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酷熱難耐,這裡有解暑佳品!

酷熱難耐,這裡有解暑佳品!

全國大部分地區酷暑當道,暑熱難耐。什麼「我的命是空調給的」「馬路上可以煎雞蛋了」新聞層出不窮,為了避暑,當然是花樣百出,自製洒水裝備,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網路生活。

消暑的食品,除了我們常用的酸梅湯,綠豆湯,等等,其實茶葉是消暑佳品。據史書《神農本草》記載:「茶葉,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神農食經》曰:「茶葉利小便,去痰熱,止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唐代陸羽《茶經》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登仙山武當採藥,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中國既是茶的故鄉,又是詩的祖國。我國古籍中,最早見有「茶」字的記載始於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中有七首詩寫到了茶,《詩經?邶風?谷風》中有「誰胃荼苦,其甘如薺」、「採茶新樗,食我農夫」(樗音出,椿葉)。

《詩經》在《出其東門》中說:「有女如荼」,把見到的婦女,比作又輕又白的荼花。"荼"(音tu)是我國中唐以前對"茶"的主要稱謂, 現今的"茶"字源於"荼"字。這正如我國書法大師啟功先生寫詩所說:「古稱荼苦近稱茶,今古形殊義不差。」

我國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里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唐代已是「比屋皆飲」家家飲茶了。

解暑之:白 茶

夏天經常喝白茶的人,很少中暑。專家認為,這是因為白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具有退熱、祛暑、解毒的功效。白茶的殺菌效果也要強過綠茶。美國紐約佩斯大學的米爾頓·斯奇芬伯博士最近指出,他和研究人員把白茶放入牙膏里,再塗在有細菌的實驗台上。實驗證明,混合有白茶的牙膏,殺菌能力顯著增強。因此,多喝白茶有助於口腔的清潔與健康。

道教與茶結緣由來已久,道家清靜淡泊、自然無為的思想與茶的清和、淡靜的自然屬性極其吻合。中國茶文化萌芽期在兩漢至兩晉南北朝,此時正是中國文人們為老莊思想陶醉的如痴如醉的時代,此時飲茶已經成為了一種文人的生活習慣。另外,自漢順帝時期張道陵祖師首倡道教於四川鶴鳴山時,就註定道教與茶結了緣。道教宮觀多建於名山盛處,這些地方又多為茶葉產地,很多道觀所在之處,都會在山谷嶺坡種茶樹,這也成了道長們日常的樂事。

解暑之:綠 茶

綠茶綠葉綠湯,清鮮爽口,滋味甘香並略帶苦寒味,具有清熱解火、減肥降脂之功效,同時綠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鹼、維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有機硒等成分協同作用,能幫助人體清除自由基,增強人體心肌活動和血管的彈性,抑制動脈硬化,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強免疫力,從而抗衰老,延年益壽。

道教名士不僅鍾情於茶,為茶著書立說,而且樂於以茶待客,更向人們宣揚茶的好處和對養生的意義。這些對飲茶的廣泛傳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當然,茶道本身就是和道教的很多思想相一致,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等等。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對道教影響甚深,把茶葉視作「靈芝草」,因此在道觀宮宇中還有「名山必產靈草(茶)」的口頭禪,道教認為飲茶最能養心,養心即可實現人與自然美合而為一,進入「無我」意境,從而就能「長生不老」,延年益壽。道教修鍊主要在於修心,修心在於主靜。認為「靜是產生智慧的根源」。道教也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戒律,而茶之清爽,性儉、提神益思、中正平和、超然空靈,有利信道者修鍊達到「收心離境」、「靜則生慧」的目的。所以,宮觀道士以茶作為祈禱、祭獻、齋戒以及「驅鬼捉妖」的祭品,並十分流行以茶饗客。

解暑之:紅 茶

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鹼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節體溫,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 夏天喝紅茶還有各種抗菌作用,並且預防感冒。紅茶中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殺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傳染力等抗菌作用。除預防感冒之外,還有人在因感冒而喉嚨痛的時候用紅茶漱口。

道教仙山武當自古以來就是神仙往來頻繁,武當山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十堰市的竹山和房縣西南部山區古稱巴國之地,正是陸羽《茶經》里所說的茶的產地巴山之地,是世界及我國茶文化的發源地、是道茶文化的發祥地。

古代武當有神仙家、名道尹喜、尹軌、殷長生等在這裡採茶飲茶,修性養生,追求長生不老。

三國時諸葛亮武當學道、藥王孫思藐、武術泰斗陳摶、武當武術祖師張三丰、明代醫聖李時珍等在武當有許多採茶研茶、飲茶論道、修性養生的傳說。

三國名道葛玄,人稱葛仙翁,種茶有「葛仙茗圃」。南朝齊梁時名道陶弘景撰寫的《本草經集注》書中說「苦茶,輕身換骨。」唐代茶聖陸羽童年時被僧人收留,服侍師父,供奉茶水,得於茶道,後與唐代著名詩人、坤道李季蘭等眾多宮觀寺廟高僧交友收集茶道,隱於廟觀著《茶經》。

道家以「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表達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徹悟茶道、天道、人道,表現對自然的回歸渴望「道法自然」的理念。以品味道茶,修性養生,追求長壽之道。

友情提示:每個人體質不同,在選擇消暑茶品的時候應根據個人情況斟酌選擇。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天有五賊」所蘊含的養生之道!
「雲捲雲舒」—且看道經如何解釋!
上德若谷:修身之境界
「躁勝寒,靜勝熱」——我們這樣過暑天
《道德經》解讀之八明日開課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對於熱?這裡有最好的解暑利器!
大暑時節濕熱難耐,這些食材常吃,清熱解暑,不懂虧了
它是夏天最該吃的食材,微辣脆爽,好處多多,解暑熱鍵脾胃
天熱要多吃這瓜,清熱解暑,加豬肝炒一炒,脆甜鮮美營養高!
夏天,暑熱難耐、真難受,吃對這3種食物平安過一夏,清涼解暑!
快?入伏了,一定要喝這碗湯!清熱解暑、健脾祛濕,人人適用
夏季天氣濕熱容易長痱子?多吃它做好它,清熱解暑、抑菌抗菌
這湯天熱一定要多給家人做,清熱生津又解暑,好喝好做補鈣還減肥
暑熱來臨,簡單一杯養生茶,解暑、祛濕、健脾……效果特好!
天熱要吃這菜,防胃癌解暑熱,常吃延緩衰老,尤其這做法老好吃了
酷熱的夏天,我家常煮這碗湯,簡單快手,清熱解暑又好喝
涼皮可以解暑,但卻容易讓人發胖,這是真的嗎?
感冒、中暑、腹瀉、頭暈都喝它,「解暑神葯」真有這麼神奇?
小暑前後吃什麼好?絲瓜,清熱解暑,美白嫩膚,這樣炒更是鮮美
酷暑難當,這些食物可以開胃解暑
酷暑里必不可少的解暑飲品,西瓜的4種吃法,讓你冰爽清涼一整夏
天熱這湯一定要多做給家人喝,清香爽口解暑又補鈣,好喝又容易做!
酷暑難當,這些食物可以開胃解暑,輕鬆享受一夏,一般人不告訴他!
快三伏了,喝了這碗湯!清熱解暑、健脾祛濕,人人適用
夏季喝綠豆湯,除了清熱解暑,它可能還有這些「秘密」,不妨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