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有抑鬱症?
我是不是有
抑鬱症
「我是不是有抑鬱症?」
我問室友。
她們大多笑笑,其中有人告訴我:「如果你得抑鬱症,可能母豬都會上樹了。」
還有室友開玩笑:「看你倒不像有抑鬱症,更像得了狂躁症。」
她們的這些話並非全無道理。我對外從來都是一副積極的模樣,性格開朗,好搭訕,有點幽默。這樣一個形象與「抑鬱症」三個字完全不沾邊。
可我就是覺得自己有病。
GIF/54K
上周,因為有兩天沒題,我一連推了兩篇稿子。寫完一篇,第二天又要連著寫一篇。不記得是誰說:新聞部部長不就是應該寫稿嗎?
這句話其實是個肯定句,我根本沒辦法反駁。
我曾有過一個星期寫四篇稿的經歷,整日出去跟題,晚上回寢之後,開始對著電腦鍵盤瘋狂地敲擊。
出於自己當職時的責任感,我接下了兩篇推文。然後,我度過了五月份最令我感到痛苦的兩天。
兩天,我未曾上過一節課。我把電腦打開,在床上的小書桌上打開了檯燈,就望著檯燈發獃。寢室的床簾遮光效果很好,把床簾一關上,床簾里的空間就是自己的小世界:幽靜,封閉,而黑暗。
就如有千斤重的實物壓在自己的胸口,比孤獨和飢餓還可怕,我根本動彈不得。沒有靈感,即使手指在鍵盤上靈活的移動,內心卻還是空洞無比。我寫下一段話,再逐字逐句地刪掉。電腦中Word文檔的界面始終保持著空白的狀態,或是零零散散的幾句話。
稿子寫到一半,材料都準備得差不多了。主編髮QQ消息給我:你換個題做吧。
而這條消息,我遲遲沒有回復。
我一副不急不緩的樣子,實則內心比誰都狂躁。被要求臨時換題時,我的腦中整理的所有頭緒都好似長了腳,都跑開了,只剩一片空白。可是我沒有辦法說出一個「不」字。
有學長告訴我:「不論遇到什麼事,都不要慌,都要鎮定。」
我努力去做一個在慌亂中保持鎮定的人,內心有一座火山,滾燙的岩漿從火山口中傾瀉而出,卻不知向何處匯聚。所有的煩躁,怒火,連埋怨,都只能憋在心裡。
因為我非常清楚,有些話即使說出口,也會被人無視,所有發泄出的憤恨與不滿,都可能被視作空氣。所有的熱情都會因為他人的冷漠而漸漸冷卻。
我總是站在山谷吶喊,卻得不到任何回應。
GIF/54K
抑鬱二字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有抑制,才有憂鬱。是因為一再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卻不知如何發泄,是因為對於外界的激烈打擊沒辦法做出正當的回應,是因為不知找誰訴說,總是被冷漠地對待,才會導致心上的疙瘩一直未被解開,心越縮越小,心裡的門越關越緊,最終把自己鎖在了最裡面。
自從「正能量」這個詞興起後,這個社會對「負能量」的包容度一再降低,人們為了追求正能量,而一度把負能量的人隔絕在外。
以前我是喜歡發朋友圈和說說的人,事無巨細,我都喜歡記錄在朋友圈,分享我每時每刻的心情。
而有一天,有人告訴我:我覺得你朋友圈應該發一些更加正能量的東西。
而不是吐槽,和自拍。
之後,我發朋友圈的頻率漸漸減少了,我的情緒也從此少了一個宣洩口,那種壓抑感也從未離我而去。
GIF/54K
和許久沒見面的好朋友聊天。
我問她:「總是覺得很難受,卻說不上為什麼,我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
她卻說:
「我之前也懷疑自己有抑鬱症。」
「因為沒有可以說話的人。」
也曾有人向我提問:活在別人的期望下你累嗎。
當然累。
在聊天時,也經常聽見朋友說:我以為你過得很好。
因為我們總是竭盡全力去隱藏那些負面的情緒,去掩藏那些原本應該表現出來的正常的情緒反應,習慣於一個人默默吞咽那些難以咀嚼的情緒,然後再自己消化掉。
我們上了大學,我們忙於奔波,疲於處理各種社團、組織、學習上的事情,我們發現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和目標都不盡相同,我們希望塑造一個樂觀、向上的外在形象,卻習慣於將自己蒙在被窩裡生悶氣,我們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我們似乎是容易被忽視的存在,我們需要做一個「體面人」,所以從不把任何不滿的情緒展現在他人面前,我們發覺身邊聚集的人愈來愈多,能說得上話的卻愈來愈少。
於是,我們也漸漸習慣於什麼也不說。以至於總是會覺得自己背上了什麼積壓已久的包袱,卻再也卸不掉。
一個室友非常認真地告訴我:「你不是抑鬱症,你只是抑鬱了。」
GIF/54K
如今在人群中拋入「抑鬱」兩個字,定有回應的人。
有多少人如我一般活在一個抑鬱的狀態之中?
因為達不到他人的期望值而對自己產生懷疑的想法
因為壓力太大卻苦於無處發泄而一直將情緒壓在心上
因為想訴說時卻只得到對方一句不痛不癢的回應
……
這種情緒低谷的狀態,我稱它為「抑鬱狀態」。我很難與自己的低情緒、負能量相處,它們就像永久存在於我體內的病毒,有隨時發作的可能,總能影響我好長一段時間。因為許多待做的事情都堆積在一塊,因為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因為生活中瑣屑的小事而煩惱是時常發生的事情,我們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變得急躁不堪。
但這種「抑鬱狀態」是正常的,雨過後會天晴,煩惱我們的每一件事情最後都會被解決。我們更應該學會在緊張的時刻放鬆自己,釋放情緒,給自己足夠的空間,不要在低壓的狀態中迷失自己。
趁著還年輕,尋你所愛,去觸摸美好的東西。
文|戴欣玥
責編|蔡美幸子
美編|郭子冉


※王自健自曝離婚 曾一度暴瘦得抑鬱症
※抑鬱自殺兩次,靠《亮劍》火起來,今走出困境勞逸結合
※黃軒發博「自爆」想輕生?抑鬱症成圈內殺手
※特定基因讓神經軸突不打結:敲除後可引發抑鬱
※理性辨識 保護經歷青春蛻變的孩子-也談青春期抑鬱情緒與抑鬱症的異同
TAG:抑鬱 |
※「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我不是脆弱,也不是不想活,只是我有抑鬱症
※情緒低落就是抑鬱症,你是不是對抑鬱症有什麼誤會?
※我不是抑鬱症,而是「嫁人太后悔」
※不是所有的抑鬱都是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不是我做錯了,不是我不好,只是我生病了啊
※「媽媽,我不是矯情,我是抑鬱症。」
※「心情很差,我是不是得抑鬱症了?」
※得抑鬱症了,是不是需要吃一輩子葯?
※我不是抑鬱症患者
※楊坤:我的抑鬱症能好,是我能站出來說我有這個抑鬱症,有這個病
※對不起,我不是很懂你們抑鬱症
※你到底是抑鬱情緒,還是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神經病
※是不是要遠離抑鬱症人群?
※最近總是失眠?這是不是就是得了傳說中的抑鬱症呢?
※「我得了抑鬱症,我不怕死,只是沒有勇氣活著。」
※自閉症不是抑鬱症,更不是孤獨內向,它的複雜遠超你想像
※怎樣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我的抑鬱症是不是最嚴重的?會不會是一個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