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替莫唑胺治療膠質瘤的耐藥性產生機制

替莫唑胺治療膠質瘤的耐藥性產生機制

替莫唑胺治療膠質瘤的耐藥性產生機制

膠質瘤是一種原發性腦腫瘤,其惡性程度高,約佔所有原發性神經系統腫瘤的30%. 致死率在35 歲以下的全部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 其中,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 GBM)又占腦膠質瘤的一半以上,其惡性程度最高,每年的發病率約為百萬分之五. 因為GBM 生長快速,侵襲性強,僅靠手術很難完全切除,這使得腦膠質瘤極易在術後複發 . 據有效數據統計,原發性的GBM 多發於年齡大於55 歲的患者,而繼發性的GBM 多發於年齡在55 歲以下的患者,大多是由低級別的膠質瘤發展而來,只佔GBM 的10%左右 . 目前,對膠質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聯合放化療,臨床實踐證明化療可以有效提高惡性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時間與生存率.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是一種口服烷化劑,能穿過血腦屏障直達病灶,是臨床上化療腦膠質瘤的一線常用藥物之一 . TMZ 通過攻擊腫瘤細胞的DNA,致使DNA 烷基化受損,損傷的部位主要在N7,N3,O6 位的鳥嘌呤以及O3 位腺嘌呤上,DNA 烷基化受損以後會產生交聯,從而誘導癌細胞死亡 .有研究表明,用TMZ 治療人腦膠質瘤的有效率約為45%. 其中,腦膠質瘤對TMZ 產生耐藥性是導致化療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有文獻研究 發現,腦膠質瘤產生TMZ 耐藥性不是由單一因素影響導致的,主要還包括DNA 損傷修復,腫瘤細胞中促癌與抑癌基因的表達,化療藥物刺激後機體的應急反應以及藥物對組織的滲透性等方面.

替莫唑胺治療膠質瘤的耐藥性產生機制

TMZ 的作用機制及結構

TMZ 是一種僅在酸性pH 下穩定存在的咪唑並四嗪類烷化劑. 該葯進入體循環以後快速轉化為活性化合物3?甲基?(三嗪?1?)咪唑?4?甲醯胺(MTIC),MTIC 隨後與水反應生成5?氨基咪唑?4?甲醯胺(AIC)和高反應性甲基重氮陽離子(半衰期= 0.4 s). 該不穩定的陽離子可以通過甲基轉移引發TMZ 的細胞毒性反應 . 該細胞毒性反應主要發生在DNA 分子N7,N3,O6 位的鳥嘌呤以及O3 位腺嘌呤上,雖然O6位上的烷基化只佔所有甲基化總數的5%左右,但是它是引起TMZ 產生細胞毒性的最主要原因. 比較而言,N7,N3 位上的烷基化相對頻繁,約佔烷基化總數的80%~85%和8%~18% .

腦膠質瘤對TMZ 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隨著時間的推移,腦膠質瘤細胞對TMZ 引起的損傷產生抵抗. 這個抗性的產生與多個機制有關,如DNA 修復機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EGFR)的過表達,galectin?1 和雙微體2(murine double minute 2, Mdm2)的表達,p53 突變以及磷酸酶和張力蛋白同源物( phosphatase andtensin homolog, PTEN)的表達. 此外,TMZ 對腦膠質瘤耐藥性的產生與microRNA(miRNA)表達譜的改變也有一定的相關性.MGMT GBM 抗性的主要機理涉及甲基鳥嘌呤甲基轉移酶(MGMT),一種修復DNA 的酶. MGMT相對分子質量為22 kDa,它不僅可以除去連接到O6位鳥嘌呤中的甲基,而且可以除去其它烷基如乙基、異丙基和丁基 . 比較而言,MGMT 除去甲基比其他烷基的速度要快得多 . 通過除去O6 位鳥嘌呤上的甲基,可以直接修復由TMZ 引起的病變 . MGMT作為一種自殺式的修復酶,當其修復DNA 上的甲基時,其145 位催化中心上的半胱氨酸殘基發生改變,從而導致其失活 . 隨後MGMT 被蛋白酶體降解,不再循環發揮作用 . 在不同類型的腫瘤中MGMT的表達水平有所不同 . MGMT 基因不常發生突變或缺失 . MGMT 的表達水平與MGMT 啟動子的甲基化相關. 一些研究表明,MGMT 的表達水平與多鳥嘌呤胞嘧啶(CpG)的甲基化概率成反比 . MGMT基因的沉默是通過其CpG 島啟動子上的高度甲基化來完成的 . 有數據統計,約有45%的新患GBM 的患者呈現出MGMT 啟動子的甲基化,因此他們對TMZ 的治療反應更好 . 能夠抑制MGMT 活性的治療分子如O6?苄基鳥嘌呤(O6?BG)和O6?(4?溴苯基)鳥嘌呤已被用於TMZ 治療前的預治療中 . 在體內和體外實驗的研究中,這些化合物通過與MGMT作用降低細胞中MGMT 的含量,從而達到增強

