知橋樑,傳統養生走近你我;閱讀獲取信息,交流改變觀念,行動創造健康;每天閱讀十分鐘,每天互動半小時,每天行動一小時;我命在我不在天,我的健康我做主。


健康是金,長壽是福!關注公眾號即可每天收到養生保健知識,全息修身在線願成為你養生保健的伴侶。「全息養生」是建立在全息理論基礎上的養生體系,關注後「查看歷史消息」可以系統了解。如果感覺文章有用,就分享到你的群和朋友圈吧,讓大家都受益。日行一善,必有福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息修身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全息修身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中藥養生,不可不知!
末伏養生注意事項,不可不知
白露養生,您不可不知!
明白了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哲理養生三理養生觀,想不長壽都難!
中醫養生知識:春季房事注意事項 不可放縱不可絕
夏季養生,這三件大事你不可不知
坑爹又坑娘!那些不可不知的養生誤區!老中醫提醒:養生要理性!
養生不只是吃保健品,心理養生更為重要,探究養生的終極奧義
不可不知的養生三大事,受益終身!
黑茶與養生的關係,你不得不知
心理養生才是長生不老的「金鑰匙」
你真的懂養生嗎?可能你正在養的不是生,是病
中藥養生不可太隨意!
養生瑜伽 ▏一套動作,竟讓她不生白髮、不長斑、不失眠!
可樂不為人知的養生功效 不止是垃圾飲料
中醫養生要養心 七種不良心理不利於養生
不懂養生的女人沒未來
不同葯浴的不同養生效果
最好的養生是不「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