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夏季養生 入伏後這七件事不要做,你將身體倍棒

夏季養生 入伏後這七件事不要做,你將身體倍棒

現在的人們都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注重養生。現在夏季來臨,天氣炎熱,這個時候,人們要注意養生方法。夏季入伏之後要多注意。那麼,夏季要怎麼養生呢?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夏季注意事項

不久坐不動

在夏天,人稍微活動就會出汗,長時間的坐著會讓人供血不足,加重身體的乏力感和肌肉酸痛。在夏季不能完全不懂,要注意適當活動一下。

不對著空調

一身汗或者運動後大汗淋漓,對著空調使勁吹涼風,濕氣會藉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現在冬天很少見到著涼感冒的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

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歡熬夜,從中醫角度來說,睡眠不足就是脾虛的癥狀,表明體內濕氣過重。每天晚上最好11點前入睡,每天睡夠7個小時。適當午睡也是可以的,不過最好別睡過頭了,午覺保持在一個小時之內。

要吹乾頭髮

在夏季,很多人喜歡洗完澡,頭髮還沒有干就坐在空調房間。有時頭髮還沒有干就睡覺,這樣會導致濕氣侵入人體。因此,夏天也要吹乾頭髮再睡覺。

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預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問題。夏季瓜果眾多,特別是西瓜,的確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紅糖薑茶以平衡其寒性。

不吃冰飲、雪糕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白開水。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別怕冷、手腳冰涼的。

夏練三伏,但別傻練

常說的「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

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的時候,人體會出汗;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

這個時候練一練的方法很簡單: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

方法: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咽,可連續吞咽3次;然後,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夏季養生方法

晚睡早起

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對「晚睡」、「早起」,建議晚上10點之前就寢,早上6點左右起床。掌握「子午覺」原則,即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要注意午睡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半小時就好。睡醒之後不要立即工作或者學習,這是因為睡醒後腦部供血不足,會使人感到頭昏腦脹,最好靜躺十分鐘再起床。

飲食上增酸減辛

夏季,人體臟腑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上可以吃些酸的食物,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如番茄、檸檬、草莓、葡萄、菠蘿、芒果等,它們的酸味能斂汗祛濕、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辛辣之物盡量少吃,因夏季陽氣上升,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

靜心養氣

夏天老人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養心」。一是「戒燥戒怒」,老人要儘可能保持精神安靜、心情舒暢。氣溫過高時,最好減少外出,避開中高強度的運動。二是飲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可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冬病夏治

三伏天日照時間長,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此時進行中藥穴位貼敷治療,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可取得顯著療效。適合於「冬病夏治」的常見疾病有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過敏性鼻炎、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及脾胃虛寒類疾病等。此外,夏天也是利於中藥外用的時節,如用中藥煎湯洗浴,可以防治多種皮膚病。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夏季入伏之後的注意事項應該有所了解。除此之外,文中還為大家講述了一些夏季的養生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各位在平時生活當中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夏天的熱是最廉價的養生 我們還要錯過多少年

有一種旅遊叫做:熱,那你就去最熱的地方體驗酷暑;冷,就去最冷的地方體驗嚴寒。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追求舒適的環境,酷夏來臨,與「冷」有關的所有東西都很暢銷,如空調、冷飲、涼席、涼被、冷麵……

你以為這是在養生嗎?其實是一種自我傷害,陪了身體又折了健康。

據醫院的呼吸科醫生反饋,夏季是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而最大的病原來自於空氣污染與空調的使用。夏季呼吸道疾病的高發人群不僅限於免疫力低下的兒童、老人,還有辦公室一族。

從疾病預防角度來看,夏季過分貪涼容易發生以下疾病:

1. 呼吸道疾病,簡單的說就是感冒、咳嗽、乾咳、肺炎、發繞等一類疾病。

2. 胃腸道疾病,常表現為拉肚子、腹痛、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3. 關節疾病,因為冷的刺激導致關節炎加重,如腰痛、膝蓋痛、肩膀痛等。

4. 心血管疾病,冷熱交替刺激導致血管收縮,血栓形成,易發中風。

另外,還可能出現女性的痛經、腹痛,皮膚出現乾燥、瘙癢等。

從中醫角度出發,夏季貪涼容易出現陽氣受損。

所謂「冬養陰夏養陽」,陽氣是人體保暖、抵禦疾病和賴以生存的動力。過分的貪涼,通過吹空調、喝冷飲,損傷了陽氣。同時導致寒氣積聚在體內,所謂「百病從寒起」,等夏季過去了,寒氣導致的疾病就會出現。