替莫唑胺治療膠質瘤的耐藥性產生機制

TMZ治療活性的目的. 它們主要通過將苄基或溴苯基共價轉移到MGMT 的活性半胱氨酸殘基上,引起該酶的不可逆失活,從而發揮效應. 儘管這些偽底物使得TMZ 治療的有效性提高,但它們對正常細胞,特別是骨髓細胞的高毒性導致這些分子不能被廣泛應用在臨床治療中 . MMR DNA 錯配修復(MMR) 是一個修復DNA 合成過程中產生核苷酸鹼基錯配的系統 . 在沒有MGMT 存在的情況下,O6?MG 持續存在,並且與胸腺嘧啶配對. 所得到的O6?MG/ T 可以被MMR 識別,隨後新合成的鏈被切除,但是O6?MG 鏈保持完好無損. 當產生另一條鏈時,重複該修復周期. 胸腺嘧啶插入和切除的無效循環導致細胞周期停滯和凋亡 . 由MMR 蛋白複合物突變引起MMR 途徑受損,從而導致MMR 對TMZ 誘導的O6?MG 加合物識別和修復失敗. 這些突變導致DNA 錯配繼續複製並允許細胞周期進行,使得TMZ 治療效果降低 . 而且,這些突變可能在細胞周期中存在或在TMZ 治療過程中獲得 . 鑒於其重要性,我們應制定恢復MMR 系統的策略,以期提高TMZ 的療效.BER 該系統含有多種蛋白質和酶,能夠修復多種因素導致的DNA 損傷,如氧化劑,電離輻射或烷化劑 . 其中,BER 系統中對DNA 損傷起主要修復作用的一種酶是多聚( ADP?核糖) 聚合酶?1(PARP?1). 該酶與DNA 結合後以NAD+作為底物,開始合成ADP?核糖聚合鏈(PAR),其能夠招募BER複合蛋白(XRCC1,DNA 聚合酶,連接酶,皮瓣核酸內切酶1)進行DNA 修復 .BER 途徑可以修復由TMZ 造成的N3 和N7 位甲基化 . 如果不修復的話,N3 位病變能夠引起致命性的損傷 . 這些由TMZ 引起的超過90%以上的甲基化都可以迅速被BER 途徑修復. 因此,當BER 途徑的成員發生突變時TMZ 引起的細胞毒性會增強. 因此,利用PARP 抑製劑限制BER 的活性有望成為增強TMZ 臨床治療效果的策略 . 與O6 位上的甲基化相比,N7 和N3 位上的甲基化水平更高,儘管如此,在TMZ 耐葯中BER 發揮的作用不如MMR或MGMT 重要.

替莫唑胺治療膠質瘤的耐藥性產生機制

EGFR 和半乳凝素?1 的過表達

EGFR EGFR,相對分子質量為170 kDa,它作為一個受體分子,在腫瘤發展中通過刺激細胞增殖、遷移、血管生成促使細胞對化療產生抵抗 . 配體與野生型EGFR 結合將導致以下信號通路被激活:Ras/ Raf/ MAPK(有絲分裂原激活激酶) 或PI3K/AKT/ mTOR . 這些信號途徑在GBM 中被強烈激活後會導致細胞的自噬抑制和凋亡減少,從而使TMZ的效力減弱 .在原發性的GBM 中,EGFR 基因擴增是最常見的遺傳改變,其發生率為40% ,而且在這些原發性的GBM 中,大約有一半的腫瘤都攜帶重排EGFR 的基因,這導致在這些腫瘤中表達野生型EGFR 以及突變的EGFR . 在腦膠質母細胞瘤中,EGFR 突變體Ⅲ(EGFRvⅢ)是EGFR 受體中最常見的突變體,其具有一定的結構特徵,胞外結構域中缺失了267 個氨基酸,這導致受體與具有組成型酪氨酸激酶活性的配體不能結合.臨床上已經開發了一種治療分子來抑制EGFR信號通路. 例如,西妥昔單抗1,一種可以特異性結合EGFR 的單克隆抗體. 它可以抑制下游信號轉導途徑 . 西妥昔單抗能夠識別野生型EGFR 和EGFR?vIII 受體並與之結合,引起細胞增殖受到抑制. 但是,在臨床治療中使用西妥昔單抗治療GBM 的結果令人失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五個月 .

