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初秋清補最得益

初秋清補最得益

初秋清補最得益

補品之「補」,是想借藥品或食品之力補身體的不足,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但補品的選擇大有學問,補品的成分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服補藥應該是 「補其不足,瀉其有餘」 。

如本來陰不虛用補陰葯,陽不虛用補陽葯,就適得其反,更加重癥狀。秋燥的氣候里,無論男性女性,吃點滋陰的中藥都是有好處的,可以緩解陰虛。如麥冬、五味子、花粉、石斛等,但同時還要配合一些益氣、養陽的藥材,因為中醫講究陽中求陰,還要加一點益氣葯。此類藥材比較適合的有北芪、黃精、党參等。但不要一成不變地專服某一類補品,也不要單一滋陰,這對健康不利,要講究營養平衡,人體的各臟器功能也需要全面系統地加以調理。

尤其是剛立秋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通常還是較高,空氣的濕度也還很大,人們不但感覺不到秋涼和秋燥,反而仍有悶熱潮濕的感覺。加上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脾胃功能多有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 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桂花紫米粥原料取自雲南的紫色糯米和桂花。雲南紫米屬彩色米,被譽為「米中之珍」,紫米含豐富鐵,營養價值高,有補血益氣之功效。如遇跌打損傷,可用此米與中草藥配伍煨煮後塗用,故它有「接骨糯」 之稱;用紫米與小母雞燉食,有補血補氣、滋陰壯陽的作用;用豬肉燉紫米食之對兒童遺尿有獨特療效。

另外,炎熱的夏季雖然漸漸遠去,但是不少人在夏季出汗較多, 到了秋季如果不注意保養,更容易被燥邪所傷,出現陰虛火旺癥狀。湧泉穴位於足部凹陷處,第2、3 趾趾縫及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 20~30 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邵彩雲 /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紫色食物有誘惑
角膜炎護理 7 要點
高壓氧治療突發耳聾
如何服用他汀類藥物
補血食療方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初秋進補宜清補,祛濕消暑,滋陰潤燥
初夏注意,清補養心
立秋後如何養生?老鴨湯去秋燥,清補最適宜
夏秋清補首選它,補氣養陰潤五臟!但有1類人不能吃
春三月,清補養肝
高清補檔
秋天要多吃4種應季水果,清補、去燥效果非常好
今日立夏 | 減酸增苦宜清補,晚睡早起稱體重
滋陰潤燥,清補防寒!
減酸增苦宜清補,晚睡早起稱體重
夏要清補鴨當先,再加一物,補肝腎兩虛效果翻一倍
夏天,魚膠和它燉湯是絕配,清補益氣,祛暑消疲!
這道菜是夏季清補的首選,高蛋低脂,清涼爽口,上桌一秒就被搶光
明日立秋,煲這碗湯給家人喝,清補身子,清爽可口,不油膩
重陽清補調血壓,為爸媽增壽!
調理陰虛體質,清補食療最佳
處暑至,宜清補,這些白色食物助您養陰潤燥
夏天用薏米煮冷飲冰薏米,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補佳品
「食療葯膳」八寶冬瓜湯,湯性清涼,清補兼備,味道鮮美可口,實為炎夏食療養生佳饌
每周一膳┃清補涼排骨湯