如果經常覺得沒有精力,免疫力差,但又沒有重大疾病,那就是陽氣受損的緣故。

夏季,是一個養陽驅寒邪的季節,不宜一味地貪涼愛冷,不妨充分利用夏天的「熱」來養生。

出汗

與其冬季通過汗蒸來出汗養生,不如在夏季自然的出汗。

出汗可以加快體內的水代謝,對皮膚有滋潤、排毒作用。而且通過科學合理的運動出汗,可以提高抵抗力、減肥,改善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喝溫水

夏季喝熱茶可能難以接受,那麼不妨喝溫水,或者是常溫水,而不是冰水。冰水進入體內,容易引起胃腸道痙攣,發生疼痛、腹瀉。

吃薑

夏季因為冷飲、生冷食物刺激,人體內濕氣重,容易出現腹瀉、水腫、不消化等現象。生薑有去濕、驅寒作用,同時可以預防空調病。

熱水澡

其實夏季熱水澡比冷水澡更降溫,而且通過熱水洗腳可以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對夏季關節炎的預防也有效。

艾灸、三伏貼

艾灸的目的是為了驅寒、防病、調節免疫力、溫經通絡、昇陽氣。而配合夏季的「熱」進行艾灸效果最好,可謂事半功倍。

三伏貼更不用說了,是一種從清朝開始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對慢性呼吸道疾病有調理作用。

對於養生,老話說要順四時而適寒暑,說的就是要順應季節的變化。而往往像夏季這種酷暑的日子,因為溫度比較極端,所以養生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才行。

夏季,最關鍵的是不能逆季節而生活,不然身體就會受到不好的影響,甚至引發疾病。同樣,作為夏季養生,你必須要記住下面這些點:

1、晚睡早起

由於夏日白天較長,不宜過早休息,一般來說是在晚上十點左右睡覺,早上七點鐘起床比較合適。同時,夏天很容易引發疲勞感,午覺也是特別重要的,一般中午要休息半個小時左右,太長也不行。

2、飲食清淡

夏季不適合吃太過油膩的食品,盡量以清淡為主,同時盡量多吃一點酸性食物,這樣可以增強肝氣,調理脾胃,像一些酸性水果不僅可以清熱解暑,還能有很多的養生功效。同時,像一些比較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不要吃太多了,否則太容易上火。

3、靜心養氣

夏天炎熱的天氣很容易讓人感到心煩意亂,甚至忙起來的時候讓人六神無主,情緒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人的生理,比如內分泌功能紊亂。

在夏天切忌動怒,一定要做到靜心,建議可以多喝一點綠茶,也要避開高溫期間外出或者劇烈運動!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有些事情是在夏天最好不要做的,就比如:

1、裸睡

很多人喜歡裸睡,但是夏季是寒氣最容易入侵的季節。當寒氣聚集在體內過多時就會引發身體的不適,因此夏天睡覺,尤其是開空調吹風扇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穿件衣服。

2、長時間呆在空調室下

夏天養生要順應酷熱的天氣,不能過得像反季節蔬菜一樣,像平時不能長時間地呆在空調室下,可以去樹下乘涼也可以在太陽下山之後去做一些運動,多出汗也是很不錯的事情。

3、經常沖涼水澡

夏天很熱,沖個涼水澡很爽,但是這不是一個健康的方式。當身體的溫度與水溫相差太大的時候就會引起血管收縮,神經緊張,血壓升高等情況的發生。所以,為了避免由此而引發的身體不適,還是不要衝涼水澡的好,水溫可以適當降低一點,但是沖冷水還是要避免地好!

其實夏季養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記住順應季節變化,不能逆時而行,不然身體真的會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春天養生季,想要健康不要做這5件事,你卻以為對身體好!
想要身體棒!冬季養生就該這樣做!
想要養生,飯後就別做這四件事
養生警惕:初春養生五不宜,不要做這幾件事
冬季養生,這六件事你必須要掌控
養生專家:睡前不要做這2件事,別等身體生病了才後悔
女性春季想養生?不要做這幾件事就行!
養生專家:睡前不要做這4件事,別等身體生病了才後悔
大年初四不僅要迎財神,逢雨水節氣,養生還要做好這三件事
冬季要注意養生,做好下面六件事,年後才能少看醫!
夏季養生,不宜做這4件事,很多人都忽視了,尤其是最後一個!
早上起床後,第一件要做的養生事是什麼?很多人都沒有做對
春季不養生,身體堵一年,再不看就晚了!
夏季養生,吃這三款就可以
夏季養生,這「三不原則」要記牢!
冬季是感冒高發期,不想生病,吃飯時要記住這三個養生原則
「毒五月」來了!初夏養生,你不得不注意這些事情
入夏就出現頭痛等不適?這兩種體質的人養生要注意這些
春天吃對了,一整年都身體倍兒棒!這5種養生食物不要錯過了
大寒,一年中養生效果最好的時節,你一定要做到這「兩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