替莫唑胺治療膠質瘤的耐藥性產生機制

目前,以TMZ 和西妥昔單抗結合放療治療原發性GBM 的Ⅰ/Ⅱ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 此外,吉非替尼1 和厄洛替尼1 作為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s)也被用於抑制EGFR 信號通路的激活. 它們通過與細胞質中ATP結構域結合阻斷EGFR 磷酸化,從而抑制EGFR 介導的下游途徑活化. 這些分子在針對GBM 患者治療的臨床試驗(Ⅰ期和Ⅱ期)中已經進行了測試 .雖然使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1 聯合放射治療可以適度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但是結果並不令人滿意 . 有研究對TKIs 和TMZ 的關聯性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與放射治療聯合運用後接受TMZ 治療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確實得到了改善,但只有一小部分患者的疾病發展可被控制. 實際上,GBM 患者的治療結果與PTEN 的存在相關 . 而且,有文獻報道,MGMT 啟動子甲基化水平高和具備完整PTEN 的患者具有更顯著的生存優勢 .半乳糖凝集素?1 該蛋白屬於凝集素家族的一員,它含有一個對β?半乳糖苷高親和力的碳水化合物識別結構域( 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 . 半乳糖凝集素?1 嵌入細胞膜,在細胞內外都有部分結構暴露,其位於細胞內和細胞外的結構功能不同,主要依賴於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 其細胞外活性取決於其本身的凝集素活性 . 星形細胞瘤的惡性程度與半乳糖凝集素?1 的表達水平之間呈現出一定的相關性 .半乳糖凝集素?1 是一種缺氧調節蛋白,是由缺氧刺激產生和分泌的 . 半乳糖凝集素已被證明在癌症生物學的多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和整合素以及細胞外基質部分相互作用來影響細胞的遷移 ;通過調節ORP150,一種控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的成熟和分泌的因子 , 來刺激血管以及轉移灶的形成 ;通過與Ras 蛋白相互作用 以及調控p53在核內的遷移 影響化療和放療的抗性. 此外,半乳糖凝集素?1 通過促進凋亡來發揮抑制T 細胞效應子功能,允許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系統 . 鑒於其在化療和放療抗性中的重要作用,考慮了通過不同策略靶向半乳糖凝集素?1 來提高膠質瘤患者的治療效果.例如,合成乳果糖作為一種β?半乳糖苷對半乳糖凝集素?1 的CRD 域具有較高的親和性 . 半乳甘露聚糖1 能夠在不同於CRD 的位點與半乳糖凝集素?1 結合,從而發揮抑制作用 . 且半乳甘露聚糖1 經FDA批准用於治療結腸直腸癌,並獲得了很好的結果. 但是,必須進行更多的調查以評估其對GBM 的影響.p53 和Mdm2 在人體內部,p53 是由TP53 編碼的腫瘤抑制蛋白,當細胞處於應急狀態,比如DNA受到損傷時,可導致細胞生長暫時或永久停止 .某些頻繁的TP53 突變導致其腫瘤抑制功能喪失,且p53 突變蛋白大量累積. 野生型p53 由於Mdm2 的抑制作用其在正常條件下具有較短的半衰期,但在癌細胞中,這個p53 突變體的半衰期不經歷這種抑制並累積到很高的水平 . 除了TP53 基因的突變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和放化療抗性之外 ,Mdm2 作為一個在GBM 中經常擴增的基因, 其過表達也會導致p53 的功能喪失 .由於p53 缺失在膠質瘤發生髮展以及抗癌藥物的抗性中發揮關鍵作用,目前正在研究多種策略以恢復p53 的作用. 其中用以恢復p53 功能和抑制p53?Mdm2 相互作用的基因治療是最重要的 . 因為基因治療可以直接將野生型p53 傳遞到癌細胞中. 有文獻報道,用p53 的腺病毒感染細胞可以改善複發性惡性膠質瘤患者的預後 . 由於Mdm2 在膠質瘤中過度表達,靶向Mdm2 與p53 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種潛在的癌症治療策略 . 用p53?Mdm2 結合抑製劑處理細胞也會導致野生型p53 蛋白穩定和積累 ,之中有代表性的分子之一Nutlin?3 已經進入人們的視野,並且在臨床前研究中得到了關注. Nutlin?3 能夠在p53 的結合域競爭性的結合Mdm2 有關,這一結果導致p53 遊離出來從而被激活 . p53?Mdm2 結合抑製劑的主要限制作用僅在表達野生型p53 的癌細胞中有效,在表達突變型p53 的細胞中沒有此種作用. 此外,重要的是應該考慮該抑製劑可能導致的毒性作用,以及在表達p53 野生型的細胞中引起p53 的過表達.PTEN PTEN 是一種腫瘤生長抑制酶,由於它在GBM 中經常突變導致腫瘤細胞增殖能力加強 . PTEN 通過抑制PI3K 和Mdm2 的轉錄保護野生型p53 免於滅活和降解 . 而且,p53 能夠通過與PTEN 啟動子結合來增強PTEN 基因轉錄而增加PTEN 活性 . 此外,PTEN 具有增強TP53 基因轉錄活性的功能,它可以通過與p53 結合來提高p53 的穩定性 . 在PTEN 缺失或突變的腫瘤中,恢復野生型PTEN 的表達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致瘤性,促進凋亡,並增加癌細胞的化療敏感性 . 這表明野生型PTEN 和野生型p53 的關聯可以增強腫瘤細胞對抗癌藥物的敏感性,特別是對TMZ.miRNAs 在癌症的發展進程中,miRNA 作為一類新型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一些研究表明,異常的miRNA 表達可能影響TMZ 對GBM 的敏感性 ,例如,在TMZ 耐葯細胞株中miR?21,miR?195,miR?455?3p 和miR?10a?被上調 . 相反的,有些miRNA 在腫瘤細胞中被下調,如實驗驗證miR?145 在GBM 腫瘤細胞中下調,這增強了TMZ 的抗性 . 鑒於miRNA 在癌症發展中的雙面性,我們可以利用miRNA 來開發新的治療策略,使用反義寡核苷酸或miRNA 敲除手段使促癌miR?NA 可以下調 ,而用miRNA 模擬物代替抑癌miRNA 使其表達上調 ,以其達到改善癌症患者生存的目的.

替莫唑胺治療膠質瘤的耐藥性產生機制

腦膠質瘤對TMZ 的耐藥性不是受單一因素的影響. 通過針對相關分子的進一步研究,可以推進臨床個體化治療的方案實行. 相較於傳統療法而言,個體化的化療方案可以降低膠質瘤對藥物的耐藥性,增加療效,改善患者的預後,同時,探討膠質瘤對TMZ 耐藥性機制進展有助於找到某些導致腫瘤複發的新靶點,為膠質瘤的治療提供有效的新方案.

徐小珊,塗艷陽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實驗外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顧事 的精彩文章:

正確服用優甲樂
淺談泌尿繫結石的預防
拒絕rush,珍愛健康
創面癒合的類型及臨床治療

TAG:醫學顧事 |

您可能感興趣

腦膠質瘤治療的進展
腦膠質瘤的診療規範
首個阻止血管生成的貝伐珠單抗(安維汀)治療療腦膠質瘤
低級別膠質瘤的術後輔助治療:現狀與展望
腦膠質瘤放化療進展
又一款神葯么?這個骨科藥物居然能抑制腦膠質瘤
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要針對特定靶點才能起效
酪氨酸磷酸化激活6PGD、促進膠質瘤生長
延長生存期不是夢!腦膠質瘤終獲突破,科學家找到靶向藥物與化療葯的潛在聯合方法
全面磁共振檢查是腦膠質瘤診療的基礎
喚醒狀態下切除腦功能區膠質瘤手術技術
「ROSA定位機器人」協助「射頻治療腦膠質瘤」
什麼是膠質瘤的假性複發
Science:首創膠質瘤解剖轉錄圖譜,推動膠質瘤個性化治療
腦膠質瘤患者的疾病知識問答
磁共振影像示蹤細胞治療腦膠質瘤研究獲進展
消滅腫瘤有望!液體活檢首次引入兒童腦膠質瘤!
得了腦膠質瘤飲食需要怎麼調整呢?
低級別膠質瘤患者對於其治療存在哪些誤區?
腦膠質瘤分子診療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